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再起
特别感谢风间琉璃的鼓励,谢谢你!
按照品秩来说,张溥、夏允彝、陈子龙等都有九品大使,低些出身的都是纵九品的副使,都是最底层的官职。
夏允彝是个实在人,说干就干。
连夜写了一篇奏章。
奏章里对三大政依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写好之后,夏允彝捧着自己的奏章,反复读了几遍,总觉得不满意,最后干脆把奏章扔到一边,拿了一张纸开始写大字。
写了一个大大的“盐”字,觉得也不是太满意,又连续写了两个“盐”字。
然后放下笔,开始走神。
过了好一会,重新提笔,然后一气呵成,最后在篇首写下了三个大字:过盐论。
写完再次端详了遍,才满意的收起起笔。
很明显夏允彝所写的已经和张溥等人商议的议题有所偏差。
夏允彝把范围缩小了,矛头直指盐税。
明朝末期的弊端很多,盐税就是其中之一。
说起盐税,就不得不提明朝的盐政。
自大明建立以来,盐政几经改革,从开中到折色到盐引再至纲引,实际上是朝廷在专卖制度上的一步步崩溃,也是国税的一步步流失。
写手曾经查到一个资料,明末的盐产量大约在六点七五亿斤,明朝大引每引是三百斤,一引的价格六钱六,税银是三两,公使银也是三两,加起来是每引六两六钱六厘,按照这个产量朝廷从中应该能得到一千四百万上下的收入,但事实上,每年只收到两百五十万两左右,中间的大头全部被官员,商人拿走了!
夏允彝正是把矛头对准了这一点。
后世很多史学家对夏允彝的这份奏章一直存有争议,甚至有很多人文学者认为夏允彝在奏折中提出了大规模使用犯罪的人和战争俘虏作为产盐业的主要劳动力,大大违反了人性!
夏允彝不管,在他看来,使用这些劳动力是天经地义,而且很有好处,既可以减少老百姓和灶户徭役,还不用付工钱,甚至还可以节省公职人员,又替朝廷节省了开支,何乐而不为呢!
夏允彝同时提出了由朝廷在沿海范围增开官营盐场,提高食言产量,由朝廷履行生产责任,严厉禁止私自生产。
把零售权全部下放给民间,从而把生产和经营彻底分开。
不得不说夏允彝的提议和后世是极其相似的,后世的食言产量大约在八百多万吨,从而彻底解决了吃盐问题。
当然夏允彝忽略了明朝最大的困难,道路交通和运输问题。
以夏允彝的品秩,自然是参加不了朝会的,首辅韩爌又事务繁忙,实际上商事衙门的很多事务都是由徐光启牵头。
夏允彝写好之后,第一时间仍是想到了徐光启。
当徐光启看完之后,几乎拍案叫绝,
“真是好文采,好思路!上既利于国,下利于民!尤其是‘舍盐业之专营,便天下人之口’一句,确确实实是我辈心声,真是大快人心!”
徐光启没有推辞,而是极其慎重的收下了夏允彝的奏章,并答应保证呈到朱由检的面前。
皮岛。
黄龙已经在皮岛任职总兵。
刘兴治任副总兵。
刘兴治很不高兴。
当初在兄弟们的催促下,仓促受了招抚,结果京师的那位只同意自己任职副总兵,现在竟然还派了个总兵过来,真是火大!
更过分的是这位黄总兵刚来就开始拉拢自己当初的盟友和部下,是可忍孰不可忍!
还是北面的那位给的价码更高一些。
其实刘兴治最担心的就是黄龙早晚会发现自己跟北面暗中联络的事情,一旦东窗事发,那可就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
还是要提前谋划妥当才行!
御史史褷、高捷,副都御史张捷,礼部侍郎唐世济等被内阁安排去增补大明律,一直忙活到现在。
温体仁让管家给四个人带了口信,要下午一晤,共商大事。
夏允彝把自己上书盐政的事情告诉了好友杜麟征和彭宾以及杨廷枢。
生得一副方脸的彭宾表示:“既然夏兄上书论盐政,小弟不才,也愿意上书,论一论马政,但愿荆棘之见,不污圣眼!”
杨廷枢的性子和夏允彝差不多,就是急性子。
一见夏允彝和彭宾都愿意上书,不由得着急说道:“我也要上书,现在盐政和马政都被你们抢走了,那么我就来说一说军屯!”
几个胆大妄为的书生,不怕事情闹大,于是约好了一起上书。
徐光启本来就是书生本色,所谓的政治城府一辈子也没学会。
被几个书生的热血文章一激,更是不堪,于是在收到三个人的奏章后,一起送进了宫里。
朱由检更是不用说,正是年轻冲动的时候,特别是被夏允彝所提到的一千多万两银子狠狠地刺激了把!
“朕为了国库和内库缺银子,天天愁的睡不好,吃不好,四处腾挪,八下拆兑,好不容易才勉强维持的住!朕的银子都到哪里去啦,啊?一千多万两啊!朕只拿了个零头,是谁吞了朕的银子,谁就给朕吐出来,而且是连本带利的吐出来!”
朱由检气的脸色铁青。
“大伴,这几个大使、副使都是那个衙门的,朕觉得都是有才堪用之人,去帮朕查查!”
“皇上,奴才知道,是商事衙门的,徐光启大人和韩首辅、兵部尚书梁廷栋大人推荐上来的。”
“人才,绝对都是人才!”
“大伴,你安排人把奏章多抄写几分,明天早朝,朕要讨论这三大政!”
“是,皇上,奴才这就去办!”
温府。
“大人,今晚有事?”
御史高捷第一个到的温府。
“我考虑很久了,有些事到了该做的时候了!”温体仁模棱两可的说到。
“大人,您直接吩咐我们就行,我等愿为温阁老之走狗!”高捷恬不知耻地说到。
“得想办法把周玉绳(周廷儒)扶上去!”温体仁竟然说了一个不相干的名字。
“周廷儒!为什么?”高捷失声叫到,
“我等辛辛苦苦,都是为了温大人,他周廷儒算哪根葱!”
温体仁并没搭话,而是轻轻一笑,“等会人来齐了再具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