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新农业技术

  田野间,一个个采棉工人正在忙碌着,采棉是一个比较繁琐的事情,每年到这个阶段,农垦公司都要雇佣许多工人。
  随着劳动力的生产,劳工成本的上升,这样的采棉花费会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维持棉花种植的垄断地位,那也就只能是政斧拿钱出来进行补贴,否则生产成本全被劳工成本给拖了后腿,价格自然是失去竞争力了。
  今年华东政斧拿出了一千万元进行补贴,由于暂时劳工成本不高,所以补贴不用太多,只需要少许补贴就可以了。
  政斧的补贴让今年的棉花依旧可以以低价进行销售,以冲击其他国家的棉花种植。
  就棉花种植来说,以前主要集中在印度、美国、南美各国,欧洲、沙俄的棉花产量还不够自给,沙俄的棉花产地主要是后世的哈萨克斯坦地区,就在疆省西部,与疆省一样,气候十分合适种植棉花。
  而如今欧洲陷入战争,棉花生产也遭到了打击,对进口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印度的棉花今年被冲击得都买不出去了,最后只能贱卖。
  美国的棉花种植业今年稍有回暖,因为去年美国已经提高棉花进口的关税,并且提高了纺织品进口关税,意图保护美国的棉花种植业和纺织业。
  此时美国基本没什么可以出口到中国的,中国此时基本上成了净出口国,除了对原材料需求旺盛之外,对成品商品的需求量很小。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也不用怕被华东政斧报复。
  美国提高了关税,很多华东政斧的商品在美国都没市场了,而美国有没什么东西出口到中国的。
  双方现在都很光棍,唯一不太光棍的就是双方在对方境内的投资,但美国资本的投资效果并不如华东资本在美国投资的效果。
  但美国的纺织品出了那些高端卖品牌的,其他的一律不要想在国际上生存,那里是中国纺织品的天下。
  中国纺织品目前已经充斥世界,美国在南美的传统纺织业市场也都丢了个一干二净,就算是在欧洲打世界大战也一样。
  纺织业率先从世界大战后的暴利时期脱离出来,进入了一个正常阶段,因为供货在增加,中国的纺织品出口数量激增,利润自然也就下来了。
  同时在制糖业方面,中国在去年就取得了定价权,今年的蔗糖产量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开始猛烈冲击世界蔗糖市场,像古巴这些传统的甘蔗种植国家的经济也受到了重大的冲击。
  在轻工业方面,除了纺织业,其他行业也开始走向世界垄断地位,美国则是不断的建设关税壁垒。
  此时华东政斧的崛起已经引起了美国的警惕,但关税壁垒也意味着美国的商品在国际上卖不出去,只能关在门里生存。
  这其中所涉及的最重要的就是就业问题,就像是华东政斧此时拿钱补贴棉花种植业,所追求的不是能有多少盈利,而是为国民提供就业,并且冲击其他国家的农业。
  为了应对美国的关税政策,夏钧则是选择钻进美国内部,加大在美国的投资,以赚取美国内部的资本,然后再抽回国内。
  当前夏钧在贸易上的行为都是在不断扩大贸易差额的,大多时候都是直接把钱兑换成贵金属运回国内。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想换就换不到了,到时候再买黄金,那都是被收了税之后的黄金,非常不划算。
  秋收进行时,农业部正在紧张的统计着各种数据,以为明年的调控做准备。
  当前华东政斧追求的就是精细化的管理,不以小利而不为,农业管理是很重要的,不仅有利于政斧的利益,更有利于农业从事着的利益。
  如果没有调控,今年行情好,明年产量一多,行情马上不好,后年又产量减少,行情又开始转好……对农民来说最伤的就是这种过山车式的行情,而有了调控之后则没有这样的风险,因为产量比较恒定,都在可控范围之内,而且在行情失控时,政斧会有补贴下发。
  今年中国农业总产值,预计在四百亿左右,而华东政斧收上来的农业税达到了大约二十亿。
  其中养殖业占了近五分之二的程度,林业、渔业所占比重也在上升,种植业的总产值则在三分之一。
  特别是养殖业,养殖业的出口比粮食出口的金额还要大上许多。
  农业的飞速发展,自然也带动了工业的发展。像纺织、制革这些行业得到了大量的原材料,惠及的远不止这两种行业。
  以农业为依托的工业在国际市场上基本上都取得了明显了竞争优势。
  今年的农业产值虽然高,但工业产值却是首度超过了农业,大量的工程和旺盛的出口需求将工业带入了一个极速发展时期。
  特别是那些工程,这些工程很多都是用债券建设的,属于将未来的商品预支的行为,但这种预支搞得好,是能获得更高的回报的。
  华东的工业、农业都十分繁荣,建筑业更是忙碌无比,因此那些工程的建设是能够收回足够回报的。
  就拿铁路来说,现在每条铁路都很忙,甚至有些忙不过来,当初修建的各条铁路此时回报率都十分良好。
  公路的回报率也不错,虽然公路不收路费,但却为交通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拉动了对汽车的旺盛需求。
  当前华东汽车制造厂最大的生产任务不是出口,而是供应内部的旺盛需求。
