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胀了的私塾
中年男人面色通红,转身头也不回踉踉跄跄的离开了,显然大家的议论对他的打击还是很大的。
自己的言论得到赞同,大家眼里都有些莫名的兴奋,能够参与进老师的选举不似乎也不错,因此更没有人愿意离开了,就算他们不应聘,看看热闹也不错,顺便帮忙评判评判好人坏人也好啊,也算是间接的做了好人好事。
接下来,来应聘的人都谨慎了许多,有人故作淡定的,也有人紧张兮兮的,有人是高傲无比不屑一顾地,当然,这种人直接就被群众的力量给轰走了,根本就不用孙小梅开口。
外面这么热闹,曲掌柜也无心再算账也过来围观,见大家都这么兴奋,他无语的碰了一下孙小梅的肩膀,对他说道,
“难道你不该说句话吗?要是误会了别人把真正的人才给赶走了可怎么办?有些人骨子里的高傲是打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往往这种人大多都是贵族身份,你就不怕得罪了人家吗?”
“有时候看人不能看表面,那些人是骨子里面的高傲还是装出来的,从他的眼神之中就能看得出来,毕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心是不会骗人的。”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有真本事的人始终没有见到,见到最多的就是凭借自己会认几个字就敢来应聘的那些人,他们自己连字都认不全,还站在这里理直气壮的跟他们谈报酬。
直到一个人的到来,并且带来了他的朋友们改变了这一现状,这人便是丁志尚。
丁志尚这段时间一直在镇上温习功课,许久都没有回去了,这一次能够得中秀才,让他备受鼓舞,他是下了决心,明年乡试是一定要考个解元回来的,因此他每时每刻都格外用功。
然而他的这一份认真每次再碰见孙小梅的时候,往往都会很快破功,就比如现在,原本招聘教学老师是十分严肃严谨认真的事情,放在孙小梅身上,却像是在开玩笑一般。
只要他一出场,真本事的人没遇到几个,那些乱七八糟的人倒是来了一大堆,他都在旁边观望了许久了,而他的朋友们也看了好久的热闹,还开口直说有趣,这哪里有趣了?真是有辱斯文,特别是那些冒充学者的人,他们都不要脸的吗?
在孙小梅打发走一个贼眉鼠眼的人之后,他忍不住站了出来,他跟他的这一群朋友都是在学院里面混了许多年的人,一出场气质就是不一样,跟这里的围观群众们格格不入。
很快就有人注意到了他们,全都纷纷让路,让他们轻轻松松走到了孙小梅的近前。
孙小梅看着缓缓走过来的人,眼里充满了惊讶,他倒是没想到丁志尚也会来凑这个热闹,以他的本性,难道不是应该看到她后就十分利落的避开的吗?
相比于孙小梅只有惊讶毛凯确是满心满眼充满了戒备,在不知不觉中他已经站了起来,浑身的气势全放,眼睛一眨也不眨着盯着丁志尚,生怕他搞出什么幺蛾子引起孙小梅的注意力。
丁志尚也很快发现到了这个对他充满敌意的男孩,他在他们三米开外就停住了脚步,他身后的朋友们也跟着停下,笑呵呵地对孙小梅说道:
“你这鬼丫头,为何要在这里招聘教学先生?你应该去学院学堂那边守着,说不定会有哪个厌学的学子愿意跟你们一起走呢,这熙熙攘攘的街道,有学问的人才不会来这里呢。”
孙小梅笑呵呵地回应,“这位公子不就是来了吗?”
说话的人愣了一下,继而哈哈大笑,“你这话说的可真有意思,我可不可以当成是你在夸我呢?”
“实话实说,有没有学问,一看便知公子的气度,与前几位应聘的人可都不一样呐。”
这人来了几分兴致,他刷了一下把装饰用的扇子打开,自认为潇洒的扇了几下,“你觉得我跟那些人相比哪里不一样呢?”
他刚才在旁边看热闹的时候,就看到这位小姑娘三言两语的用典故把人给怼的说不上话,可想而知,这小姑娘的学问不比他们差,他倒是想知道他会用什么样的见解来说说他们之中的区别。
孙小梅没有如他的愿引用什么典故来评判,能跟再丁志尚身边的人可都是考过秀才的人呢,放在他们这些百姓当中就相当于一个学究的存在了,他一个医学系的跟一个文学系的比拼文采,到底是找虐呢?还是找虐呢?
“肚中有点墨的人看起来就才质彬彬,沉着稳重,而刚刚的那些人太沉不住气,心思浮躁,根本不是一个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料子,又怎么可能有什么学问呢?”
没有听到想要听的句子,这人有些失望,摇头晃脑的想要再多说几句就被丁志尚给打断了:“想要听典故,你自己回家看不就行了吗?他一个女孩子家家的能懂些什么,说上来几句就不错了。”
孙小梅:“……”虽然知道丁志尚是为了给他解围,可是这话里的内容真是让他有些难以言喻,这家伙是说他蠢笨什么都不知道吗?
那人一耸肩,回头对孙小梅扬起一抹灿烂的笑容,便识趣的没再多说什么。
丁志尚这才有机会跟孙小梅说话,“我听说你要在村里建立私塾,不是说孙五叔是私塾的先生吗?怎么还要招教学先生?”
“哦,事情是这样子的,我们原本的招生对象是针对本村的,但是村长的宣传力度有点大了,这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村里村外每天都陆陆续续有人把孩子们送过来报名,人数一多一个教学先生就不够了,需要好几个来帮忙管制一下才行。”
丁志尚眉心一跳,有种不好的预感,他问道:“现在招了多少学生了?”
“我们一早便出来了,今天收了多少我们并不知道,但是在我们出来之前一共有五百七十六个学生了。”
丁志尚倒抽了一口凉气,他现在所就读的学院最多的生源也不过才看看六百之数,可是孙小梅这私塾还没盖起来呢,就已经有人送了孩子过来,这说明什么?说明孙小梅盖的这所私塾快要直逼州府的学府了。
他没想到会有那么多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杨柳村去,他都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孙小梅的报数,在这之前,很多人都会因为诉求的费用而望而却步,没有人愿意用全家人的生计来维持一个看不到尽头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