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因为那卖炉箅子的生意好,连旁边那卖豆腐脑的摊子都跟着红火起来,这家买两张炉箅子,在去旁边喝个豆腐脑,然后再慢悠悠地赶集,谁家的苹果下来了,哪块又来了生面孔?那个描眉画眼赶集的是谁家的新媳妇?
  尤其是赶上快过年的时候,来集市的商贩又格外的多,有那什么跳楼甩卖的,工厂大放送,一双棉鞋三十块钱,给闺女买上一身新衣服也才一两百块,自己算计着再花十块钱买条丝巾,就当过年是添新衣了。
  后来,后来日子就变了。
  丈夫在建筑工地上出了事,工地虽然赔了钱但有限,徐茗到处找亲戚朋友借钱筹钱做了手术,家里的底子也掏空了。
  因为这一遭,丈夫截肢拄着拐,再也无法出去干活赚钱,全家的担子都压在了徐茗的身上,赚钱养家,供孩子上学,还得还债。
  当时还有人偷着劝徐茗跑了吧,你一个女人守着两个拖累,那时候徐茗还算年轻,再找个人嫁了不是很容易?你要是心好,把孩子也带走,那都是对他们家仁至义尽了。
  自家男人结婚后都没和她红过脸,家里什么也都是她说了算,原本一家三口也算得上幸福美满,只不过一遭遇难就各自飞?徐茗不愿!
  人活着比什么都强,她又年轻,欠下的债早晚是能还清的。徐茗就那么守着丈夫孩子,早上出去打工前做好饭,丈夫中午自己热一下,闺女也懂事。
  家里要吃饭,孩子要上学,丈夫的医药费,还有亲戚朋友们的债务,那时候徐茗只觉得身上背着山一样,有点喘不过气,那时候也有过一了百了的心思,想弄上一包老鼠药,全家都吃了,也没这么些烦恼了。
  但看着丈夫每日对自己嘘寒问暖,闺女讲述着学校里的事情,还有那些慨然借钱也不催着还钱的亲戚朋友,她咬咬牙又走了下去。
  直到那一天,那一天。
  徐茗的记忆戛然而止,她中断了对过去的回忆。
  舀了一勺蒜碎,又加了辣椒油,碗里的豆腐脑色彩斑斓,更加的亮眼。
  卤子里夹了辣子,重新入口,更带了一份辛香,吃的人有些发热。
  就着一碗豆腐脑,两个炉箅子一会儿就下了肚子,浑身都感觉在发汗。
  徐茗起身把碗盘送到灶间去,跟洛樱打了声招呼。
  她拿出手机查看今天雇主家的地址,要过年了,今年差不多能把剩下的欠债清完,让借钱的亲戚朋友们也能安心过年,闺女上大学不用自己操心,但徐茗想着,闺女是走出去的人,之后就给闺女攒个买房钱,以后不管做什么,有房子就有底气,有家在。
  人这一辈子,没什么坎是过不去的。
  …
  洛樱早上做的是咸口豆腐脑,豆腐脑本身无味,是甜是咸,都是看加的料。不过影视城本身就位于北方,食客们吃甜口也是吃习惯,洛樱要是真的做了甜豆花或是川蜀豆腐脑,只怕不合食客的口味。
  等送走了今早的食客,洛樱看着所剩无几的豆腐脑还有干干净净的调料罐子,和自己吃剩了半个的炉箅子,她忽然想起前世的事情来。
  洛樱九岁入宫,十一岁被师父收为徒弟,算是正式迈进了御膳房的门槛。
  十五岁她做的一道糕点受了先帝的夸赞和太后的赏赐,算是正式入了这两位的眼。
  其后太后时常派人点了她的名字来做菜,她在御膳房春风得意,也如履薄冰。
  天家喜怒捉摸不透,更何况一着不慎便是牵扯到身家性命。
  那个时候师父看着她的眼里都是浓浓的担忧,她太有天分,也太显眼,太容易被做成靶子。
  不过洛樱从未敢有过骄矜自得,越是得了好处,越是名头响亮,她愈发地沉默,一心投于厨艺,见着谁都是冷淡端方的样子。
  先帝最后在世的那几年,也是洛樱厨艺飞速进展的时候,洛樱20岁成了御膳房大总管的旨意,也是先帝亲自点下来的。
  后来小皇帝继位,也没有做人事上的变动,又给她提了正一品的女官。
  先帝晚年的功过不好评说,但洛樱自始至终都受了这两朝帝后的恩惠,一直牢记在心。
  今日做的这油炸饼,被徐茗叫做炉箅子的吃食,洛樱记得是太后的最爱,而豆腐脑则是先帝喜欢的。
