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这就和解放思想一样。
  苏青玉道,“这种模式确实也合适,农民同志可以根据自家的情况种地,产量肯定会比目前的情况要高。”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毕竟这么多年的集体制度了,社员的心也不像一开始那么积极了,都开始懒惰了。加上大队管理也不行……”
  何书记决定了,开年也要让大队自己做主了,是分还是合,让社员自己选择,让他们自己投票。
  “那苏家屯呢?”
  苏青玉道,“今天我就是来汇报苏家屯的情况的。”
  她将苏家屯的分地承包制文件给了何书记看。
  何书记拿过来细细的看了一遍,看完之后,眼睛都睁大了,以为自己看错了。
  这,这要是实施起来,那可不得了啊。
  那这农民同志的待遇,可比城里同志还要好。
  别的不说,就这土地承包金,那可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儿。
  而且何书记觉得,这要是让其他大队社员知道了,只怕腮帮子得酸坏了。
  “苏家屯已经决定了?”
  “手印都按了,都同意。”
  何书记觉得自己白问了,傻子都知道要同意啊。
  “这……是不是太好了。”
  何书记有些不真实。
  苏青玉道,“书记,作为农村干部,我们不止带着农民同志干活,也要让他们过好日子,所以我只能尽我所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越好越好。”
  “你这可真是……”何书记不知道咋说了,他当干部这么多年,头一次知道还能让整个大队的农民同志当地主的。
  “这么多人,养得活吗?”
  “何书记,土地可是最值钱的东西了。这就是农民同志手里的聚宝盆。咱除了种植之外,还可以把一些产量不高的贫瘠之地盖厂房,厂房又可以创造无穷无尽的效益,土地不止可以种粮食,还可以种植其他值钱的东西。在需要的人手里,价值不可估量。”
  何书记听着心情澎湃,又了解为啥苏家屯能发展好了,一只老虎带着一群老黄牛,老黄牛慢慢的也能成老虎了。
  “何书记,我今天来这里,就是想申请,未来不管谁当书记,苏家屯的这个模式都要保存下来,除非超过一大半的社员不乐意了。”
  “就算你不说,估摸着也没人敢变,要不然社员还不得吃了他们。”
  苏青玉笑道,“那肯定不会,也是希望苏家屯能够有个发展的机会。别才发展就被扼杀了。”
  何书记道,“别人我不知道,但是我在一天,肯定不会。这事儿我也会上报给县里,让县里领导首肯。不过你们也要做好心理准备了,估计县里领导们都大吃一惊了。”
  知道苏青玉这两天还要为建设粮油站的事儿出远门,何书记晚上就去了县里,去县里孙书记家里汇报情况了。
  孙书记听说了苏家屯的模式,惊的茶杯都差点落了。
  没办法,闻所未闻。这比之前分产到户还要让人惊讶。像是集体经济,又有些不像。孙书记认为这是一种全新的集体经济模式。而且暂时不能复制。谁也没有苏家屯那样的条件啊。
  然后一瞬间很羡慕苏家屯的社员。
  这要是真的做成功了,这社员小日子得过的多好啊。
  “让他们试试看,看看苏家屯能不能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你和苏家屯说,让他们先做好这项工作,我也会在县里将他们定位示范大队,未来甭管谁接班,也不能推翻这个示范大队的模式。”
  这可让何书记高兴了。
  组织上也有规定,只要县委书记和县委班子都同意,可以将这项规定纳入县里管理条例里面,日后就算来了新的领导班子,那也是要尊重上一届的这个思想的。不能随意更改。
  他也怕这苏家屯才做起来,未来就有领导指手画脚的瞎指挥。
  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孙书记都忍不住想再去苏家屯看看了,但是想到苏家屯正忙着,也就作罢,准备等以后苏家屯真正的搞起了这个特殊的集体经济模式,他就去参观。
  第二天,苏青玉就接到了公社电话,从何书记这里知道了县里的决定。心情也是大为放松。
  任何一种新的尝试,就怕领导不同意,如今她遇到好领导,支持她的想法,可省心了。
  因为下雪,队里土地现在还没有重新丈量,于是先开始统计人口。
  有些没上户口的赶紧上,结婚的赶紧结。
  为了防止没到年龄就乱结婚,队里也规定了,到了结婚年龄,领了证的,才分土地。
  一时间整个苏家屯比秋收的时候还要忙碌,家家户户忙着上户口,忙着说亲,这就把消息传到别的队里去了。别的队里一听苏家屯这么搞,还真是腮帮子都要酸掉了。
  别的队里跟着苏家屯,这两年也稍微改善了点,这还想着追上苏家屯呢,苏家屯直接跑没影了。
  好些社员在家里议论着,饭也吃不下,晚上都睡不着。
  就想不明白,自己队里和人家苏家屯到底差在哪里了,这才短短几年,人家一飞冲天了。
  当然,社员也是明白自己队里的情况的,和人家没得比,羡慕也没办法,只能干看着,然后看看适龄的年轻人,介绍一下。
  值得一提的是,苏家屯给女娃子分土地的消息,让之前分了土地,却不给女娃子分土地的大队社员不乐意了,没人家苏家屯有钱,最起码得做到和人家那样公平,总不至于苏家屯的女娃子是人,咱自己队里女娃子什么都不是了。
  大队干部赶紧捏着鼻子,把之前的推翻,重新分。
  就在队里这么红红火火的时候,苏青玉也领着苏卫民和李青出发了。他们得先去省城,然后一路再去其他省城,将大区分站建立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明天见。
  第220章
  苏青玉他们去的第一站是华南省省城, 先是去当地的粮食局办手续, 有了粮食部的批文, 手续办的相当顺利。
  省城的粮食局也知道这是上过报纸的大事儿, 还是总部搞的宣传,知道不能耽误, 办事效率很高。
  手续办好了,还给苏青玉他们批了一个门市。
  门市也是要给租金的,不过胜在地理位置好,而且够宽敞。
  这还是要得益于小红旗发展的时机比较早,要是等过阵子,个体户多起来了, 这样的门市就找不到了。
  苏青玉一手带着苏卫民和李青他们办手续, 看门市去知青办发招工文件,以及联系小红旗总厂送货。苏青玉还在省城租了一个大仓库,因为以后这里就是附近几个省的中转站。
  看着偌大的仓库,苏卫民眼睛都直了。
  “这么大的仓库得放多少货物啊, 这还只是几个省的供应,还有其他省呢……咱们供应的了吗?”
