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铁路已经修到了乌尔格城,只是整个西伯利亚实在太大,托博尔斯克城堡离乌尔格城尚有五千多里,从乌尔格城转运,单是一场行程就要二月之久,如果铁路修到附近,杜小山也不用出动蒙古士兵攻城,直接用大炮就能把托博尔斯克城堡攻破。
  听说明军炮弹不多,噶尔丹和策妄阿拉布坦都有点着急,如果大炮不能用,单靠今天这样进攻,不知要死多少蒙古士兵才能攻下城池。
  “两位王爷,大炮不是不能用,只是要用在关键时刻,以本座看,城中的粮食弹药也不多,只要围住城不让罗刹人逃跑即可,只是围城最忌闷围,所以明日仍需要两位出兵轮流攻击。”杜小山语气淡然,仿佛是和两人商量似的说道。
  噶尔丹自然知道眼前之人不是与他商量,想起这个人以三千不到的兵力就将自己三万铁骑杀得大败,噶尔丹就有些气短,有无气力的应道:“小王遵命。”
  策妄阿拉布坦的回应则比噶尔丹真诚了许多,杜小山并不在意噶尔丹是不是真诚,只要他不违背自己的命令就行。
  第四卷 帝国东升 第442章 黑色黄金
  城中的戈杜诺夫也在统计白天的损失,结果让他大为心疼,光是死在明军炮火下的官兵就达四百多人,后来又伤亡了一百多人,其中有二百多人是正规军的哥萨克精锐。
  当初八百哥萨克就灭亡了西伯利亚汗国,为沙皇扩张了数百万公里的土地,可是今天这些勇士还没有发挥半点武勇就被敌人的火炮炸死,这些该死的异教徒,怎么有那么强大的火炮?
  戈杜诺夫手中只有一千多人的精锐哥萨克,死一个都心疼,何况是死了二百多,他决定从明天开始,自己只派那些新召集的士兵到前线,这些人用来守城应当还有把握,就是死再多也不用心疼。
  两方主帅不约而同的选择,使得接下来战事毫无出彩,那些新召的罗刹新丁和蒙古人表现半斤八两,守城时毫无章法,火枪射击的准头更是稀烂,占着守城的优势,伤亡才小于蒙古军。
  如果是接近冬季,这样的情形无疑是对守城一方有利,可惜现在才五月份,离冬天足有半年时间,城中物资充足则罢,如果不充足,不利的则是俄军。
  杜小山绝不相信,经过了一个冬天,城中又涌进了数万人,罗刹人的存粮能用到冬天,既然罗刹人愿意拖,杜小山也不介意拖下去。
  这场战事从去年至今,大明已经收复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疆土,单从收复土地面积来说是一件大事,只是西伯利亚地广人稀,又太过寒冷,无法耕种,不管是朝中官员还是民间百姓,都把这些地方当成蛮荒之地,除了报纸上偶尔报道一下战事进展外,并没有多少人关心。
  百姓更为喜闻乐见的是大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进展,哪里到哪里新开通了火车,哪里又新建了一家工厂,海外哪个地方发现了新的金银矿,谁又有了新发明,可以一夜暴富……
  这些东西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得到更多关照,说起来,这对于浴血奋战的将士多少有点不公平,与其如此说,不如这也是强国的体现,对大明来说,这一场战争不过是一场规模不大的局部冲突,百姓自然不用太关心。
  陕西,这里有着千年的古都长安,孕育了汉唐两朝灿烂辉煌的文化,可惜因为承载的人口太多,曾经的沃野千里因为过度砍伐,在宋时就开始了荒漠化,再也不能成为汉民族的中心。
  数十年前,由于连年的干旱,从这里发展起来的流寇一度攻破大明首都,随之又让入关的满人一击而败,差点导至大明亡国。
  大明重新崛起后,为了减轻陕西土地的承载压力,从弘光五年时,大明开始对陕西民众进行了大规模迁移,这种迁移带着强制性质,无论你是否愿意,都必须迁移。
  若是在后世,这样的移民肯定会被评击的体无完肤,只是此时朝中却没有丝毫的反对声,即使是被迁移的百姓,面对故土难离,在朝廷下达命令后,也大多主动收拾好东西,跟着军队迁移。
  之所以如此顺从,是因为多数人认为陕西是流寇的起源地,将他们迁出陕西,其实是一种惩罚措施,若不同意,朝廷肯定会采取更严厉的处罚。
  只是当他们来到南洋、北美等地时才发现,比起贫瘠的老家来,新的土地要肥沃的多,而且雨水充足,同样一分力,新土地的收获是老家十倍不止。
  迁移出近半百姓后,朝廷每年拨出上百万两的银子在陕西进行植树造林,经过二十年的努力,陕西原本许多已成黄土的地方又重新披上绿装,虽然还没有恢复到汉盛时的旧貌,可是黄河水中的泥沙也下降了许多,甚至出现连续多天河水变清的情况。
  “圣人出,黄河清。”百姓自然将这一切看成是上天对皇帝的认可,那些留在陕北没有迁移的百姓对于皇帝更是敬如神明。
  延长县位于陕北,这里历来是贫困之地,即使是现在,大部分农民迁移出海,延长县依然没有摆脱贫困,每年朝廷不但无法收税,还要倒贴数千两银子,才能使全县一万余人刚刚吃上饱饭。
