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这一块田众目睽睽之下,好几个佃户被看得手脚同步,都差点忘记如何拿镰刀了。
  不过一入麦田,看到结实饱满的麦穗,人人都将那些不自在给抛在了脑后,只顾着收割起来。
  这一块田,本就是王永珠当初设立的试验田,大小也就一亩。
  这样的田地还有好几块,都是为了收割后好称重量。
  这些佃户都是伺候农田的一把好手,挥舞镰刀如有神助,刷刷很快,一亩地就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之下,给收割完了。
  前面收割,后面就有人给将麦穗捆起来,运到了路边的马车上。
  又有官员亲自下地,徘徊了好几次,才将麦田里的麦穗给捡得干干净净了。
  这些官员才又驾着马车,到了晒谷场,打算亲手脱粒。
  王永珠将人带到了地头,就没怎么管了。
  先将管事的媳妇叫来,问了一下庄子这段时日的情况。
  管事的媳妇一五一十都回答了,又问王永珠,她带来的这些人是不是都要准备午饭。
  王永珠点点头:“先预备上这些人的午饭和晚饭,说不得还要给他们准备住处。你且细心些,他们可都是京城来的。”
  管事媳妇听了,忙点头答应着下去准备了。
  那中午的午饭,本就是打算一头羊宰了后,炖羊汤吃。
  这羊肉、羊内脏还有羊骨头,可都是好东西。
  尤其是本地人擅长的羊杂汤,那才是一绝。
  管事的媳妇又咬咬牙,拿钱让人去买了几条大鲤鱼,又将庄子里的小菜准备了几样,才觉得勉强过得去了。
  等到午饭时刻,新磨的麦子粉,蒸出来的刚出锅的馍馍,又香又软,几个做饭的女人打开蒸笼闻着这味道,就只咽口水。
  不是还感叹两句,这新磨的面粉就是香,口感也更好些。
  除了馍馍,还有两大盆羊肉臊子面。
  都是用羊骨头熬汤,再用羊肉和部分羊杂炒成香香的臊子,又香又辣,勾得人食指大动。
  再有庄户人家自己家养的大公鸡,宰了后,切成块,用粉条一炖,香得不得了。
  鱼是临水城产的鲤鱼,又大又肥,和羊肉一起炖,那才真是一个鲜字。
  这些做饭的女人,都是手脚麻利,做菜也有一手。
  这几样菜端上来,不说那些做事的人,就是王永珠和张婆子她们,也被勾起了食欲。
  司农的那些官员,他们心中只有一杆秤,这亲自下地看了,掂量了麦穗的重量,差不多就能估算出个大概来。
  此刻兴奋的很,围着那被运来的麦穗打转,更别提离开了。
  王永珠也就吩咐专门给他们送来两筐馍馍,一盆面条,再有粉条炖小公鸡,和鱼肉羊肉炖的一大锅汤。
  这等美食,一看就是下了本钱的,司农的官员就算再心急,也忍不住放下手头的事情,去树荫下头大快朵颐了一番。
  更不用说其他庄户人家了。
  一口馍馍就一口鱼羊鲜汤,吸溜一口面条,配上香辣的臊子,真是给个神仙当也不换。
  吃了午饭,男人们就地在树荫下眯了一会,看着日头没那么烈了,就又忙忙的下地收割起来。
  司农官员这边,也不用庄子里的人帮忙,他们本就是熟手,干农活他们也在行的很。
  王永珠也不管他们,只让管事的在一旁伺候,需要什么给他们提供什么。
  自己这是带着张婆子,等太阳下去了些,在四处走了走。
  这庄子最开始不过是几亩旱地,再加上一座小山坡,山坡上除了几棵枯树,贫瘠的很。
  也就是王永珠接手这个庄子后,一面试种小麦,一面在山上种树,又在山脚离河道最近的地方,挖了一口池塘。
  趁着雨季的时候,从河里引水过来,
  如今三四年过去了,山上的树虽然还细些,可也很不错了,如今是夏季,树木翠绿,加上野草和小小低矮的灌木,看上去,也是绿山一座。
  池塘里半塘荷叶,风一吹,也颇有几分江南气象。
  张婆子看到眼前的景色,颇有几分自得:“这几年功夫咱们可没白费,想当初咱们刚买下来的时候,这庄子和山,又破又穷,放咱们老家,白送都没人要。”
  “如今可都是我闺女能干,这庄子比起京城的也不差什么了!”
  王永珠就笑:“这也多亏了娘给我出主意,才有今日。娘看着,咱们这庄子里,还缺点啥?”
  张婆子琢磨了一下,“这有池塘,倒是可以养些鸭子或者大鹅。要知道这鹅可是宝贝,又能看家,又能护院,那肉还肥美。”
  “我看这庄子附近,没遮没拦的,养几只鹅也安心些。”
  王永珠一听,头皮发毛,立刻回想起当初还是明珠的时候,去农家乐,然后不小心招惹了一群鹅,然后被鹅追杀,四处逃窜,最后也没能逃脱,被鹅在腿上拧出几块瘀青的恐惧往事来。
  闹得她都有心理阴影了。
  本想拒绝,可看张婆子兴致勃勃规划的样子,罢了罢了。
  以她如今的武力,就不信还能败在一群鹅嘴下。
  说不得还能一血前耻,教鹅做人呢!
