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脱盐与检田

  丰民农业的总经理肖源,看到各个业务小组的近一个星期的汇报,目前签约的盐碱地,一共只有1863亩左右。
  对于这个的情况,他也深感无奈。
  只能吩咐农机出租公司的经理张耀光,分出一部分脱盐车队,开始着手改造签约的盐碱地。
  张耀光也非常重视,急忙分出两组脱盐车队,亲自带着人,开始准备改造农户的盐碱地。
  张家村的农田不远处,就是一片盐碱田,上面只是生长着稀稀疏疏的小灌木、杂草,不少区域都是裸露的沙土。
  来到盐碱地的车队,车队长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张家村的地图,上面已经分割好了一块块农田。
  标注着黄色的区域,是已经签约的盐碱田;绿色区域,是农户目前正在种植利用的农田;红色区域,则是未签约的盐碱荒地。
  点击黄色地块,属于哪户签约农户的数据,就会跳出来。
  根据土地上的残留参照物,比如田沟壑、田陇、石界条,很快就插上了几个旗子。
  又打电话,叫来了签约的农户,过来再次确认,免得到时候挖错地方。
  不一会,几个农民开着摩托车,或者三轮车,来到了盐碱荒地旁边。
  车队长李国力张开嗓子喊道:“谁是张有德?”
  “我,啥事?”一个皮肤黑黝的中年人,一边小跑一边举起手来。
  “老乡,你有签约牧草种植的合同吧。”
  张有德点了点头:“前几天我大侄子说有化肥送,我才签的,这是干啥呢?”
  “现在要改盐碱地,老乡你确定一下这一片是不是你的,别到时候弄到错了。”李国力指着不远处,那十几根小旗子围起来的区域。
  “没有错,这一片就是我家的。”
  “那就好。”李国力转过头,大声喊道:“地方没有错,开始干活。”
  “收到。”
  挖掘机的柴油机,噗噗噗的冒着黑烟,直接一铲斗下去。
  在不远处看热闹的张有德等人,正小声的议论着,似乎有些不相信。
  这些年来,也有不少专家研究过改良盐碱地,也做过不少实验,只是这些实验,要么成本太高,要么没种几年,又恢复盐碱地状态。
  而且鲁省的农业用水相当紧张,传统改良盐碱地的方案,通常需要用淡水冲洗,将表层土壤的盐碱成份洗走。
  二十多分钟后,当那片土地,被挖掘去了一大片后,第一批脱盐土、有机脱盐土,再次被运土车运输回土坑中。
  两组脱盐车队一起作业,只用了从早上忙碌到傍晚,将大约36亩盐碱地改造完成。
  车队搭了帐篷,就地做饭休息。
  同时根据之前改造牧草场经验,改造完成后的土壤,会缺乏盐碱成份,供水车更换了一些零件后,变成了洒水车。
  调制好盐碱水,重新喷洒在土壤中,确保土壤不会缺乏盐碱成份,对于种植土地而言,各自元素成分,最好都维持合理的比例,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三月份的华北平原,晚上还是寒风瑟瑟。
  车队的四十多人,用柴油供电车供电,用水也方便得很,直接从脱盐车的循环水管中放一些,如果是用来喝的水,公司准备了微量元素补充片,直接扔纯净水里面,就会变成人工矿泉水。
  而洗澡就用电热棒烧水,然后去脱盐车的脱盐舱中洗澡,因为这样不会浪费水,明天脱盐车作业时,这些洗澡水又会再次进入水循环系统。
  帐篷里面,电热炉上摆着鸳鸯锅,番茄汤底、辣子牛油汤底,他们的食材和生活用品,有专门的运输车保证。
  四个跟车队的女员工(通常是车队其他员工的妻子),切好了牛肉片、牛百叶,又端上鱼丸、肉丸、香菇、拍黄瓜等。
  李国力开始动筷涮火锅:“来来,大家别客气,张总也别客气。”
  “哈哈,大家吃吧!”张耀光夹起一块牛肉,往辣锅中滚了滚,这些牛肉都是他们公司自己屠宰的老奶牛。
  四十多人分成六张桌子,在各自的帐篷中涮火锅。
  这种生活方式,可能会成为他们的常态,因为脱盐车队的作业方式,注定他们不能随便离开改造区域,除非该区域盐碱地改造完成了,才会前往下一个区域。
  对于这些员工,他们的工资也相当高,基本都是初级3的技术工,底薪6000起步,加上野外作业的各种补贴和加班费,每个月都可能达到上万。
  第二天,天刚亮。
  众人就开始作业,昨天提前通知过来的农户,定好了各自的土地,改造工作和昨天一样。
  挖土、过筛、注水、脱盐、脱水、混土、回填,在一系列工序下,一亩亩盐碱地,重新变成了。
  那些农户也是看了一眼,便失去了兴趣,感觉这个所谓的盐碱荒地改造,非常不靠谱。
  对于农户们的心态,张耀光也是看在眼里,只是这种事情,一味地解释是没有用的,只有拿出事实,才可以让农户彻底信服。
  整个张家村,签约的盐碱地面积,只有120亩左右,在加班加点下,大概三天左右,就可以完成全部的改造。
  而农业医生公司这边,吕保家带着那些实习员工,也来到了张家村这边。
  “张总,这一片就是改造完成的土地吗?”
  张耀光点了点头,指着笔记本电脑上,他们的农田管理系统是内部通用的。
  改造完成的签约荒地,会由之前的黄色,变成绿色斜条纹,上面的小旗子,代表每一户的数据库链接,这些数据车队完成改造后,必须及时上传数据。
  看了系统信息后,吕保家转过头:“文斌,你带人进行抽样调查,另外给签约农户的其他农田,也进行一次土壤抽样。”
  “没问题。”
  秦文斌将所有人,分成三人一组,带上土壤钻孔器、样品储存瓶、笔记本电脑等。
  在农田管理系统中,签约农户的其他农田基本信息,也被录入了数据库中。
  加上现在开春,不少农户都在忙碌。
  根据相关信息,和北斗卫星定位的对比,来到了一片农田中。
  刚刚翻好农田的张有德,也非常好奇,这些娃子在干什么,又看又问了十几分钟,还是感到迷迷糊糊。
  干了一辈子农活,他对于种田也是凭经验,现在听到什么酸碱度、微量元素、腐殖质、微生物,真的是一脸懵逼。
  秦文斌在田地中,抽取八处土壤样品,每一处都分表层、中层、深层。
  又问了张有德,在片土地往年种植什么农作物,发现往年是种植花生,这些数据都需要录入。
  因为数据越完整,对于土壤的综合评估,会越完善和准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