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密谋兵变

  肃宗对自己的病心知肚明,继续掌控这个庞大的帝国已是力不从心,于是在乙丑日下诏,由皇太子李豫监国,代秉朝政。为了讨一个彩头,肃宗再一次修改年号,将上元三年改为宝应元年。
  肃宗并没有想到的是,李豫一来生性柔弱,二来根基尚浅,大权竟然落入了张皇后和李辅国之手。
  玄宗离世,肃宗病重,举国悲伤的同时,也有人非常高兴,那就是张皇后和李辅国。二人趁着肃宗病重不能理政的功夫,近乎放肆地抓权。但是,权力毕竟就那么多,你抓多了,他就要抓得少了。在这方面,张皇后明显抓不过李辅国。很快的,张皇后和李辅国的“蜜月期”过去了,二人之间嫌隙萌生,愈演愈烈,最后居然变成了针尖对麦芒的仇敌,彼此水火不能相容。
  这就是现在国与国外交中常说的一句话,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最毒莫过妇人心,张皇后决心抢先动手,扳倒李辅国。因为自己力量太过薄弱,很难同势力强大的李辅国相抗衡,张皇后决定开展统战工作,将敌人的敌人变成自己的朋友,最大限度地争取合作伙伴。当然了,恨李辅国的人有很多很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够格当张皇后的伙伴,能同张皇后当伙伴的人,自身必须也具备很强的实力。那谁是这样的人呢?当然非太子李豫莫属。在当时的朝廷中,除了李辅国和张皇后之外,最有实力的就是这位年轻的太子爷了,这可是名正言顺的下一任天子,自然非同小可。
  张皇后私下召来李豫,说了这么一番话:李辅国这个阉人一直操控着禁军,而且,他还拿着皇帝的玺印,陛下的所有制敕只有经过他的署押才能生效。他假传圣旨,逼着太上皇迁居西内,简直胆大包天。现在见陛下病重,又把你我当做了眼中刺、肉中钉,听说,他和射生内侍程元振相互勾结,图谋对你我二人下手,如果我们不赶快行动的话,恐怕就要大祸临头了。(贼臣辅国,久典禁军,四方诏令,皆出其口。顷矫制命,逼徙圣皇。今圣体弥留,心怀怏怏,常忌吾与汝。又闻射生内侍程元振结托黄门,将图不轨,若不诛之,祸在顷刻。)
  没想到,李豫把个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倒不是不同意杀李辅国和程元振,只是不赞成在肃宗病重期间对他们下手,以免惊吓父皇,落个不忠不孝的恶名。非但如此,李豫还反过来劝说张皇后从长计议,徐徐图之。从这些言论来看,李豫确实是一名孝子。(此二人是陛下勋旧内臣,今圣躬不康,重以此事惊挠圣虑,情所难任。若决行此命,当出外徐图之。
  张皇后不死心,费尽口舌的劝说,无奈李豫就是铁了心,不愿意在此时动手。实在没办法了,张皇后只好对李豫死了心。
  虽然太子李豫不答应,但是事还是要办的。张皇后又把目光锁定在了越王李係(此时李係已由赵王改封为越王)的身上。之所以会瞄上李係,原因有三:其一,越王李係和李辅国向来不和;其二,李係想当太子已经很久了;其三,李係现正在潼关带兵,手中握有军权。
  张皇后的如意算盘是,等到大事办成后,就把李豫排斥在政权之外,由听话的李係掌权,登基为帝。
  于是,张皇后便悄悄地派人把李係召回了长安,将前面对李俶说过的话又对李係讲了一遍。张皇后问李係,这件事你能不能干?(汝能行此事乎?)年轻气盛的李係把胸脯拍得哐哐响,一口就答应了下来:“能!”
  张皇后和李係商定的计划就是:在宫中埋伏一队人马,然后矫诏召李豫和李辅国入宫,废掉太子,做掉李辅国,二人坐地分赃。
  张皇后当即拟旨,召李豫和李辅国入宫。李係则找来了自己的亲信——内监总管硃(zhu)光辉、段恒俊、马英俊、啖庭瑶和陈仙甫五人(都是太监),密令五人从所管的太监当中挑选出百十名青壮年,发给铠甲兵器,埋伏于宫门两侧,等李豫和李辅国入宫后,便趁机发难。
  应该说,这个计划还是蛮周密的,但很可惜,他们还是少考虑了一点,那就是李辅国的实力。李辅国深受肃宗的信任,掌管禁军多年,毫不夸张地说,宫中到处都有他的眼线,宫内发生的大小事情,瞒不过他的耳目,加上最近又和程元振勾搭在了一起,消息更为灵通。
  张皇后和李係前脚刚刚部署完毕,后脚就有人把他们的阴谋泄露给了程元振和李辅国。
  李辅国什么样的风浪没见过,面对这种危局,他倒是很淡定,眉头一皱,便计上心头了。程元振和李辅国密议之后,连夜召集了数百名禁军悍卒,带至凌霄门外设伏。
  天色微明之时,太子李豫急匆匆地来了,一听说父皇下诏,也没有多想,赶紧入宫见驾。
  李辅国看见太子来了,赶忙迎了上去,抢先告了状,说张皇后和越王李係图谋对殿下不轨,已经在宫中设下了埋伏,就等着您进去送死了。
  李俶听了,当时就惊出一身冷汗,心中还是有点不相信:“不会吧?皇后想要害我,这我早就知道。但是,越王李係是我的弟弟,和我的关系一向都很好,他怎么会做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呢?”
  程元振见李豫有狐疑之色,便帮着李辅国劝说:“殿下,防人之心不可无,皇位就一个,越王也觊觎这个位置,现在陛下被张皇后控制起来了,他们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李辅国和程元振说的煞有介事,不由得李豫不信,当下便慌了手脚,不知道怎么应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