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电影人_201

  “那应该是已经结了……”
  “…………”
  这时深蓝主管文秘的办公室副总到班了,两个姑娘不再八卦,埋头各自处理工作。
  …………
  另外一边,谢兰生在起床以后先到书房打开电脑看了看他自己创建的两个电影论坛,天下电影和青年电影。
  两个论坛越来越火。爱好者们惊讶发现,竟然还有那么多人隔着空间和自己在喜欢着同一部电影、同一个导演、同一个行业,有人讨论好莱坞片和香港片,也有人讨论特吕弗与戈达尔等。人们认真而且严肃,观看大师、研究大师,谢兰生也非常高兴地在论坛看到了,许许多多的爱好者刚开始看美国、香港,现在却也看文艺片了。
  谢兰生又再次发现,小版主们非常负责,昨晚上的几篇长文都已经被加了精华。现在,他最爱的两个版主是北电的青年教师,分别管理两个板块,他自己还挺清闲的,只在每周写上两篇文艺片的推荐文章。
  看完论坛,谢兰生把新的一期“导演聚会”准备了下。他请来的选片人员已确定了下期片单,谢兰生让小红小绿通知导演们时间、地点。这个活动每月一次,目的就是帮助年轻的“DV一代”进步、提高,变得更专业。
  中午,谢兰生给自己热了昨天莘野做的排骨,吃好饭,洗好碗,在电脑前写新故事。
  电影剧本字数不多,大约只有两到三万,但它需要细细打磨,要反复想和反复改。
  大概写了两个小时,谢兰生的大脑发晕,关了电脑,披上大衣,到图书城去逛了逛。
  他去的是10月开业的“中关村图书大厦”。因为开业不足一月,图书大厦疯狂促销,一到四层人头攒动,到处都是来买书的。不少人在站着看书,还有人竟坐地上了。
  有点乱……
  谢兰生到“文艺理论”的书架前逛了逛。而后,溜达着溜达着,他就发现旁边那人的侧脸儿有些眼熟,他又仔细盯了会儿,终于把人认出来了:“嘿……!”
  对方是《看电影》杂志的总编辑张学文。1999年前,在《看电影》还叫作《电影作品》的时候他们就认识了。
  张学文也十分惊讶:“嘿!谢导!”
  “啊,”谢兰生说,“张总编,您是来出差的?”谢兰生知道,《看电影》杂志社现在依然还在哈尔滨呢,据说马上迁去上海。
  “对。”张学文说,“顺便过来看看新书。”
  “嗯。”
  两人寒暄了一会儿,对方突然问谢兰生:“谢导,电影局叫您去了吗?”
  谢兰生说:“……没有哎。”
  谢兰生想:哈?啥?还去?又被拉去训话吗?这十天一大训五天一小训的,究竟哪时才是个头。他去年又拍了个片,参加了多伦多影展,但是已经被电影局叫去训过两次话了。
  哎,谢兰生挺疲惫地想,他习惯了,训就训吧,不知哪天会被叫去。算了,反正他脸皮厚,死猪不怕开水烫。
  到处都是铜墙铁壁,到处都是戒备森严,哪有哪怕一丝缝隙让他可以苟且偷生呢。
  张学文挺讶异地问:“什么?还没有吗?”
  他说到这,谢兰生感觉有点不对了,感觉有些严重了,提着胆子问张学文:“难道这回电影局的训话哪里不一样吗?是出什么事儿了吗?”
  “训话?”张学文一愣,而后声儿挺大地说:“不是训话。谢导,您是真的没听说吗?电影局要给您解禁了!!!”
  “……解禁???”
  猛然听到解禁二字,谢兰生这30几的人忽然有些手足无措,宛如一个窃书的人被管理员当场逮住了。
  “对,”张学文道,“您没看到20号令吗?电影完全市场化了。民营公司不需要跟大制片厂买厂标了,马上可以自己申请《电影摄制许可证》了!厂标取消了,导演想做一个片子,只要有资金、有人员,电影梗概通过审查,就可以拍!没限制了!不用跟人竞争名额,也不用制片厂长给批准了。谁有主意都可以拍,大家在市场上竞争,看有没有院线给上,看有没有观众买票,这样子。”顿顿,他又道,“最开始,电影局是控制片口,导演拿标才能上片。电影只要拍出来了中影就给安排发行,然后现在一步步地就变成了这样子,大家市场上见分晓。”
  “嗯……”谢兰生说,“我看到了20号令,说12月1号开始施行。”
  “对!”张学文说,“所以啊,你们都是因为没有厂标自己摄制才被禁的,那个时候电影厂标是大导演在垄断嘛。可是根据20号令,你们也没太大过错。流程变了,在前进了。现在,年轻导演自己送审就可以准备拍摄了,只要他能拉到资金。所以,在12月1号前,电影局要解禁你们,包括您,孙凤毛、李凯、王峰……挺多人呢。这是为了鼓励你们这些年轻导演,也是为了让其他人看到这次改革力度。”
  谢兰生却还呆呆的。
  他等这天已经太久了,他等这天整整13年了。
  从20岁的年少轻狂,等到如今的古井无波。
  当这结果真发生时谢兰生却不敢相信。
  莘野曾经对他说过,广电局这20号令一下,谢兰生他们几个很可能会被解禁的,可谢兰生却不指望,他拍了禁、禁了拍,已经折腾十几年了。
  “谢导,”张学文总编又说,“我这听到的消息是,因为您是这代领军人物,电影局会给您电话,让您召集其他的人,一起去电影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