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敲打郑家
(求推荐票,求支持。感谢书友何闲的100币打赏)
郑成功觉得皇帝陛下言语间有试探的意味,额头已经渗出了汗珠。
他的父亲郑芝龙取代李旦的地位后基本垄断了前往日本的贸易。
与南洋诸国喜好差不多,日本人对大明的生丝、绸缎、瓷器很感兴趣。
郑家去往日本的海船上也基本都是装满了这些东西。
郑家在平户藩有很广博的关系,这些瓷器、绸缎根本不愁卖,基本一卸货就能包销,价格是本价的三到五倍。
这个利润看似可观,但和远渡重洋的高风险相比着实不算什么。
真正赚钱的是返程时带走的“货物”。
郑家的船队销货后会在平户藩停留一段时间,等候倭人把“货物”装船。
他们返程要带走的“货物”不是别的,正是铜!大量的铜!
日本产铜是举世皆知的事情,铜矿极多。
郑家买铜当然不是为了给佛祖铸像,而是要造私钱。
万历以前,白银还没有大量涌入,民间交易基本还是依靠铜钱。
即便是白银大量涌入后,也基本是聚集在少数的商贾、地主手中。一般的农民、市井小民手中并没有多少银子。民间还多是依靠铜钱进行交易结算,只有在大宗交易时才会使用银子。
是以铜钱的质量就成了普通百姓最为关注的东西。
历朝历代,造币权都是统治者享有的特权。
统治者若是心善一些,就把铜的比例提高一些。若是统治者心黑一些,铜四铅六的钱也是铸的出来的。
崇祯初年,朝廷曾经铸造过一批良币,但最终因为消耗巨大而作罢。
百姓不是傻子,良币劣币一眼就能分辨出来,有些朝廷官府铸造出来的铜钱实在是没法用,故而他们便会选择使用私钱。
私钱的铸造需要大量的铜,这不是一般人能够搞到的。所以能够铸造私钱的都是有头有脸的大商贾。
这些人在官府也有关系,能够保证私币铸造出来后可以顺利的流入民间。
要说起来铸币绝对是天下最赚钱的生意。即便铸造铜钱时不像朝廷那么心黑,也绝对有的赚,其间利润足以高到令人咋舌的地步。
郑芝龙当然不会看不到这点。他在很久之前便利用自己在日本平户藩的关系,打通渠道,以低价收购大量的铜,再利用海贸的机会将收购的铜装船拉回福建。
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郑芝龙掌握了一只数万人的军队,战船超过千艘,俨然福建的土皇帝。
在这里他可以毫无顾忌的铸造私币,铸出的铜钱自然而然的流入寻常百姓家。
铸钱本就是暴利的事情,又因为郑芝龙购得主要材料铜的价格极低,更是使其赚的盆满钵满。
如此大的动静当然会引人瞩目,可闽地的大小官员有哪个敢不给郑家面子?
所有官员都揣着明白装糊涂,对郑芝龙铸造私钱的行为熟视无睹。
故而这么多年下来了,一封弹劾郑芝龙的奏疏都没有递送到御前。
天子突然发问,让郑成功十分紧张。
大明盛产之物无非就是丝绸、瓷器。
这些尖货也多是海商装船走海的首选。
郑家自然也不例外。
天子不可能不知道这些,那么他问郑成功郑家往日本走海卖的是什么,显然就是试探了。
郑成功勉强使自己镇静下来,恭敬答道;“启禀陛下,多是些丝绸、瓷器之物。”
“哦。”朱慈烺淡淡笑道:“那返程时带的是什么呢?总该不会是空船而归吧?”
轰隆!
郑成功只觉得脑子一炸,整个人都有些懵了。
他的推测完全正确,天子这么问看来已经知道郑家在日本买铜,带回福建铸造私钱的事情了......
郑成功双拳紧攥,内心思忖着该如何作答。
他也知道铸造私钱为大忌,父亲做的确实有些太过跋扈嚣张了。
可再怎么样,郑芝龙也是他的父亲。只要父亲没有做出类似叛国等人神共愤的恶行,郑芝龙还是不忍大义灭亲的。
一面是君,一面是父。一面是国,一面是家。
他该如何抉择,该如何取舍?
“朕不过是开了一个玩笑。”
朱慈烺摆了摆手道:“南安伯走海多年,应该对日本的特产很清楚。倭刀、折扇、漆器都不错,郑家返程的海船上一定装满了这些吧?”
皇帝陛下主动给郑成功一个台阶下,郑成功自然十分感激。
他就坡下驴道:“陛下英明,船队确实主要从日本带回这些东西,都很好卖。”
大明并不对民间禁刀,故而售卖倭刀是可以拿到明面上说的。
郑成功见天子并没有追究到底的意思,心情放松了不少,冲朱慈烺礼道:“陛下,听说龙江船厂造出的第一批海船已经可以下水了。不知陛下是想将其充作海船还是商船?”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郑成功的一个试探。天子的作答在某种程度上就暗示了朝廷今后的动作。
“兼而有之。”
朱慈烺似笑非笑道:“朕准备拨出一些做商船,留出一部分做战船。”
郑成功心中长叹一声。天子只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把他的试探推了出去,当真是高明。
不过他还是想不明白为何天子方才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深究郑家走私铜铸造私币的事情。
难道天子想要借此敲打郑家,令其在与朝廷海贸合作一事上本份老实些?
郑成功越想越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
不然皇帝陛下为何要把龙江船厂造制的第一批海船分为两半,一半充作商船,一半充为战船?
这不就是表明天子想要组建一只由朝廷掌控的船队进行海贸吗?
至于战船则是炫耀武力了......
炫耀武力给谁看,郑成功十分清楚。
虽然朝廷现在可能没有合适足够的兵将组建水师,但若天子真的下定决心,招募人手也不过是几个月的事情。
最好的人选便是渔民,其熟悉水性又吃苦耐劳,出身又清白,不似海寇会引朝廷顾忌。
郑成功心中感慨道,陛下恩威并施,真乃雄主之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