  那油炸饼究竟是如何研制出来的无人知,它没有馅儿,内里也不扎实,不像是酥饼是又酥又脆的,也不像是馅饼包子要依靠吃馅料。
  只有面,用油炸了就是软和的,加了糖又有甜味儿,太后偶尔才吃上一次。没办法,太后虽然总想吃,但碍于御医的叮嘱,这过了大油的东西还是得少吃。
  而先帝晚年的时候,牙口不算太好,那个时候又没有现代这般补牙镶牙种牙的技术,平时吃东西也都是吃软和的。
  先帝早上很喜欢喝豆腐脑,早上喝一碗豆腐脑,有时候晚上在御书房看折子,再喝上一碗老豆腐。
  有时候早上喝豆浆,黄豆的黑豆的绿豆的,先帝不用喝,一闻就闻出来了。
  先帝喜欢喝咸口的豆腐脑,太后更偏爱豆浆。小皇帝和小皇后是青梅竹马,小皇帝喜欢在豆腐脑里加辣子油和蒜碎,说是这样吃才够味儿。
  洛樱生生的记得,有一次小皇帝早上吃了豆腐脑“啵”了小皇后一口,被小皇后拎着绣鞋好打了一通逐出去,三天没进皇后的宫门,苦凄凄地在御书房自己过夜。
  仔细想想,哈,以前在宫里,每一道菜都能说上许多的故事来,当时没觉得有什么,现在想来倒是格外的有趣。
  豆腐的吃法多样,怎么吃也是不腻的,洛樱还做过专门的豆腐宴呢!豆腐箱,文思豆腐,炸豆腐,拌豆腐……
  等把灶间里都收拾完,洛樱忽然想起了个和豆腐有关的吃食,稀豆腐!
  这稀豆腐单拿出来有些上不得台面,但只需用油爆锅煮熟,再调上自己喜欢的汁子,用勺子舀上蘸料洒在稀豆腐上,舀一勺吃进嘴里,滋味浓郁,豆香十足。
  稀豆腐也叫香豆腐,因为煮熟后的稀豆腐无比喷香,只是看起来如同稀粥一般,所以有人叫“稀豆腐”,也有人叫“香豆腐”,总体而言,算是一种小吃。
  稀豆腐在现代如今也甚少能看见的了,洛樱去过时常和生鲜超市都没有见过卖的,若是买,恐怕得特地跑一趟豆腐坊,看看有没有卖的。
  不过这对于洛樱倒是无碍,没有卖的,她可以自己做,而且现代有了那料理机之后,打磨出来就更加的方便了。
  正好还有提前泡发好的黄豆,今天中午她便做这稀豆腐。
  电饭煲里焖上了米饭,洛樱也开始开工。
  洛樱将泡发的黄豆洗净,之后放入大锅煮熟,煮熟之后,将黄豆捞出来放入料理机中打成糊糊状。
  稀豆腐的颜色和豆浆差不多,但更暗一些,偏向于肉色。
  锅中加入豆油,之后再将稀豆腐糊糊倒入锅内,加入适当的水,熬煮之后便差不多了。
  关于稀豆腐的做法和吃法,当初洛樱在御膳房里都是一人一个吃法。
  李师傅喜欢不在锅里加油直接煮,之后撒上葱花,出锅加香油。
  杜师傅的做法和李师傅一样,只是出锅加的是生豆油来搅拌着吃。
  自家的老师傅更是奇葩了,稀豆腐在热油锅中滚开,之后加切好的白菜进去,叫菜稀豆腐。
  各人的口味都不同,也有着自己偏爱的吃法。御膳房的太监宫女们也喜欢吃,这东西香,舀上一大勺子拌在饭里,喷香的豆香,没有菜都能吃上两碗饭下肚。
  洛樱切了些葱花香菜,再倒上些酱油,这就是简单的料汁了。喜欢酸的加醋,喜欢辣的加辣椒油,喜欢麻的加麻油,用料都是不拘。
  她用汤勺舀上一勺的料汁,直接浇在稀豆腐上,细碎的葱花,鲜绿的香菜和浓黑的酱油一起,瞬间铺就在这宛如黄沙颜色的稀豆腐上。
  原本说不清道不明的颜色瞬间染上了浓墨重彩,如身穿黑衣的佳人在黄沙之中迎风起舞。
  直接舀起一勺入口,豆香十足的稀豆腐沾染了酱油和葱花的香气,豆香,咸香,清香瞬间弥漫在唇齿之间。
  稀豆腐是糊糊状的,如果水加的多了些,煮的稀了,就是如同豆腐脑的顺滑口感。如果加的水少了,就是稍微有点黏糊糊的,煮出来有点像是油茶面,像是芝麻糊,但独具豆香,不可替代。
  洛樱煮的恰到好处,不算浓,也不算稀,一切都刚刚好,舀上一勺喝下去,紧接着就是挖一大口的米饭,香的呀!
  再舀上一勺稀豆腐,不加料汁,直接浇在大米饭上,就像是汤泡饭,淡黄色的稀豆腐覆在米饭上,稍微搅拌一下,粒粒分明的大米粒都沾上了稀豆腐的味道,吃进嘴里,豆香与米香浓郁,风味绝佳!
