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门听政2
(各位,票不能停!本站说见!)
此话一出,在场大小官员就察觉到了不对劲儿。
以往大朝会时,也会有督察院的人启奏,但一般都佥都御史及以下的官员,很少有眼前这样副都御使起头的情况。
更何况,还是在朝会要结束的节骨眼上,这就更加耐人寻味了。
眼前这样的情况,稍稍有些政治头脑的人,都知道将有大事要发生,于是众人纷纷仔细静听起来。
而站在靠远一些的陈啸庭,见了朝臣们如此模样,也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见到是督察院的言官,皇帝朱瑜隽的心情就不美丽了,言官给他的感觉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缉查不法的正事没干多少,喷皇帝喷内阁的事却没少干,偏偏还以此来标榜自己清高。
现场安静了好几秒后,便听朱瑜隽道:“讲!”
王廉再次向皇帝叩首,然后道:”启禀圣上,微臣要弹劾……靖安军节度使郑绍钧!”
这话一出,不光是朝臣们几乎要咋开了锅,就连皇帝本人也都坐直了甚至。
而作为内阁首辅的黄玉成,此时眼中更是浮现寒芒,但随即又隐于眉间。
站在他身侧的次辅秦延文,却跟个没事人一样,云淡风轻无动于衷。
“继续说……”皇帝语气已然变冷。
对此王廉视若无睹,接着说道:“启奏皇上,东南倭患已有十数年,朝廷将剿倭列为国策,遂专设靖安军事剿倭之职!”
“历时十余年,耗费国库巨额饷银,倭寇却如杂草一般剿之不绝……”
“臣初略算了一下,东南剿倭前后花费饷银已近三千万之巨,然东南海防仍然不靖……”
说道这里,王廉深吸一口气后,抬头道:“故臣请罢免郑绍钧靖安军节度使职,另由朝廷指派得力将领前往指挥,以期彻底剿除倭患!“
说完这话,王廉整个人跪伏于地道:“伏唯皇上圣裁!”
此时,广场上变得很安静,所有人都知道有好戏看了。
那郑绍钧是谁?稍微有点儿见识的人都知道,那是首辅黄阁老的得意门生。
虽然王廉是在弹劾郑绍钧,但谁都会联想到黄玉成,毕竟朝廷上“倒黄派”本就势大。
基于此,郑绍钧本人是否有失职,反倒变得不那么重要,因为这已经牵涉到了党争。
朝臣之间这些弯弯绕,陈啸庭此时还看不明白,但他却对郑绍钧有些了解。
这位靖安军节度使,典型的投笔从戎之人,多年来一直都在东南抗击倭寇。
虽然也如王廉所说那般,并未能将倭寇完全剿除,但却不代表郑绍钧没有功劳。
在靖安军成立之前,倭寇之患可比现在严重多了,最恶劣时甚至攻占了江南省十几个县。
再看如今,在郑绍钧的多年来经营之下,倭寇被重伤了元气,根本不可能再有当初的凶危。
虽仍有登岸劫掠之举,但都会被迅速击溃,实在是算不得太大隐患。
需要说明的是,郑绍钧所掌靖安军人手仅不到两万,却要防守一千多里的海防,本身就具有极大苦难。
就在陈啸庭脑海中想着这些之时,却见朝班中有人占了出来道:“臣附议!”
此人是兵部侍郎高沛,身为兵部官员,他站出来附议更增强了王廉所言效力。
高沛话音落下之后,朝臣们的目光都转向了他身前那名二品大员,此人便是现任兵部尚书王思海。
果然不出众人预料,只见王思海站了出来,瞥了一眼自己下属之后,才对御座躬身道:“启奏圣上,王廉高沛二人所言,微臣实在不敢苟同!”
有兵部尚书出来给郑绍钧站台,局势又被引往了另一个方向。
“王卿,你有什么说法!”朱瑜隽淡然道。
王思海得到允准,才接着道:“众所周知,自靖安军设立到如今,倭寇之患实已大消,这难道不是郑绍钧之功劳?”
“王廉所言东南不靖,是说现在近两三千人的海寇吗?这和当初的几万倭寇想比,孰强孰弱?这亦是郑绍钧之功!”
在王思海话音落下后,便听到朱瑜隽道:“王卿所言甚是,郑绍钧自然是有功的!”
说道这里,朱瑜隽却对站在最前面的二人道:“对此,两位阁老怎么看?”
这时候怎么看?还能怎么看?
首辅黄玉成自然要维护自己门生,次辅秦延文要“倒黄”只能支持王廉,朱瑜隽这是明知故问。
在两位阁臣未来得及回答时,朱瑜隽又看向秦延文道:“秦阁老,此时你怎么看?”
先是同时问两位阁臣,然后又先问秦延文的意思,皇帝的意思也是耐人寻味。
皇帝本人赞同郑绍钧有功,他希望秦延文照这意思说……陈啸庭心中推测道。
但事情却没和他预料一样,只听秦延文躬身道:“吾皇圣明烛照,伏唯皇上圣裁!”
秦延文这就有些不给面子了,但朱瑜隽却没有额外表情,转而问黄玉成道:“黄卿,此事你怎么看?”
称秦延文为“秦阁老”,把黄玉成叫做“黄卿”,可见皇帝本人和黄玉成更亲厚些。
可以说,这次朝会让陈啸庭见识到了许多事,让他在大事上容易看得更明白。
被皇帝点到,官阶最高的黄玉成大礼参拜后,才缓缓开口道:“皇上,王廉说郑绍钧失职,要找人换掉他……”
“臣且不论郑绍钧是否失职,臣只想问问王御史,朝中可派何人去江南接任靖安军节度使?”
“谁人又自认能比郑绍钧做得更好?可保东南海防无虞,可将倭寇完全剿除?”
黄玉成不愧是文官之首,这番话问下来,用堂堂正正的方式,将王廉所述驳斥得体无完肤。
朝中谁敢自认比郑绍钧做得更好?或许有,但那只能在心里想想。
因为一旦站出来,就得背负黄玉成最后的一句话,此人必须要将倭寇完全剿除。
倭寇的事情很复杂,并不是仅仅是剿寇那么简单,里面还牵涉到广大的江南士绅。
而江南士绅,又和两江之地……甚至和东南各地士绅有瓜葛,绝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所以黄玉成一番话后,根本无人出来反驳。
而通过这番话,黄玉成不但维护了自己门生,更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地位。
东南不可一日无郑绍钧,郑绍钧又是黄玉成提拔,郑绍钧稳他黄玉成就稳了。
更何况,如今坐镇东南的两江总督吴国瑞,也是他黄玉成的门生。
正是吴国瑞和郑绍钧同心协力,才能将十数年前猖狂的倭寇狠狠打压,才保证了东南赋税重地稳定。
可以说,吴国瑞和郑绍钧,就是黄玉成首稳固地位的基础。
也正是因为这样,“倒黄派”才会把主要攻击目标放在这两人身上,所以不管是皇帝还是朝臣对王廉今日之举都不会奇怪。
“诸卿,可有合适之人举荐?”朱瑜隽沉声问道。
良久之后,满朝臣工无一人出列举荐。
虽然是这是朱瑜隽引导的走向,但此时他也感到一丝悲凉,难道朝中大将就真无人可用?
“既然如此,郑绍钧仍居靖安军节度使一职!”朱瑜隽扫视群臣道。
此时,无论派系如何,众臣皆山呼道:“皇上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