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堂风波
村子里的人却没想过女娃也能读书,对他们来说,女娃是要嫁人的,上学也没意思,白白的浪费钱浪费时间。
但还是有几家觉得孩子在家里没人照应,不如送到学堂里去的,最起码比在家里安全。
一时之间,关于女娃娃也能读书的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的在周围村庄里流传开来并且以非常快的速度从各个村子里传到了城里。
小城里并没有专门的女学堂,这算是破天荒地第一遭了,这样的消息很容易就引起四方关注。
村子里的人自是觉得,女娃娃,最好能留在家里帮忙干活,但是城里那些人就不这样想了,女娃娃读书虽然不像是男娃娃可以考科举将来做官,但是女娃娃读书也有好处,有些大户人家,找媳妇的时候,就喜欢找那种读过书认识字的,说是对将来的孩子有好处。
以至于,城里条件可以一点的人家都在讨论同一个问题。
“你听说了没?据说城外要建一个女学堂。”
“听说了,这两天才打算打发人去看看呢,我家大丫头今年十岁了,要是能去读两年书也是好的。”
“我可是听说,那女学堂不光教书,还教导其他的手艺,女红针线也没落下。”
“真的假的?我以前听人说,京城里有女学堂,琴棋书画这些都教,莫非我们这以后也有这样的了?”
“肯定不一样,京城就是京城,哪里是我们这样小地方能比的,我也不指望女娃儿能学会琴棋书画,能识得几个字就不错了。”
……
众人议论纷纷,而这边楚云意已经开始建女学堂了。
女学堂的筹备很是顺利,地是早就预备好了的,工程队也是县城的,房子很快就建了起来。
等这一系列事情都做完的时候,秦先生那边也找了合适的女先生,教授诗书的先生姓聂,教授女红的先生姓齐,书画的先生姓钱。
至于琴棋这两样,一时没有合适的先生,楚云意也觉得,对于乡下孩子来说,也没有太大的必要。
书院预备好了,就是招生的问题了,第一批,楚云意只打算招五十名学生。
原以为,不会很容易招到学生,谁知道,才开始招生,三天的时间,已经来了三十多个女学生了。
村子里的人是因为听说送适龄的女娃娃来读书,一个月也能得到五百文钱的补贴,所以才送了孩子来。
而外面那些人,送女孩子来的,基本都是城里的有钱人家。村子里的孩子读书收钱少,而且还有补贴,但是,外面来的孩子就要交钱了。
楚云意与几位先生交流过之后,一个学生一个月交五百文的钱,至于其他的书本用具,都需要自己带,如果需要住宿的,每个月另外需要交二百文的住宿费,还有饭食也需要额外交钱。
这价格听起来是很高了,但那些有钱人家也不差这点儿钱,一年下来不过十来两银子的价格,他们还是能拿出来的。
“小姐,楚家来人了,送了四个女孩子来,说是到女学堂里读书的。”暮春进门,皱着一张脸说道。
那楚家真是牛皮糖一样,怎么见到便宜就想占?
“只送了四个女孩子来?”楚云意很有些意外的问。
从扩建书院开始,她就一直在等着楚家的人上门呢,倒是不想过,他们没有送男娃娃过来,倒是送了几个女娃娃过来。
“是的,小姐。”
“书院里的事现在是钱先生全权负责,你让他们直接去书院找钱先生即可。”楚云意只说了这一句话,继续埋头看书。
“是,小姐。”
楚家来的是两个妇人带着四个女孩子,这会儿正在外面等着。
她们倒是想进门,可门上的人根本不让她们进,一再的说,要读书直接去书院里就可以。
“这人怎么还不来,这风刮的人脸疼,就说这没有娘的孩子要不得,看看楚云意就知道了,一点规矩都没有,我们怎么说,也是长辈,居然让我们站在大门口等着。”其中一个精瘦的女人不满的说着。
“你可别多说话,要是坏了事就不好了。”另外一个黑胖的女人忙就开口制止。
人还没收下呢,这时候可不能得罪人。
“这不是她也不再么,要是在,我肯定不这么说。”那瘦女人随口说,但是声音却低了下来。
二人的对话正好让耳聪目明的暮春给听见了。
暮春冷笑一声,这还真是够不要脸的,又要求着自己家小姐,又要说小姐的不是。
“二位太太,不好意思,我家小姐不在,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您二位要是送女孩子来读书的,只管送到书院里去就是了,那边的事情钱先生全权负责,您二位有什么话,只管对钱先生说就是。”暮春不卑不亢的对二人说。
这二人听到楚云意不在,却是怎么都不愿意相信的,要是真的不在,怎么刚才不说,要等到这会儿才说人不在,这很明显就是在骗人。
“你这丫头,怎么能骗人,你家小姐要是不在,你刚才怎么不说,偏要等到这会儿再说?是不是楚云意那丫头不肯见我们?你可说清楚了,我们是她的长辈。”瘦女人脸马上就拉下来说道。
“太太,莫说您只是我家小姐的长辈,就是嫡亲的亲娘,小姐不在,我也没办法啊。”暮春笑着说。
长辈,长辈是这么好当的吗?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
“那你们家大奶奶在不在?”胖女人却更加精明一点,拉住了还要继续说话的瘦女人,直接开口问。
暮春冷笑一声说:“您二位方才还说是我们家的亲戚呢,要真是我们家的亲戚,还能不知道,我们家大奶奶现在陪着大爷去读书了,根本不在家里?”
二人被抢白之后,这才想起来,可不就是,听说,楚云渡带着媳妇去读书了。
真是蠢,读书还带着媳妇,那能读成吗?
他们可是浑然忘记了,成不成的,原不在带不带媳妇,而是要看到底是不是读书的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