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南北两开花(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没有人比朱由榔更清楚拿下夷陵意味着什么。
  自打永历初年忠贞营和朝廷起了嫌隙,何腾蛟兵败自杀以来,明军已经有多久没有控制过夷陵了?
  夷陵虽然不算绝对意义上的大城,却是一座桥头堡,起着关隘门户的作用。
  拿下夷陵明军既可以向北辐射郧阳府、襄阳府,也可以向东进攻江陵。
  可以说明军一举化被动为主动,抢占了部分先机。
  不知道郝摇旗和贺珍成果如何。
  对朱由榔来说是做了两手打算的。
  如果能够拿下郧阳、襄阳,明军便有了一片核心控制区域,可以像经营夔东诸镇那样派重兵把守。
  如果这两府没有拿下也不要紧,明军可以直接进攻江陵,不断试探清军的底线。
  总体来说湖广的清军不会太多。如果明军能够进一步拿下江陵就证明清军主力都盘踞在武昌一代。
  这对朱由榔来说绝对是最希望看到的,因为如此一来整个湖广除了武昌只要他想打,随时能够拿下。
  明军进攻湖广的目的是什么?
  一是狠狠打顺治小儿的脸,让他闭上那张臭嘴。二是获得充足的粮食供给。
  湖广的粮食可不是都集中在武昌。
  能够控制足够多的地盘也是极好的。
  所以对朱由榔来说进退自如,随时可以针对性的做出调整。
  打下夷陵后的第一刻他便进入博物馆空间看看枪炮弹药有没有刷新。
  让他有些失望的是,枪炮弹药的数量和他上次看时如出一辙。
  这说明夷陵这种规模的城池不算大城啊。
  好在朱由榔没有把这批枪炮弹药拿出来攻打夷陵,不然岂不是亏了。
  数量就这么多,还是得关键时刻使用。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嘛。
  进入夷陵后明军的军纪维持的很不错。除了斩杀清兵以外,明军将士对百姓秋毫无犯。
  比起残暴嗜杀的清军来说,明军简直就是活菩萨。
  一开始百姓还对明军十分戒备,没有人敢上街。但渐渐的,他们开始主动和明军将士接触。
  一些心向大明的百姓甚至送来了吃食。
  对此朱由榔还是有些感动的。
  也许大明朝廷过去有做的不好的地方,百姓们肯定也是有怨言的。
  但经由满清统治一对比,百姓们还是愿意在大明治下生活。
  拿下夷陵后首要任务是把壶嘴口的沉船清理掉,把水师战船接来。
  只要有充足的时间不遭受攻击威胁,要完成这点并非不可能,无非慢慢的清理慢慢的磨。
  只要把江面疏通,一切就好办了。
  朱由榔发现夷陵城内还是有不少粮食的。
  这些粮食应该够明军使用至少一个月,也算是有效的补充了。
  可惜啊,文安之此刻在成都辅佐太子监国不能亲自踏上夷陵老家的土地。不然他该有多高兴?
  没过多久朱由榔便接到奏报,郝摇旗拿下了郧阳府,贺珍却是碰了一鼻子灰,灰溜溜的回来了。
  这倒是在朱由榔的预料之中。
  夔东十三家中属郝摇旗、李来亨的战力最强,贺珍的战力最差。
  而且襄阳又是重镇,贺珍去打襄阳多半是没什么机会的。
  反倒是郝摇旗在房县和清军缠斗多年,有着充足的经验。
  郧阳城中有多少军队,他怕是都一清二楚。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郝摇旗便是想打输都难。
  如此一来战局对明军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总的来说郧阳府也是一个屏障的作用。
  只要郧阳府在手,汉水一代的清军就不敢轻举妄动。
  如果他们来攻打夷陵,郧阳的明军便可以趁机进攻襄阳。
  反之如果郧阳被攻打,夷陵明军也可以去援救。
  二者互为犄角,唇亡齿寒。
  朱由榔准备先在夷陵休整片刻,待准备妥当便进攻江陵。
  至于多出来的枪炮等到水师战船进城朱由榔便可以拿出来了。
  只要他的速度够快,把枪炮列装到虎贲军中便不会太过引人注意。
  事实上李定国都不清楚天子新仿造出来的枪炮数量,毕竟这些新式火器都是优先配备虎贲军这支天子亲军的。至于袁总第、刘体纯、李来亨等人就更不知道了。
  朱由榔的目的不在一城一池,而是整个湖广。
  要想剜下这块肉不容易啊。
  ...
  ...
  “我说什么来着二虎,我这侄儿迟早是要建功立业的嘛。这一回不就被他抓到机会了嘛。这可是在天子面前啊。今后兴明怕是前途无量。”
  袁总第一通夸耀端是把刘兴明夸的脸红心跳。
  刘体纯却是听的十分舒服。
  这臭小子还算没让他失望。
  其实当初刘兴明自告奋勇要登上热气球的时候刘体纯还是很担心的。
  毕竟这玩意从没有见过。虽然按照陛下的说法,这就是一个大号的孔明灯十分安全。
  但孔明灯可没有坐人啊。
  万一这玩意掉下来了,人还能活吗?
  不得摔成烂泥了?
  当然俗话说得好,富贵险中求。
  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
  要想在陛下心中获得位置,就得做常人不敢做的事。
  经此一战后刘兴明算是简在帝心了。
  “老哥哥你可别夸他了,再夸他他的尾巴就要翘到天上去了。”
  刘体纯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袁总第如何看不出?
  他清了清嗓子道:“咳咳,该夸还是要夸的嘛。年轻一辈里就属兴明最能干了。看看我那个不成器的儿子,真是要把我活活气死!”
  袁总第、刘体纯等人都至中年,自然要考虑扶持儿子上位的事情。
  未必需要完全接手,但至少得在人前刷刷存在感,不至于真的接手的时候出现下属不服的尴尬情况。
  至于说今后儿郎们能够走到什么程度,就不是他们能够决定的了。
  他们可以把路铺好,但终归要孩子们自己去走。
  儿孙自有儿孙福,尽人事,听天命了。
  “老哥哥,你说东虏是不是把兵力都调去贵州了,感觉湖广没一个能打的啊。”
  刘体纯不想让袁总第继续吹嘘儿子话锋一转道。
  “那倒也不尽然,可能东虏也不觉得我们会倾尽主力东征吧。”
  ...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