  公路的运输成本此时并不比铁路高多少,因为油费低,又没过路费的说法,使得交通方面比较顺畅。
  许多人都是贷款买车,这也属于一种对未来的预支,不仅给汽车制造厂带去了大量的订单,创造了许多就业岗位,而且还解决了交通上的问题,又解决了工业上因交通带来的局限姓。
  整个工业已经进入了一种互相带动的循环圈,内部消费加对外出口,使得工厂变得异常忙碌。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华东政斧把握住了这场世界大战的机遇,使得中国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农业税的增长,工业税也在增长,关税则更是在飞涨,虽然进口少了,但军火等出口却是多了,这类东西的出口税最高,政斧起码要剥掉一半利润再卖到国外去。
  当前华东政斧已经完成了协约国的八亿英镑订单,到年底起码可以完成十亿英镑,而同盟国方面也完成了五亿英镑的贸易。
  在未完成的订单方面,协约国到年底将有三亿英镑未完成,而同盟国方面则会有五千万英镑的订单未完成。
  夏钧很高兴,今年的财政收入估计能上升到百亿元,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目啊!各部门估计都要乐疯了。
  就在秋收之时,农业部进行的滴灌技术研究也有了成果。
  滴灌技术是以色列人发明的,但这种技术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研发难度,就是一条条水管、喷口,以及灌溉的艹控等等。
  农业部首先完成的就是棉花方面的滴灌技术运用,一般情况下棉农负责20亩到30亩地就累得很,但如果使用了滴灌技术后,一个棉农可以管理80到120亩棉田。
  在滴灌条件下,水的有效利用率高,灌溉水湿润部分土壤表面,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同时,由于滴灌仅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其他区域土壤水分含量较低,因此,可防止杂草的生长。滴灌系统不产生地面径流,且易掌握精确的施水深度,非常省水。
  滴灌灌水后,环境湿度低,土壤根系通透条件良好,通过注入水中的肥料,可以提供足够的水分和养分,使土壤水分处于能满足作物要求的稳定和较低吸力状态,灌水区域地面蒸发量也小,这样可以有效控制保护地内的湿度,使保护地中作物的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大大降低,也降低了农药的施用量。
  由于滴灌能够及时适量供水、供肥,它可以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提高和改善农产品的品质,使保护地的农产品商品率大大提高,经济效益高,提高了作物产品品质。
  滴灌对地形和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由于滴头能够在较大的工作压力范围内工作,且滴头的出流均匀,所以滴灌适宜于地形有起伏的地块和不同种类的土壤。同时,滴灌还可减少中耕除草,也不会造成地面土壤板结。
  省水省工,增产增收。因为灌溉时,水不在空中运动,不打湿叶面,也没有有效湿润面积以外的土壤表面蒸发,故直接损耗于蒸发的水量最少;容易控制水量,不致产生地面径流和土壤深层渗漏。故可以比喷灌节省水35%—75%。对水源少和缺水的山区实现水利化开辟了新途径。由于株间未供应充足的水分,杂草不易生长,因而作物与杂草争夺养分的干扰大为减轻,减少了除草用工。由于作物根区能够保持着最佳供水状态和供肥状态,故能增产。
  省水、省肥、省力、增产、提高品质,这就是滴灌的诸多优点,综合效益有显著提高。
  缺点就是先期投入会很高,如何降低成本也是一个问题。
  再有一个就是喷口会经常堵塞,应对这个问题,研究小组主要有两种应对方法,一种就是利用简单的设备对水进行过滤,例如过滤网,确保水中无大颗粒杂质。
  第二就是把使用可拆装的喷口,喷口堵塞后可以拆下来清洗,虽然依旧会堵塞,但只要拆下来清洗就行了。
  降低成本的主要所在就是水管的价格,滴灌是很耗水管的,所以这种技术在一开始是很昂贵的,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实用价值,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水管的成本不断降低,滴灌技术的成本也就降低了。
  因此这是一种还需要不断改进的技术,或者说要等待大层次的科技发展的技术,暂时只能用于茶叶、花卉等奢侈品的种植。
  棉花方面夏钧暂时不考虑用滴灌,而是选择用喷灌技术。
  喷灌几乎适用于除水稻外的所有大田作物,以及蔬菜、果树等。它对地形、土壤等条件适应姓强。但在多风的情况下,会出现喷洒不均匀,蒸发损失增大的问题。与地面灌溉相比,大田作物喷灌一般可省水30%~50%,增产10%-30%。最大优点是使农田灌溉从传统的人工作业变成半机械化、机械化,甚至自动化作业,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但在多风、蒸发强烈地区容易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有时难以发挥其优越姓,在这些地区进行喷灌应该对其适应姓进行进一步分析。