  就小红旗那个出货量,苏卫民真不敢保证。
  苏青玉道, “不是一下子铺起来, 慢慢来, 一步步的走。小红旗厂房也会不断扩大的。光我们队里那几个工人都不够,到时候得全县范围招人。咱之前预留的工业区的土地,全部都得盖起来。”要不然那三百万怎么花出去的?
  这会儿, 苏卫民才直观的了解到了小红旗的变化是多么巨大,鸟枪换炮了。
  苏青玉还有个打算没说。
  除了苏家屯的小红旗要建超大型粮油生产基地之外,还要在未来两年,陆续在各地区合并粮油厂和粮食加工厂,整合小厂,组成大厂,这是能让企业快速扩展的一个捷径。也能保住原有的厂子,把企业盘活,不至于未来让厂里工人下岗。
  李青也是看的双眼放光。光是看着这仓库,就知道未来的小红旗该有多红火了,而她竟然就成了这么大的厂子的副厂长。
  她一时间都有些不真实的感觉了,“书记,那以后领导班子要调整吗?”
  她之前觉得自己学了中专就够了,现在看来,没个正经大学的学历,恐怕还不行。
  苏青玉道,“现在干的还不错,不用调整,如果你们适应的不好,再调整。怎么,怕干不好?”
  李青抿着嘴点点头,然后又十分坚定,“我还是不想放弃,想试试。如果我真的做的不好,希望书记换个更好的人,别让我耽误了厂里的发展。”
  苏卫民道,“还有我。”
  苏青玉笑道,“这还用你们两说?干的不好那就得调整。但是如果干的好,那就好好干。你们可是第一任领导呢。小红旗的今天,也有你们的一份功劳。”
  李青和苏卫民顿时升起了一股骄傲。
  看着小红旗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他们都有一种看着自己孩子长大的感觉了。
  哪怕苏卫民之前只是为了李青而努力工作,现在看着小红旗发展这样好,心里也很自豪,觉得自己也算是个有用的人了,没拖后腿。
  在省城逗留了几日之后,这边知青办就已经帮着把人给招好了。
  都是从乡下紧急调回来的知青,也是省城本地人。
  也不是回来就能入职,还需要经过苏青玉的考察。
  考察合格了,才能够入职,没有考察合格的,也只能回去。
  这些知青学历都是够的,主要是看人,就怕心术不正的。
  苏青玉仔细挑选了几个人看起来勤快。都是在乡下当过知青的人,苏青玉看人还是很准,看看手,看看脸,再谈谈话,基本上就知道了。
  她选人标准也很简单,不一定品格多好,至少是普通心性的人,没什么坏心眼。然后就是勤快。其他能力方面并没有多要求。
  这后期都是可以培养的。
  他们入职之后,都是属于小红旗粮油厂的正式工,一进来的工资标准和小红旗工人是一样的,苏青玉也承诺,如果干的好,会有奖金。
  这奖金的发放就相当于提成一样,但是和销售提成的标准不同,低一些。不过对于这些能够回城来工作,并且工作还这么好的知青来说,已经很好了。
  他们也知道,这是小红旗的负责人为了给他们这些知青提供岗位,才给的机会,心里都很感激。
  苏青玉在省城多待了几天,给他们做了一些基本的培训,第一批货入库之后,她又带着这些人工作了一次,让他们也知道未来每天该怎么工作。
  “电话后续会安排,以后每周下面各个门店会和你汇报销售情况以及供货需求,你们做好统计,再向总部汇报。”
  苏青玉和自己新提拔的暂代粮油站站长的知青许华道。
  “我都记住了,我会好好干的!”
  许华满脸激动。
  能够回城,还能暂时担任领导,干的好,未来还能转正,这机会太难得了。
  苏青玉点点头,也没再多说说什么,前期工作也不会多复杂,毕竟下面的粮油站也不是一下子就建立起来的,是一步步的来,在这个过程中,这些人也成长起来了。
  小红旗这次发展的太快,弊端当然是有的,那就是缺乏老员工,都是新人。这就会遇到很多困难。
  不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只要管理的好,未来就没事儿。
  离开省城,苏青玉他们就去海城了。
  海城作为东区总站,那边有元华的人在做,苏青玉也是过去汇合,看看情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