第79章 刘一鸣察看村小学

  高剑南吃完腊梅婶的爱心汤面,一叠声的道着谢,实在太好吃了,菌菇汤的那个鲜甜是高剑南在县城没吃过的美味,满满一大海碗,干干净净的风卷残云般吃完后,那碗都差不多不用洗了。
  好不好吃,不用嘴夸,看看高剑南的那碗就知道了。
  腊梅婶笑的眼都没缝了,淳朴的人就是这么实诚,你客气推辞她还不高兴,你喜欢吃,吃的一点不剩,她反而心里乐开了花。
  “剑南,吃饱了没有?...我们和石老师一起去村小看下?...”刘一鸣和石秋兰聊了半晌,民办教师转正的问题现在只有一面之词,他需要一点时间回去调查了解一下,急不来。
  倒是和石秋兰聊着,让刘一鸣生出了想去村小看看的念头,到底基层的教育现状是怎样的呢?作为清溪镇的主官,一把手,自己有必要实地看看,纸上的东西看的多了,远不如双眼实地看的清楚明白。
  “行...吃好饱,正好去走走...大婶这手艺真是,这个...太好吃了...”高剑南大大咧咧的夸赞,毫不吝惜溢美之词,边说边翘了翘大拇指,打着饱嗝,抚了下肚皮。
  腊梅婶和周老黑都笑了起来,这高什么大队长,还是县公安局派下来的呢,和刘书记一样,一点架子都没有,说话很实诚,叫人听的就是舒坦,堂屋内的气氛轻松融洽了许多,石秋兰也偷偷低头莞尔一笑,紧张的情绪也舒缓了好些。
  三人出门朝周老黑家的后村走过去,石秋兰引着路,高剑南背着个包,吊在最后面,里面是刘一鸣的相机来的。
  沿着村子里的主村道,青石条板一直向前延伸,路的尽头,再走一段泥路过去,就是周家畈村的村小学了。
  村小学在一个平坦的场坝子上面,房子却是青砖黑瓦的,远望过去,外墙上还有一些斑驳的标语,刷的有些年头了,什么“...学大寨...”的,岁月风霜的侵蚀,模糊的已经看不清。
  “老人说,这里以前是空坝子来的,村里晒谷子豆子的...后面拆了村里几家人的祖屋,盖的,那时还叫公社...”石秋兰把自己知道的情况给刘一鸣讲着,村小学的一些早期的历史她也不清楚,都是听村里上了岁数的老人们说的。
  刘一鸣却是从石秋兰这些支离破碎的信息里大概了然,作为在县委大院的圈子里浸淫多年的大秘,对这些并不算久远的历史他心里是清楚的。
  那些标语“学大寨”什么的,还有公社什么的,都是荒唐年月的一段历史,至于拆了哪些人家的祖屋,更不用说,就是当时的那些上蹿下跳的人干的好事...
  凭什么拆我屋?凭什么啊,凭的就是你家成份不好,你家成份是地主,不拆你家拆谁...难道去拆贫下中农吗?
  刘一鸣心中很是感慨,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历史的荒唐,岁月的沧桑,不堪回首的年代,孰对孰错呢?一任后人去评说吧...
  绕过青砖的围墙,前面就是村小的大门了,墙皮风化的严重,很多地方已经剥落,看不出原来的颜色,铁门上拉着一条红色的横幅,颜色褪的很严重,在晨风中抖动着。
  进了锈迹斑斑的大门,三排平房成“品”字形排列着,正面的长长的一排就是教室,两边各有几间平房,一处是教师备课用的,一边是学校的食堂和堆放杂物的。
  “这里有多少学生?几位老师呢?石老师...”刘一鸣边走边观察,随意的问着身边的石秋兰,淡淡的香味从女人的身上飘来,挺好闻的。
  “有160多个学生,一个年级一个班...去年有200多个...一共三个村的...有8名老师...一个老师要带2,3个班...”说起学校的事,石秋兰得心应手,几年来天天风雨无阻的在这里,学校的一草一木她都了然于胸。
  “哦,三个村?”刘一鸣有点费解,三个村?才这么些适龄上学的孩子?
  “嗯,我们周家畈,还有后山的田岭、羊角咀...好多孩子跟打工的父母出去了...”石秋兰像似看懂了刘一鸣的意思,轻轻的解释着,语气里有些无奈,这些年出外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一个人出去的还好点,夫妻一起出去的,在外稍微安稳了些,有的便把孩子也接走了。
  刘一鸣点点头,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山里收入来源有限,靠土里刨食,确实仅够温饱而已,再想日子好点,就很困难,出去打工赚些现钱,就成了不少村民的不二之选。
  教室的门松松垮垮的,窗户上也只剩不多的几块玻璃挂在上面,孤零零的,破烂的地方用塑料膜挡着。窗户下固定窗框的砖头空缺了不少,有的地方都露出了窟窿,黑漆漆的洞,用手稍微拉一下,砖头就要松脱了似的,看的刘一鸣直皱眉。
  推开教室的门,刘一鸣愣住了,没看到他预想中的那一排排课桌,而是一块块长木板横铺着,是木头锯开后的木板,上面刨平了就当书桌用了。
  数了数,一共6排长木板,一排木板有放四个凳子的,有放五个凳子的,五花八门的凳子,想必是学生从自家带过来的吧。
  “不是有专项的教育拨款的吗?修缮教室和添置基本的桌椅板凳啊...”刘一鸣连看了几间,间间如是,他记得在县委办的时候,上面有专门的红头文件,就是关于教育拨款的。
  “镇上教育组说一年有500块钱...这点钱哪里够修教室...”石秋兰的话越说越低,后面的话她没敢再说了,她不敢说,就是这500块钱,要去镇上的教育组申请的话,想拿到手,不请教育组的头吃顿饭或买条烟,想都别想,腿跑断了都别想。
  就连那些长木板做的书桌,都是几个村里凑出来的,好在龙柱山近在咫尺,只好靠山吃山,从山上砍了木头下来简易的将就一下吧,条件有限,能怎么办...
  刘一鸣没办法回答了,他不清楚具体的教育拨款是多少,如果只有500块...杯水车薪,能做的了什么?
  放眼四望,远处的朝阳还没爬上来,朝霞印染的天边一片灿烂,高剑南倒是自在,拿着相机四处拍着,脸上的笑容早消失的无影无踪。
  学校的铁门上,那条横幅在风中呼呼的抖动着,上面写的标语都还在,赫赫在目:“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