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老不死张昭
不管怎么样,戏要做足,当下袁熙拉着徐邈的手臂,一路从蓟县的主道上路过,同时暗中使人告知围观的人,昨日得罪州牧府的徐邈被封了大官,袁熙要重用他。
几天过后,袁熙的发现自己所为的效果相当不错,因为确实来了个大人物,是个真正的内政高手。
这人正是徐州过来的张昭。
“主公此人我和他一番交谈,发现他颇有才华,”审配为难道:“自从上次的事情,最近过来的人才不少,不过论起才能,全都没有这个张昭厉害,你看该给他什么官职?”
“让他来见我。”袁熙忍着心中的激动,挥手让审配把张昭叫来。若是一般才能的人,审配也就给随便一个官职,可现在这个审配也感觉厉害的人物,就只能让袁熙来定夺了,这也是袁熙和他约定好的事情。
现在袁熙和审配至少在表面上是真正的一条心,袁熙目前和很满意他的表现。
不过这个老不死的张昭能过来,还是让袁熙出乎意料。
记忆中张昭有名的就两样,一个是内政高手,一个是赤壁之战中的投降派。
投降派倒不是说张昭不能用,只能说是他在打仗的战略目光上比较短浅,不过若是让大部分人来做决断,只怕也会和他一样吧?毕竟以数万之兵抵抗百万大军,怎么看都像是以卵击石。
自己以后不让他干预军事就行,袁熙决定此人不仅要用,还要大用。
很快张昭跟着审配走了进来。
“主公,张先生带来了。”审配对于张昭还是很客气的。恭敬的给袁熙介绍道。
袁熙看去,只见张昭一声麻布素衣,干净整洁,穿在他的身上很有一番气质,人显得有些消瘦,长发美鬓,梳的一丝不苟,双眼炯炯有神,站在那里居然有种卓尔不群的味道。
顿时把审配都给比了下去。
好家伙,袁熙心里暗赞一声,身为重臣,还能主动提出投降的,果然都有不一样的气质,这条件不知道的人,绝对以为他是深藏不露的高手。
好在袁熙知道他虽然是高手,但也仅仅限于内政。
“草民张昭张子布见过袁州牧。”张昭虽然气质卓尔不群,但是做事可是滴水不漏,礼节规规矩矩,让人心里舒坦。
袁熙存心考教他一番,当下沉声道:“我听正南说先生你身怀大才,不知道先生对我幽州的情况可有了解?”
张昭郑重道:“来之前的路上略有了解。”
“哦,”袁熙笑道:“那你说说幽州目前的处境如何?又该任何才能快速的发展起来。”
张昭张嘴便道:“幽州虽然西北是外夷之地,但大将军早已收服,因此现在袁州牧要做的便是把幽州发展壮大,把人口丰富起来。眼下天下虽然大乱,但与我等无关,也殃及不到我等,若是袁州牧大力发展农业,降低赋税,鼓励开垦,届时等幽州发展起来,今后不论做什么,都是袁州牧你的一大助力。”
顿了下,张昭又道:“汉初的文景之帝的无为而治,兴许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袁熙盯着他看了一眼,把目光投向一边的皱眉沉思的审配,审配默默的朝他点点头。
袁熙不过是稍微问问而已,就算问不出什么,他也会重用,更何况张昭的回答他还是比较满意的,而且他觉得张昭似乎有什么没有说。
袁熙思索一番,心里有些明白他为何不说。
“这样吧,”袁熙道:“既然张先生有大才,又得正南举荐,值我幽州用人之际,我便直接封你为长史,协助正南一起为我幽州的发展壮大共同努力。还望先生不要辜负我的信任。”
审配是高级佐官之一,和别驾是仅仅次于袁熙之下的,而现在袁熙封的长史,则是属于审配之下的位置,同为袁熙的高级佐官,也就是说袁熙一句话,就等于把刚刚投奔过来的张昭,置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
张昭有些愣神,之前他在路上就听说过徐邈的事情,可没想到自己真的能有这一天。
一时怔怔的看着袁熙,竟是激动的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张长史,幽州遭受重创,现在急需恢复元气,之前大致的方向,我和他们已经制定了一些,若有不明白,或者需要改进的,就多和正南他们商量,我这幽州可就靠你们啦。”
袁熙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语出真心,就像他迫不及待的不做多考察,便把内政的重任交给张昭和徐邈。
在别人看来他现在高枕无忧,可自家事情自家清楚,他现在要是不大力发展,把幽州打造的跟铁桶一般,只怕真的就没有多少好日子可活了。
袁熙现在最大的资本就是不是自己的能力有多强,他也没有多少什么能力,比如内政比如领军,都很一般,他现在最厉害的一点是知道谁可以放心的用,不用怀疑,目前可以算是他最大的资本了吧。
至于历史走向,反倒只能排名第二重要,毕竟它不是什么实质性的,暂时看不出来。
短短的时间内,一下来了两名比较有名的内政高手,袁熙还是异常高兴的,当晚便设宴请张昭和徐邈,以及留在蓟县的审配、蔡邕几人。
再加上在外面辛苦屯田没有回来的袁安,这五人也算是把他的文官班底给基本组建完成。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有了一个张昭在,袁熙总算能彻底放下心来,当晚和他们喝得酩酊大醉,算是把众人的关系拉近了一大步吧。
喝得醉呼呼的袁熙,被送回去后,本想直接好好睡一觉到明天,没想到还没来得及躺的舒服,就被蔡琰用醒醉草把他弄醒了。
人虽然醒了,但是头多少还是有点涨疼,袁熙揉着脑袋,颇为无奈的道:“夫人,这醒醉草以后少用,一下就让人清醒,违背自然,我担心有什么副作用,对我身体有不好的影响就不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