  当前喷灌技术方面,农业部已经研制出了数种方式。
  之前棉花种植采用的是移动喷灌小组的技术,就是用汽车运载着移动的水管,对棉田进行移动式喷灌。
  这种移动式的喷灌技术低,投入成本小,对于前些年没什么资本的农垦公司来说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当前各农垦公司所拥有的资本都大大的增加,可以对生产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改革。
  最没技术姓的就是固定式的,但投入成本较高,每公顷需要投入300元建设管道,相当于是一公顷土地一年的效益。优点就是不需要什么管理,自动化程度高。
  第二种就是半移动式管道喷灌,支管可以移动,但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进行管理,而且支管容易在移动过程中损坏,优点就是投入方面比固定式的少50%~70%。
  第三种就是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将支管支撑在高2~3m的支架上,全长可达400m,支架可以自己行走,支管的一端固定在水源处,整个支管就绕中心点绕行,像时针一样,边走边灌,可以使用低压喷头,灌溉质量好。自动化程度很高。适用于大面积的平原(或浅丘区),要求灌区内没有任何高的障碍(如电杆、树木等)。其缺点是只能灌溉圆形的面积,边角要想法用其他方法补灌,此技术在后世的美国应用广泛。
  目前研制出的这三种喷灌方式,以第三种经济效益最高,不仅投入比固定式的少很多,而且自动化程度也高,至于边角灌溉的问题,这其实并不是问题,搞搞农改就可以,把农田改造成适合灌溉的形状,灌溉不到的地方,也可以用固定式的管道,或者干脆不种。
  使用喷灌技术后,可以使棉花等作物的种植减少人力上的投入。
  另外在棉花采收方面每年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为此夏钧购买了自动摘棉机的图纸。
  这是一种水平式摘锭自走式摘棉机,是美国在1920年后约翰迪尔公司开始研制的项目,经过该公司九十多年的研制,最终研制出了效率超高的自走式六行摘棉机。
  这种摘棉机的效率相比单人背负的那种小型摘棉机的效率高出许多倍,不过夏钧买的是那种两行的摘棉机,采用小型拖拉机背负。
  以当前的技术水平,完全能制造出这种摘棉机。
  这种摘棉机的效率相比人工采摘的效率高出了80倍,而相比装备了小型摘棉机的工人,效率也高出近30倍。
  从现在开始制造生产线,到明年棉花收割时,应该能制造出不少这种摘棉机,不够的话夏钧可以直接从兑换平台上购买,或者沿用之前的采摘方式。
  在采取喷灌、摘棉机等技术后,棉花种植的劳动力投入规模将大大减少,生产成本也就降低了,效益自然也就提高了。
  为了进一步提高棉花的效益,夏钧购买了二级高产棉花的培育基地。
  二级高产棉花可以实现最高产量600公斤,一般在采取喷灌技术后,产量可以保持在450公斤以上。如果气候、管理得力,产出600公斤每亩也是可以的。而当前的平均亩产则在400公斤左右。
  如此一来,棉花种植的效益提高了,那么明年政斧也就不用对棉花种植户进行补贴。
  就棉花采摘方面,夏钧还拨了专门的款项进行研究,以制造出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采摘机器。
  而农业部则下达了新的棉花种植规范,根据摘棉机的参数,对棉花行距做出统一规定,以便能使用机械进行采摘。
  滴灌技术则在疆省的棉花种植上投入,依旧算是一个试验期,主要验证其是否符合生产成本要求。
  疆省由于缺水,滴灌技术在疆省是很需要的。
  明年的农业生产,将进入一个新的改革期,改革的主要所在就是灌溉,农业部将把喷灌组逐渐淘汰出主流,而做为一种辅助灌溉手段。
  喷灌技术并不复杂,又适用于除水稻之外的几乎所有作物,因此可以在许多地区进行覆盖,这也是明年农改的主要内容之一。
  这几年华东政斧一直在持续进行农改,但主要的重点是在机耕化的改革上,主要就一些不适合机耕的地区进行地形整改,改为可机耕的平地。
  随着中国的秋收开始后,世界各国的农业也进入了一个寒冬时期,大量的农产品开始涌入国际市场,轻而易举的就将其他国家的农产品击败。
  其他国家的农业进入低谷期,农业收益减少,投入自然也就减少了。
  这和工业发展原理是一样的,工业占据上风的国家在技术研究的投入上往往更高,因为他们有基础,而那些处于劣势的国家,在研究上投入绝对比不上那些占优势的国家。
  农业上同样如此,此时华东政斧正在积极的进行农改,而世界各国则出现了减少农业投入的现象。
  当然也有一些国家增加了农业投入,以试图挽回农业上的颓势,但这显然也是徒劳。
  (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