  不过,这个地方却有一样特产,从宋朝起,延长县外的一些荒沟里,经常会流出一些黑呼呼的液体,当地人将之采聚起来,制成石蜡用于照明。
  弘光二十七年五月,一支数百人的队伍突然进驻到延长县,他们带来各种工具,在那些原先冒出黑色液体的地方向下挖掘,越挖越深,直到上百米深仍不停止。
  当地人开始还以为这些人是打井,只是看他们选的地方根本不是出水之地,有人好心提醒工程队,只是这些人却丝毫不理会,久之,当地人谁也不自找没趣,反正那些地方都是荒地,随便他们怎么挖,能挖出水来当然好,挖不到水来也怪不得别人,谁让他们把自己的劝告当耳边风。
  这些人当然不是来打井的,而是来寻找石油,眼下大明已经启动了内燃机的研究,虽然一时半刻不会成功,只是对于石油却不能不先作准备,即使机器暂时用不到,石油也不是无用之物,石油的用途很多,除了用于内燃机外,最大的用途就是用来照明。
  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煤油,无疑是一种廉价,易普及,用来替代灯油的绝佳物品,早期的石油冶炼甚至出现过只收集煤油,而将汽油等白白浪费的情景。
  以大明现在的科技实力,发电机,灯泡的发明是迟早之事,只是既使有了电灯,要想普及却需要一段很长时间,后世的中国甚至直到二千年之后才做到村村通电,算是彻底告别了煤油灯。
  在电灯还无法普及的时代,煤油对于普通老百姓无疑极有很大的意义,有了廉价的煤油,百姓夜晚活动的时间会延长很多,不必因为怕浪费灯油,早早上床睡觉。
  陕西的油田与东北、中原、江苏等地的油田相比只能算是小油田,只是却是埋藏最浅的油田,而且数百年前就出现了自流,对于眼下技术来说,无疑是最易开采的油田。
  只是虽然如此,真正开采起来依然不是易事,整个队伍耗在野地两个多月,连续挖了六口井,每口井都在百米以上,还是没有见到石油,让带队的唐月川急得嘴唇都要起火。
  唐月川是皇家科技院的副教授,刚刚三十出头,家境贫寒,若不是官学大兴,他是没有机会读书的,更别说成为一个待遇丰厚,令人尊敬的科技院副教授。
  这次来到延长找石油,据说是皇帝陛下亲自下达的任务,唐月川信心十足,如论如何也要完成陛下的任务。
  这是工作队打的第七口井了,若是还不见到油,唐月川几乎怀疑这个地方根本就没油,可是这个地方明明有产油的痕迹,怎么就打不到呢。
  一筐筐的泥土被轰鸣的蒸汽机带了上来,每一筐泥土出来,唐月川就要查看一下,只是泥土的颜色总是让他失望不已。
  “唐博士,八十米了。”他的一名助手孙大生提醒道。
  “知道了。”唐月川有气无力的回了一声,也不知是谁提的建议,这里的油田最多只要打到百米就可以,早知道,前面六口井打深一点,说不定现在已经出油。
  如果这口井打到一百米不出油,自己一定一直打下去,直到二百米为止,我就不信,明明地上流出了油,油井会打不出来,唐月川发恨的道。
  唐月川此时自然不知道,后世为了寻找油田,莫说是一两百米,数千米的深井比比皆是,即使如此,依然有可能因为井太浅而错过油田。
  “呜!呜!”一种划破空气的声音夹杂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传了过来。
  “这是什么声音?”唐月川向井口看去。
  仿佛是一条黑龙突然从井口窜了出来,黑龙冲向半空,变成黑色的雨滴落了下来,将井口正在工作的数十人全部浇了一个通透。
  孙大生伸手接了一下,看到手中黑呼呼的一片,忍不住跳了起来:“是油,我们找到石油了。”
  “找到石油了。”其余人也跟着大嚷,谁也没有理会身上浇着的石油,学着孙大生的模样又蹦又跳,发泄出心中的兴奋,二个月在野外风餐露宿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
  “果然不需要打一百米。”唐月川心中大为震惊,对于提出这个建议的人委实佩服万分。
  延长打出石油的消息通过电报传到后方,马上成为报纸上的热门,对于石油的作用,大多数百姓并不知晓,只是却不妨碍他们对于新鲜事务的关心,尤其这个石油是由皇家科技院教授亲自带队寻找出来。
  自从专利法颁布后,皇家科技院俨然成为报纸的宠儿,每一项能产生重大利益的发明都能引起轰动,这次石油虽然不是什么发明,可是超过绝大多数发明对百姓的作用,借着这次机会,科技院干脆给百姓来了一场石油基本知识的普及课,刊登在报纸上,了解到石油可以代替灯油成为普通百姓的照明物时,报纸已经将石油称呼为黑色黄金。
  第四卷 帝国东升 第443章 克城
  收到延长出油的消息,皇帝看了一眼,就将电报丢到一边,只是吩咐内阁尽快修通延长至西安的铁路,没有火车,打出再多的石油也运不出来。
  对于石油的作用,樊跃也略知,让他纳闷的是延长能够打出石油,应该是一件喜事,怎么皇上好象没有欢喜之意?
