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
当初柔昆初入宫闱就怀了孕,但因着年纪小,旋即小产,后被太医建议缓个两年再侍寝,故此这两年柔昆基本上都是独守空房。
年初的时候日子满了,顾箴将这事儿禀告给淳嘉后,于是重新被编入侍寝的行列。
也不知道这位异族公主是宜子的体质呢还是就有那么巧,这才多久,竟然又有了好消息。
“叫人备份厚礼送过去罢。”云风篁吩咐道,“当初赏桂宴上的人情,虽然是清舒夫人打头,柔昆到底也是出了列的。让底下人看着点,别叫她这一胎有什么岔子。”
她之前跟柔昆关系不怎么样,但也没什么深仇大恨。
接下来只要柔昆不主动招惹她的话,云风篁一点儿也不在意对方生儿育女。
只是……
“贤妃之位虽然空出来了,可柔昆夫人这才怀上,就直接晋为妃位,是不是不太妥当?”云风篁微蹙双眉,缓声说道,“不是妾身有意打压柔昆夫人,毕竟当初赏桂宴上的事儿,妾身还是记着的。昨儿个才叫人帮忙看着点儿她这身子来着。妾身以为,就算陛下要褒奖,还是先晋其为妃位,等顺利生下子嗣,再晋贤妃,如此方才稳妥。反正如今一时半会的,也没人适合晋位贤妃,很不必急在一时。”
前些日子贤妃袁栀娘去世,因为不是淳嘉喜欢的妃子,兴宁伯府在皇帝面前也没有多少体面,还是看在袁太后的面子,才谥了“敬顺”二字,仍旧为贤妃,与去岁没了的温徽贤妃同列。
如此贤妃之位空缺,这段时间以来,婉妃跟宣昭仪都打过主意,还委婉套过云风篁的口风。
但无论是云风篁还是皇后都没松口,都打算暂时空着这位子,以后留给自己人。
如今淳嘉忽然提出来要给柔昆夫人晋贤妃,云风篁自然要反对。
只是她心里清楚,淳嘉此举八成不是因为宠爱柔昆夫人,恐怕与韦纥之事大有关系,所以直接反对肯定不行的,只能抱着万一的希望,想折中一下。
果然皇帝缓声说道:“你说的是正理,寻常时候朕断然没有不听的。但国朝已经应下细珐王子的请求,不日出兵韦纥,细珐王子在信中提及柔昆,国朝总要有所表示。”
王子细珐是韦纥已故可汗穆鄂的第五子,并非嫡子,但传闻颇有手段,而且运气不错。
之前王帐为诃勒所破,穆鄂被俘,大阏氏带着幼子仓促出逃,穆鄂诸多妻儿要么落入诃勒之手,要么死于混乱,要么四散逃去……但逃走的那些,基本上都在诃勒打着穆鄂的旗号四下搜查索取时被抓了去。
细珐却是逃去了一个宠妾的部族,还说服那部族为自己隐瞒行迹,躲过了诃勒的追剿。
于是穆鄂的死讯才传出来,他就立刻打着为穆鄂报仇的旗号,得到了穆鄂妻族母族的支持,如今纠结诸多穆鄂残部,整顿兵马,又说服了国朝出兵襄助,打算同诃勒决一死战。
这种时候,淳嘉自然不会吝啬一个贤妃之位,来增进与盟友的情谊。
云风篁心头遗憾,知道无法反对,就道:“原来如此,那妾身却是多虑了。”
应下此事之后,她忍不住腻着淳嘉问起北疆战事。
“如今还没开战呢,就那样罢。”淳嘉淡淡一笑,说道,“其实这等劳民伤财之举,朕也不愿为之。奈何诃勒野心勃勃,先行进犯我国,朕为天子,总要为北疆前番遭难的子民报仇雪恨才是。”
“陛下圣明。”云风篁附和道,“韦纥狼子野心,若不将其教训狠了,迟早祸乱边疆。万幸陛下雄才大略,方有国中之安宁。”
她哄了皇帝几句,被告诉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预备之中,国朝把握很大,也就告退了。
给柔昆夫人晋贤妃的事儿当天下午以口谕的形式传到了崇昌殿,皇后对此并无异议,只是卧病在榻,不能亲自主持,于是就吩咐云风篁跟淑妃一起料理。
这对于贵妃淑妃来说不是什么为难的事儿,也就比着自己当初受册四妃时的章程给办了。
然而柔昆夫人在受册次日就传了不好的消息,说是因为受册仪式太过繁琐的缘故,动了胎气。
虽然帝后都没为此责备谁,只着了太医给柔昆好生安胎,但淑妃还是专门上浣花殿来跟云风篁诉说了好一会儿:“……若是不按规矩来,不定就要说咱们有意怠慢,按着规矩来,她又熬不住了,这中间跟咱们说,咱们还能不给她想法子?弄的好像咱们故意给她为难一样!”
