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
在外人看来,雨时是一无是处,甚至是极为糟糕的一个人。在他已经腐朽了的生活里,也想要找人抱怨一下时运不济。
狐朋狗友都是酒肉朋友,插科打诨吃吃喝喝不成问题。可是一旦说起画,说起理想和各种技艺,所有人都会下意识地避开。市场经济下的思维特点,让这些不懂画的人都认为,只要不赚钱的,就一定就不是什么好艺术。
姚芊芊不断地介入到雨时的生活里,可是他们之间却是相差甚远。尽管她不断地强调,她是因为爱情才来到了雨时身边。但是两个人是不是真的合适,又或者是激昂的旋律下是不是一片死水,这点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有时候,雨时会羡慕大哥怀儒,羡慕他独立又自由的精神世界,更羡慕他与大嫂晚晴两人琴瑟和谐的生活。他们可以有说不完的话,即便是时间仓促,也总能找到那个让他们共鸣的点。
实在是憋闷坏了,怀儒上门的时候,雨时也会怀抱双臂,在阳台上与怀儒抱怨着种种不满和感慨。怀儒其实对艺术不算精通,只是略懂一些皮毛罢了。
但他听着弟弟说着绘画的重重思考,甚至看到他拿出自己的画作与市面上的大师画作对比,凭着直觉他还是要承认,雨时确实是有绘画天赋的。比起那些不知所以然的大师画作,雨时的画里还保留了单纯的造型、瑰丽的色彩,还有拙朴的线条。
其实凭着基本功,他也完全可以不出门,只在家里帮人描摹名画来赚一些快钱的。据说,前些时候,有深圳的画商找到雨时,请他描摹一些迭戈·里维拉的作品,好出口到欧美去卖些好价钱。
里维拉的画是很有个人特色的,带着浓郁的立体主义的原始风格。因而就算是仿画,也需要在形象刻画、色彩配置,还有空间处理方面有超高的技巧。
可是雨时不屑,更不愿意去画仿画。即便他已经穷得叮当响了,可是这些钱对他而言无疑都是烫手的,他嚷嚷着,宁可饿死也不能出卖自己的理想。
雨时有自己的追求,虽然怀儒也不懂他的画风究竟算哪一种,但他明白兄弟俩有时候有一点是共通的——但凡认准了的事情,就很难再回头。
或许因为是家里最小的孩子,雨时从小就受到了父亲和自己的庇护,因而他现在的性格和生活方式,某种程度上不能不说也有家庭环境的因素在。
他活得荒诞毫无建树,但是他不斤斤计较,也不会受到任何的约束,也是因此,他笔下的人物和景致才能有一份难得的稚子之气。
模仿孩童的气息去创作并不少见,但要真正保留有孩童的稚嫩目光和敏锐的触觉,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这也是为什么,每年美院毕业的各种画派和技术流的学生都很多,可是真正能出圈的却少之又少。
怀儒不得不承认,雨时的优点就是没有染上这城市里的浮躁与喧哗。他原本曾经想过,托朋友为雨时在艺术加工厂里找一份画瓷器,或者雕刻的工作。但是听完雨时的自我剖析,他又不忍心再去提起。
不愿意跟着潮流走,也不愿意跟任何的主流画风去聚拢,那就没有人会去关注他的画,更没有人愿意去捧他的场。不屈就、不迎合,不被人牵着鼻子走,或许只有死了以后才能出名有钱呢?雨时偶尔也会这样与怀儒自嘲几句。
抛开所有的杂碎,光这一点,怀儒是由衷地欣赏雨时的。一个人要不随波逐流,守住自我的理想和追求,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都21世纪了,信息如此发达,哪里还需要一个画家用一生,甚至死去才能等到一个合理的认可?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坚持住吧。”怀儒拍着雨时的肩膀,笑着给他打了打气。
雨时诧异地回身望着怀儒,他原本以为自己倾诉了这些,最终得到的可能是一通奚落或者要他面对现实的忠告。没想到,兜兜转转,最后愿意去理解他的人竟然还是身边最亲的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