  对皇帝来说,延长能够打出石油是应有之事,自然不会太过高兴,相比延长县的石油,杜小山进攻的托博尔斯克城附近的秋明油田,蕴藏的石油含量至少是延长石油含量的数十甚至数百倍。
  眼下大明上下都以为西伯利亚只是一片荒漠,唯有王福才知道,这究竟是何等一块宝地,拿下托博尔斯克城,大明才能保证整个西伯利亚的归属,有了这块宝地,大明至少数百年不用为资源发愁。
  托博尔斯克城,明军的围城已经持续了整整三个月,双方依然每日交战不断,只是死的人却越来越少,最近一个月,每天的伤亡人数已经降到个位以下,这即有攻守双方的士兵越来越知道如何保护好自己有关,也有进攻的蒙古士兵越来越懈怠的原因。
  虽然伤亡减少,城中的情况却越来越艰难起来,五月份明军刚围时,城中每个壮年男子尚可以分到两个大黑面包,妇女和孩童各一个,这种黑面包渗杂了许多粗粮和米糠,只能勉强下口,所幸尚可以温饱。
  到了六月份时,虽然每个人分到的面包数量一样,重量却下降了许多,最多只有先前三分之二大小,首先忍不住挨饿的就是孩子,白天无论走在城中哪个街道上,都可以听到饿得哇哇叫的孩子哭声,为了增加粮食,不少人利用起了城中空地,种植一些易收的瓜果、蔬菜,甚至连将军府也不例外,为了争夺这些瓜果蔬菜的所有权,城中每天都要发生斗殴。
  七月份时,食物进一步下降到每个壮年男子只有一个黑面包的地步,妇女和孩童每人只有半个,重量只及原先三分之一,一些壮年男子忍不住在夜晚时偷偷溜出城外找寻食物,有人幸运的找到食物回来,更多的人却是一去不回,落到围城的蒙古人手中,第二天变成尸体丢弃到城下。
  如今已是八月初,军需官白天刚给戈杜诺夫报告,即使是以现在的标准,粮食也最多只能维持到月底,月底如果外面的敌人仍然不解围,到时全城就要断粮。
  当晚,戈杜诺夫将所有哥萨克的军官召集起来,将情况说了一遍,听到这个情况,哥萨克军官都傻了眼,对于这些哥萨克,戈杜诺夫给的待遇不错,即使是士兵也能维持温饱,至于军官,更是食品丰富,甚至每天还有酒饮,没想到城中竟然严重到这种地步。
  “将军,沙皇陛下的援军什么时候到?”一名哥萨克军官忍不住发问道。
  戈杜诺夫摇了摇头:“诸位,如今国内叛军势大,沙皇陛下正在剿灭叛逆,无法派出援军。”
  “那怎么行,难道我们就在这里等死吗?”
  “将军,不如和那些鞑靼人拼了。”
  “拼,你拿什么去拼,外面的鞑靼人足有数万,还有数千大明正规军,就靠我们一千余人?”
  “怎么只有一千余人,城中不是有数万人吗,将他们组织起来就是。”
  “怎么组织,我们没有食物,没有足够的枪支弹药,让他们出城战斗,只是让他们送死而已。”
  “不能出城,又不能等死,莫非你想投降不成,真是一个懦夫!”