  真好吃呀!
  第23章 豆腐宴的回忆
  古往今来,喜欢豆腐的人向来不少,文人墨客亦有许多。
  如东坡先生所叹,“煮豆作乳脂为酥”,洛樱吃完了午饭,循着记忆,写下了前世那一场豆腐宴的菜品。
  豆腐宴,豆腐宴,自然是如同其名,这整道席面,所有的菜品都是用豆腐做的。
  甭管是那老豆腐,嫩豆腐,豆腐丝,豆腐块,还是炸豆腐,都是其中的一员。
  豆腐无论是烹炒炖煮都是极好的,随意搭上任何的食材,也不掩盖其本身的风姿。
  说起前世那一场豆腐宴的由头,实在是有些好笑,洛樱现在想起来都仿佛历历在目。
  起因是小皇帝和小皇后之间的嘴仗,那时候两个人还是太子和太子妃,先帝还在位。
  那天东宫的菜品里有两道豆腐菜,一道是文思豆腐羹,一道是鳆鱼豆腐。
  也不知道是怎么,俩人就吵吵起来,太子说豆腐羹最好吃,太子妃说豆腐羹不过是御厨炫技,还是鳆鱼豆腐更好吃。
  太子愤愤不平,说是“鳆鱼豆腐”何尝不是炫技,用的是名贵的鳆鱼,没了鳆鱼,你看这菜好不好吃。
  小两口吵吵出了火气,找到皇后那评理去,各执一词,寸步不想让。
  当时还是皇后的太后表示,都挺好吃的,但我更喜欢煎豆腐。
  三方各执一词,只能找先帝评理,老婆,儿子,儿媳妇三个人站在先帝面前。
  先帝直接抛了个锅出去,问着当时正在御书房之内的报告的沈湛。
  “沈爱卿以为如何?”
  沈湛沉吟之后开口:“臣以为,麻婆豆腐更合臣的口味。”
  先帝看着眼前的四个人,认真地思考一番,决定把这个锅再抛出去,时任御膳房大总管的洛樱被召唤过去。
  “洛厨以为如何?”
  洛樱目不斜视地扫过几个人,“臣以为,凡是豆腐所做都好吃。”
  先帝说那行吧,既然都好吃,那洛厨做上一桌豆腐宴,豆腐千姿百态,吃了这豆腐宴再评定究竟哪个是这豆腐菜中的魁首。
  那一次的豆腐宴,御膳房的各位师傅可以说是大显身手,各显神通,足足十几道一点都不重样的豆腐菜,吃得大梁王朝最尊贵的两对夫妻整整一个月都不再吃豆腐,闻见豆味儿就受不了。
  来自江南的杜师傅做的是一道文思豆腐羹,洛樱当初给夏晓峰一家做过,她学的就是这位杜师傅的手艺。
  杜师傅是江南人,论起刀工来,洛樱当时学厨也不过是勉勉强强十年,而杜师傅是浸淫了几十年的手艺。
  一块豆腐在手,就是闭上眼睛蒙上黑布,拿着快刀也是切得细如牛毛发丝。
  太子妃说这道菜炫技,也确实是不假,这道文思豆腐看起来展示的就是掌厨者的刀工。
  豆腐宴上的那道文思豆腐清淡鲜美,香醇可口,洛樱至今仍记得那味道。
  太子妃喜欢的鳆鱼豆腐,其实就是鲍鱼豆腐,古时候的鳆鱼,放到现在就是鲍鱼。【注】这鳆鱼豆腐处理的方法说简单简单,说困难也困难,工序繁杂了一些。
  这道菜不只是豆腐,主料还有鲍鱼,香菇,还有必不可少的鸡汤。
  鲍鱼片切成薄薄的,豆腐要选新鲜的嫩豆腐,先煮过之后祛除了豆气,以吊好的高汤鸡汤煮豆腐,之后把鲍鱼片加进去,入太仓的糟油和香菇进去,过后便可以起锅了。
  这一道鳆鱼豆腐,吃起来鸡汤味浓,渗入了豆腐与鲍鱼之中,加上二者与香菇特有的风味,挥发得恰到好处,吃起来更是无比的鲜美。
  至于太子说这道菜名贵,也确实不假,小小的一块豆腐要用吊好的鸡汤高汤来做汤底,还加了鳆鱼进来吊鲜。
  后来御膳房又把这道鳆鱼豆腐做出了新法子,又加了鱼片进去,还有试图往里加白菜的。
  加白菜的且不论,加了鱼片的委实味道不错,浓汁的鸡汤里滚过新鲜的鱼片,鱼片切得轻薄,近乎透明,白中带红,豆腐更是无比白嫩,鲍鱼片香浓,再撒上些葱花点缀,看着就香极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