“反正陛下跟皇后娘娘都没说什么,可见也没有责怪咱们。”云风篁淡淡说道,“送些东西过去也就是了。谁都知道她这个贤妃之位无非是为了国事才给的,她既然没说什么,些许宫人揣测,罚了就是。”
淑妃嘀咕道:“谁知道是不是她私下里说的,才叫人传了出来?娘娘您记得的,这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但柔昆夫人毕竟没说没做什么,也是默认了这是个意外,怨不得谁。
从这日起她就缩在自己宫里将养着,基本上不露面。
入夏之后,北面传了消息来,道是定北军除了留下一支兵马继续戍卫盐州外,大军都已开拨,顾芳树亲自压阵,徐徐往草原上汇合细珐。
小陈氏为此专门开始茹素,因为谢细流也在随军之列。
本来他有功名在身,是不需要专门去战场上博取功业的,但谢蹇等父辈认为,谢无争被迫辞官归隐后,谢氏子弟如今一盘散沙,没有一个出色的。
若是错过这次机会的话,恐怕是这辈子都没可能追上殷氏欧阳氏那种门第了。
虽然谢氏已经有许多子弟投入军中,可草民身份跟谢细流这种有功名在身的怎么能一样?
总之谢蹇坚定的将除却投在崔琬门下的谢细雨之外三个嫡子,连带两个年级较大的嫡孙,全部赶入了军中。
“自古以来没有平白得来的好事,咱们家能够出娘娘这么一个,已经是多少代先人积德。如今若还顾惜身家性命,只想着什么都靠娘娘,就算侥幸一时得幸,也很难长久。”谢蹇如此劝原本不太舍得的江氏,“终归还是要有实打实的功劳,才能够于朝野立足的。你且看纪氏,他们再怎么不好,当年襄助神宗先帝陛下夺位成功,且辅佐神宗先帝治理天下时多有贤德之举,都是不争的事实。否则孝宗时候,也无法弹压孝宗那许久。”
江氏其实不是没眼界的人,也明白家族想全靠女儿是行不通的,再者云风篁还指望家族兴盛了给她做依靠呢。
只是她统共就四个亲生儿子,被谢蹇打发了三个去战场上,哪怕知道他们必然有着优待,相比寻常士卒要安全多了,心里到底不放心。
然而谢蹇等谢氏当家人都铁了心,基本上只要是身强体壮又正当年纪的子弟,要么如谢细雨那样,有着更好的路子,要么就是性-子过于散漫或木讷,不适合进入行伍之中,再不就是膝下还没子嗣,基本上都被打发去了战场。
“魏氏那是大长公主殿下的夫家,其子弟尚且为了封侯争先恐后的进入此战,何况我谢氏?”云风篁的嫡亲祖父、谢氏如今的家主态度很坚定,“而且我家子嗣昌盛,就算这些子弟都出了岔子,但凡能够挣下功业,有娘娘在宫里,终归不会委屈了家族!”
不但谢氏,就连江氏,也想着趁机拼上一把。
毕竟富贵险中求,按部就班的话,他们得熬到何年何月?还是战场上功劳来的快,尤其云风篁的存在,就保证了他们的功劳根本无人能够夺取。
在这般时候,单是这么一个保证,就够许多人眼红了。
作为世代居住北地的人家,他们的子弟,本来就是从小练习骑射长大的,父辈祖辈,对于跟韦纥交手甚至都不陌生,这就是他们的长处,不趁这会儿利用起来,简直暴殄天物。
……云风篁是在大军开拨的消息传到帝京后,才从进宫的江氏口中听到这消息的,既意外又担心:“之前十三哥说要投军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他自己的意思,怎么十哥他们竟然都也进去了军中吗?这……阵前刀剑无眼,却何必连两个侄儿都带上?”