  “谁说我投降了,你这是污蔑,我要和你决斗。”
  “决斗就决斗。”
  ……
  各个军官激烈的争执起来,甚至两名脾气暴躁的军官当场拨出长剑,幸亏被周围人拉住才没有演出一幂决斗戏来,让戈杜诺夫失望的是没有人提出他一直考虑的道路。
  “诸位,实在不行,我们突围吧。”
  全场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那名提议的军官,哥萨克不是傻子,相反大部分人都是心狠手辣之辈,他们早就想过这条路,只是谁也不提出来。
  突围只是说的好听而已,事实上不但要丢下托博尔斯克城,而且还要丢下数万居民,即使回到欧洲,沙皇和莫斯科的贵族不找人算帐才怪。
  正因为如此,戈杜诺夫才迟迟不敢行动,一定要等到城池快弹尽粮绝时才找到大家来商议,而且最好有人主动提议,否则他作为主帅,即使逃回欧洲性命也难保,看到终于有一个傻瓜提出来,戈杜诺夫大喜过望,目光热切的望着其余军官。
  只是那些军官却支支唔唔,谁也不肯接过这个话题,戈杜诺夫无奈,只得发问道:“不知大家对尼基塔少校的提议如何看?”
  “将军阁下,英勇的哥萨克不应该丢下他们的人民逃走。”满心希望的戈杜诺夫却听到了一个反对的声音,他仔细一看,却是哥萨克中校米哈伊拉。
  米哈伊拉是托博尔斯克城土生土长的哥萨克人,从他的祖父起就定居在城中,他的家人,包括财产都在这里,难怪米哈伊拉不同意突围,随着米哈伊拉的声音,又有十余名军官一起站出来反对,让戈杜诺夫差点下不来台。
  戈杜诺夫暗暗打量了一下那些反对的军官,全部是土生土长之人,至于其他人,则眼神闪烁,显然心意和他相同,只是担心逃跑之名,他暗道失策,早知道就应该将那些土生土长的军官剔除这次会议。
  “将军,城中存粮不足,继续死守无疑是自断生路,只是我们身为光荣的哥萨克绝不能丢下人民逃走,属下有一策,或许能够解城中之危。”另一名哥萨克中校罗姆奇克道。
  所有人都用惊奇的眼光看着罗姆奇克,怀疑他发酒疯说糊话,若说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围还需要等到现在吗?
  “中校,你有什么办法解围,尽管说出来。”戈杜诺夫有点不满的道,他同样不相信罗姆奇克的话。
  “将军,死守城池既然不行,不如将军亲领一部分人马出城与鞑靼人作战,如果能够切断鞑靼人的补给线,自然可以迫使鞑靼人退兵,岂不是解了城中之危。”
  这个时候去劫明军的补给线,明显是梦呓,戈杜诺夫却听得眼睛亮了起来,大声道:“不错,我等必须反击才能迫使鞑靼人退兵,本人决定不畏艰险,亲自领兵出阵,不知还有谁愿意跟随本将一起出征。”
  “将军,我愿意!”
  “我也愿意!”
  “将军,带上我,我也愿意。”
  ……
  哥萨克军官反应过来,纷纷向戈杜诺夫请求一起出城劫粮。米哈伊拉等人气得发抖,这些家伙明明是想逃跑,却想出一个冠冕堂皇劫粮的借口。
  “米哈伊拉中校,本将命你为临时的守城官,一定要坚守到本将迫使鞑靼人退兵为止,否则本将唯你是问。”
  “是,将军!”米哈伊拉心中悲奋,却无法拒绝戈杜诺夫的命令,只得低头,戈杜诺夫心中大爽,借口让米哈伊拉去准备防守事宜,将刚才反对突围的军官全部赶出会议室,开始和留下的军官商议出城之事。
  数天之后,当蒙古士兵接步就班对城池发起进攻时,托博尔斯克城西门突然大开,戈杜诺夫带着精选的八百名部下从城中冲了出来,西门并非明军主攻地点,只有数千噶尔丹的部下驻防,措不及防之下,很快被这队精锐的哥萨克冲开一个缺口,戈杜诺夫和部下扬长而去。
  冲出城后,戈杜诺夫忍不住勒住马头,回头看着城池,眼中全是泪水,他知道这一走,就要和这座城池永远告别了,过不了数天,鞑靼人就能攻进城中。
  “将军,快走吧,再不走鞑靼人就要追来了。”一名军官催促道。
  戈杜诺夫回过神来:“走!”打马飞奔,再也没有回头。
  听到数百名罗刹人冲出城,杜小山大怒,狠狠斥责了噶尔丹一通,严令噶尔丹追击这队出城的罗刹人,防止这队罗刹人对围城军队产生威胁,同时下令:加强攻城力度。
  尽管米哈伊拉作了保密,戈杜诺夫弃城而走的消息还是在数天后传了出去,整个托博尔斯克城顿时人心惶惶起来,进攻的蒙古士兵很快发现,城中抵抗减弱了很多,虽然不明原因,蒙古士兵还是士气大振,此消彼长之下,城中更是无法抵抗,一个个缺口被打开。
  “冲,冲进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