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吸血鬼

  吸血鬼(英语:vampire)是传说中的超自然生物。通过饮用人类或其它生物的血液,能够令自身长久生存下去。
  吸血鬼的传说起源于巴尔干半岛和东欧斯拉夫人的民间传说。在这些传说中,吸血鬼指从坟墓中爬起来吸食人血的亡者尸体。
  但是近一百多年来随着小说、电影、流行文化的不断改编,吸血鬼的共通形象也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类必须以吸血来保持生命力、在夜间活动、具有超自然力量的奇幻生物。
  吸血生物的传说源头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在早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西伯来文明、古罗马文明等的神话传说中,都有吸食人类精气的魔鬼。
  在这些传说中,吸血鬼指的是死后能够从坟墓里爬出来吸血的尸体。在医疗不发达的条件下,有些没有真正死亡,只是休克了的人被下葬,后来在苏醒的时候或者复活又动起来,被当成不死的存在。
  欧洲黑死病流行的时期,在人们极度恐慌的情形下会产生这类对死者继续活动的惧怕,因而出现像尼塔特这种带有传染黑死病能力的德国吸血鬼传说。
  传统东欧民间传说中,成为吸血鬼的尸体一般在生前因特殊的原因而死去,在不同的民间传说中,原因也多样化。
  为了防止这些死者可能会变成吸血鬼,一般会进行特殊的葬仪,例如:面朝下埋葬、在尸体旁放置镰刀以驱散意图占据死者尸体的恶魔、在尸体上放置十字架等等。
  大蒜,十字架在吸血鬼的传说中存在大量对应的避邪物,其作用是防止吸血鬼接近。
  尽管在早期传说中,吸血鬼一般都是在夜间活动,但并没有关于吸血鬼害怕阳光的直接描述。
  但也有人认为吸血鬼害怕阳光,因为吸血鬼在阳光下会自焚。吸血鬼也有一类是日行者,不过很稀有,他们可以在阳光下行走,因此他们经常会被人追杀。
  在中世纪,会挖尸体出来的,多为流行病的传播期,人们觉得是吸血鬼在作恶。当发现有此迹象时,则会把尸体烧毁至只剩骨骼。
  埋葬的尸体往往因细菌分解产生气体,因而产生肿胀现象,并由此被认为是吸血鬼。钉入木桩或肢解都能够释放出尸体内的气体,造成消灭了吸血鬼的印象。
  传统民间在埋葬有可能变为吸血鬼的死者时,在其身边放置镰刀或铁针等尖锐的物体,在民俗学上是为了避免恶魔进入死者尸体,但实际上起到了当尸体膨胀时将其戳破并释放气体的作用。
  实际上,头发和指甲在死后继续生长一说,主要是因为人死后皮肤会收缩,造成原本藏于体内的头发和指甲显露出外面,而造成继续生长的错觉。
  这些吸血鬼往往会从坟墓中爬出来,袭击牛、羊群、或者村庄里的人类并且吸干他们的血液。
  小说中的主人公德古拉有别于以往古代神话和传说中的吸血鬼丑陋、没有智力的动物形象,作者将吸血鬼描绘成文质彬彬、聪明、具有吸引异性魅力,能够控制受害人的思想的绅士。
  这本小说的成功和流行使得德古拉成为吸血鬼的代名词。早期的吸血鬼电影几乎都以这本小说为基础改编。
  由于德古拉是伯爵,所以典型的欧洲吸血鬼外形通常是穿着贵族礼服,并披着外面黑色里面血红色的高领斗篷。
  其实在医学上这是一种病症,有研究传说中的吸血鬼有可能与狂犬病有关,理由是相当多的症状与其较为相符:畏光,讨厌刺激性的气味(如大蒜),面色苍白,有口部肌肉抽搐想咬东西的欲望(讹化为尖的牙齿并善于咬人),传染途径(被咬后感染)等等,并认为吸血鬼的传说可能与古代大规模疫情爆发有关。
  14世纪,欧洲发生了大面积的瘟疫,为了避免受到传染,人们往往并不仔细辨别病人是否真的死去而就匆匆将他们掩埋,由于某种原因人们打开坟墓,会发现尸体变了姿势,还沾有血迹,这不过是由于当时被掩埋者尚未死去,在棺材内醒来后挣扎所至,但在当时因为贫穷和缺乏教育的地区如东普鲁士,西里西亚,波希米亚等地却被传为吸血鬼,从而引发了持续几百年的吸血鬼迷信。
  狂犬病(rabie)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因恐水症状比较突出,故本病又名恐水症(hydrophobia)。
  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单股rna病毒,动物通过互相间的撕咬而传播病毒。我国的狂犬病主要由犬传播。对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几近100%,患者一般于3~6日内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