江氏其实也是这么跟丈夫争论的,但这会儿当着女儿的面,她则道:“就你如今的身份,定北军中哪会不照顾着点儿?再说了,此番定北军又不是为了保家卫国,不过是给韦纥那位王子助阵罢了,若是情况不好,昭武伯还能不爱惜手下?家中为他们置办了甲胄骏马,料想不会有什么大碍的,如此磨砺见识一番,往后也能为你所用。”
云风篁叹了口气,说道:“都是嫡亲骨血,我还是更盼着他们平平安安的,其他都不打紧了。”
这是假话,她更希望诸多族人,尤其是嫡亲兄弟侄子里头,出俩人才,或者纯粹运气好立下大功,让她在皇帝跟前长脸的那种。
所以在江氏跟前虽然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心头却颇为赞成祖父的想法。
天上哪里来那么多馅饼?
对于谢氏来说,有云风篁这么个敏贵妃算是平白得来的好处了,但云风篁自己爬到这个位子付出了多少?
这还是运气好赶着宫中互相制衡,淳嘉亲政前夕,换了现在这种情况进宫,再怎么灵巧的天仙也没用:皇帝心思都在北疆战事身上,云风篁这宠妃地位稳固,皇嗣众多,高位妃子早已有了共同的默契……新人想多侍寝个几次都艰难,更别说谋取其他了。
谢氏想比肩高门大户,不付出相当代价纯粹是做梦。
而且谢氏真的已经很好了,真正痛苦的是顾家以及皇后顾箴。
既怕顾芳树为首的顾氏子弟出战不利,会被连同之前的事情一起算账发落,又怕表现太好,功高震主……总之皇后的病情每况愈下,连不久后的避暑都去不了了,太医强调说她根本受不了一路的颠簸。
淳嘉闻言也就同意她留下,正好照顾因为胎像尚且不算稳定的新任贤妃。
今岁避暑需要留守帝京的还有云安长公主,她又怀孕了,才查出来,怕路上出事儿,郑氏所以请求让她也留下,只往城外的庄子上歇着。
云风篁听到消息后,叹了口气,就想到了遂安长公主跟谢无争了。
要是遂安能生……
定了定神,她让人送了些冰去绵福宫偏殿,给沈太嫔以及吴太嫔,这两位作为先帝的妃嫔,在庶人纪晟去后,就失去了避暑的权力。
因为太皇太后不喜欢她们跟着,而作为嗣父的庶母,她们跟慈母皇太后以及圣母皇太后都没什么情谊,跟淳嘉的感情更加单薄,避暑的时候淳嘉不提,她们也就被默认留在宫城。
云风篁跟她们没什么感情,也懒得费事带上她们,这会儿给她们送东西不过是为了找个由子,次日她就去跟淳嘉说:“昨儿个收拾东西的时候,想到两位太嫔得留在宫里,妾身就给她们送了些冰。吴太嫔那儿还好,毕竟云安长公主殿下时不时入宫探望,与其小住。沈太嫔却苍老了许多,瞧着也恹恹的。是否需要同遂安长公主殿下那儿说一声,好歹让长公主分一分心,别再惦记着不能生养的事儿?”
“约莫是天热的缘故,阿篁提醒朕了。”但淳嘉温和道,“朕等会儿就吩咐人给两位太嫔那儿多送些解暑之物。”
这就是并不打算为了沈太嫔让遂安长公主夫妇回来了。
云风篁心中失望,但目前谢无争回来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机会……她也就没跟淳嘉争,只轻叹道:“陛下仁厚,两位太嫔必定感激万分。”
也就告退离开了。
回去浣花殿的路上她沉吟着,淳嘉这个态度,如果谢氏子弟立下天大的功劳……虽然这不太可能,毕竟顾芳树等人也不是吃干饭的,恐怕淳嘉也不会无休止的擢升提携。
他是个好皇帝,非常汲取孝宗的教训。
不因私废公。
但对她来说,这真的不是什么好事。
她觉得自己得想想办法。
次日,朝中发生了一件事情,令淳嘉十分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