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得罪魏国全员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_分章

  在史载中,杨修确实也是“待杀名单”中活得最久的一人,只可惜因为曹植之故,曹操在病死前的几个月,在立曹丕为王太子后就把杨修杀了。
  这一世的杨修因为曹冲未死,曹操器重长子又偏疼幼子,他虽然欣赏曹植的文才与率性潇洒的脾性,却也没有贸然结交,尚未走上危险的老路。
  他反而劝郑平在局势未明朗前别和曹丕走得太近。曹操既然有称公之心,以后肯定不会在公爵上止步。但凡牵扯上权势,原有的关系便会变得复杂起来。哪怕有救命之恩,也怕这情义变成催命符。
  郑平知杨修好意,但他救曹丕本来就不是为了别样的目的,一切秉着顺其自然,不管曹丕最后能不能登上大位,他都不会改变态度。
  这次小聚后,所有人都忙碌起来。
  大约是曹丕对董御属的表态让一些不安分的人生出忌惮,同时又有郑平这座瘟神坐镇,再没有不长眼的人上门给郭暄找麻烦。
  曹操从未停止外扩之心,他兼顾内外一边稳定内部局势,一边向外征战。
  他亲自征讨汉中,逼得马超、韩遂败走,花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将凉州收入囊中。
  随着势力的进一步扩张,曹操于内于外的权势都达到空前的高度,无人能及。
  来投效他的人越来越多,仇视他的人亦与日俱增。
  曹操已近耳顺之年,又连年征战,身体每况愈下。他怕自己时日许多,手段也日渐激烈,显得急躁而强势。
  他的心态早已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再不是当年那个凭借一腔热血,五色棒打权贵,独骑征讨董卓的热血青年。
  对于效忠曹操的其他人而言,曹操的这一变化并不算什么。曹操纵然变得更强势些,却也不会对自己人不讲理。
  可对于曾经与曹操志同道合、共同匡国的人来说,曹操这几年的做法几乎等同于与过去的他彻底决裂。
  这三年来,荀彧一直称病未出,因为曹操逐渐走到明面上的手段,他独坐许久,自风寒后一直小病不断,无法断根。
  郑平定期过来替他把脉,知他心结,于是道:“文若郁结于心,料想也是喝不下苦药的。我定期替你疏通经络,助你早日康复。”
  所谓的疏通经络只有两种治疗方案,一个是吹排箫疏通,另一个是拿针砭疏通。
  可谓是内外兼顾,精神与肉身并重。
  即便是荀彧这等端方如玉的君子,也在这两个治疗方案的轮番上阵中败下阵来。
  他已多日不曾想过朝中之事,一闭眼就是穿耳魔音与被针砭支配的恐惧。
  因为总断不了偷偷喝酒,同样在接受长期治疗的郭嘉前来探望荀彧。
  他向荀彧表示了同病相怜的深刻同情,赠送给了荀彧一副自己特制的耳塞。
  荀彧:“……”
  他终究没用上这副耳塞,因为没过几天,郑平随曹操打孙权去了。
  此时的孙权经过五年沉淀,比赤壁之战时更加成熟,也更令曹操忌惮。
  忌惮的同时,又不免生出惺惺相惜之意。
  二军相交濡须,按照史载发展,孙权本该轻舟往返,尽显英雄胆气,让曹操留下“生子当如孙仲谋[1]”的赞誉。
  而潇洒独闯敌军的孙权,在事后留下廖廖几语,在尽显霸主气场的同时,成功说服曹操退兵:
  “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足下不死,孤不得安[2]。”
  然而,当孙权坐着轻舟,在曹军附近逛了一圈,来了一招草船借箭,正准备回返的时候。
  被烟雾遮挡的对岸,曹操突然让人喊话:
  “孙将军,来都来了,听一曲再走吧。”
  哪怕时间已经过去四年,孙权在听到“听一曲”这三个字的时候,眉心还是下意识地跳了跳,生出强烈的不祥之感。
  “快撤!”
  (*[1][2]共23字出自《三国志》及裴松之注。)
  第102章狂士楚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