  因此,犹豫了一下,也就答应了。
  又商量着,这山也不能白空着了,别的不能种,倒是可以种些中草药,比如枸杞啊,黄芪之类的。
  母女俩围着庄子走了大半圈,心中有了章程。
  这才往回走,才到半路,就看到派在司农官员身边的侍卫,一路小跑过来,看到她们,越发加快了脚步。
  到了面前,气喘吁吁的道:“老太太,夫人,快回去!那些京城的大人们收割的那一亩地,产量出……出来了…”
  王永珠心中有数,还算镇定:“这有什么可着急的?”
  那侍卫一脸喜色:“那些大人说,比咱们先前的产量还高了十二斤!大人们都快乐疯了!”
  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最大的笑话
  王永珠却心中有数,这几块做实验的麦田,一来麦种本就是优良的,是王永珠精选了本土的麦种,放在种子培育实验室里出来的。
  二来这几块麦田,都是那些经验丰富,又十分本分听话的老农在负责,全都严格按照王永珠给予的规定执行。那可是这个麦种最规范的产量最高的种植方法了。
  产量略微高些,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初她从种子培育实验室里,培育出适合这个时空的良性小麦种子的时候,就设定了它的增产量,不会过分夸张到让人怀疑的地步。
  而且还保留了麦种的活性,第一批的麦种收割成熟后,还能从收割的麦子里,优选出第二批的麦种来。
  如果选种得当,其品质并不会降低。不会像她以前所在的时空,虽然有各种良性的种子,但是只适合种植一季,第二年还需要再购买良种才能有同样的高产。
  当然,若是选种不当,或者种植的方法略有偏差,还有气候产地不一样,产量也各有不同。
  此刻这些司农的官员这么高兴,等他们回去在京城还有全国各地实验一番,想来就会知道里面的差距,而不会如现在这般惊为天人。
  因此王永珠只点了点头,十分镇定。
  她的态度也让那送信的侍卫冷静了下来,收敛住了狂喜之色,静静的在一旁等着吩咐。
  王永珠想了想,让那侍卫先回去,就说她们随后就来,让侍卫们帮忙那些司农的官员们,将收割脱粒出的麦子装好,看守好,别让人靠近。
  她和张婆子在后面过去,庄子的管事上来禀告,说这些官员不仅让他腾出一间仓库来,存放这麦子不说。
  还让安排几个房间,他们暂时不会走了,会留在这个庄子里,每天都会下地参与秋收,直到秋收结束。
  管事的听说这些可都是京城来的大官,心里也是没底。这要拒绝,肯定是不行的。
  可是要真招待这些官老爷,轻不得重不得。
  如今可是最忙的时候,都要抢收,连两三岁的孩子都要下地里去拾取麦穗,哪里腾得出人手来照顾这些官老爷?
  就是吃饭也是一大麻烦,今儿个是开镰,加上王永珠这个东家大方,所以才宰羊又杀鸡,还买了鱼。
  这样好的伙食,也就今儿个了,天天这样吃,大户人家也要吃穷了不是?
  从明儿个起,这伙食肯定比不得今日了,有些油水,让他们吃饱,就是极为厚道的东家了。
  若是那些京城来的大老爷们不满意,可怎么办?
  因此见了王永珠,立刻找到了主心骨。
  王永珠点点头,让管事的就按照他们的吩咐去做就是了。
  管事的得了吩咐,又犹豫的将自己的顾虑给说了出来,毕竟若是办不好差事,在东家面前也没颜面。
  可若是得罪了京城的大老爷,只怕自己又是替罪羊。
  还不如索性提前问个清楚明白的好。
  王永珠知道管事的心思,只道:“你且放心,这些大人都是和农田土地粮食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的,心思淳朴,没那么多弯弯绕绕。你只管将心放在肚子里,他们知道这个时候的不容易,不会挑剔的。”
  管事的半信半疑,迟疑着答应了要走。
  又被王永珠喊住了:“这几位京城来的大人的伙食,每日多一只鸡或者一条鱼也就是了,其余的,大家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
  有了王永珠这话,管事的心里有了底,琢磨着去安排了。
  让人在庄子里前院里打扫了几间屋子,如今天气热起来了,也不用那些厚被褥,都是炕,打扫干净,铺上炕席,就是大通铺了。
  反正都是大男人,一间屋,一张炕,睡个三四个不成问题,晚上会凉一些,再搭上几床薄被子也就是了。
  庄子里就这个条件,想要更好的也没有了。
  就这些薄被子,都是好几家凑出来的。
  王永珠见管事的安排好了,她再看那些司农的官员,除了留下一个人守着那一亩地收割下来的粮食,其他的人早就钻到地里去帮忙去了。
  远远看去,还真分不出那地里那些灰头土脸的人,哪个是农夫,哪些是官员。
  王永珠见状,倒是放心了,这些人能不自居身份,高高在上,那在这庄子里,想必就能跟大家相处得来。
  因此,只寻了个人,让去跟那些人中领头的那个说了一声,就带着张婆子回县衙去了。
  等到回了县衙,已经暮色渐浓。
  刚进屋,才略微洗漱了一下,换了一身家常的衣裳出来,宋重锦就一头汗的进来了,先一气灌了半壶温茶,才缓过气来。
  王永珠忙让谷雨打温水来,让他擦洗,又给他寻出干净的家常袍子来。
  等宋重锦擦洗完,换了衣裳出来,看看时辰还没到吃晚饭的时候,两人才有空坐下来说说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