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加盟商?
“校长,晋商商会的乔东家想要拜会您,您看是否要见一下?”一天晚上,商学课的负责人吴梓轩心怀忐忑的向贾瑞说道。
在提到乔东家的时候,周围的商学生们都倒抽一口冷气,有些兴奋的议论起来。
“晋商?乔东家?他来找我干什么?”贾瑞问道。
“京城的大户基本上都已经普及了暖气系统,但是外地的大户们还没有人能够安装,您知道的,晋地的天气比京城还要糟糕些,他们见了这暖气系统就喜欢的不行,也想安装些,后来知道这天底下就咱们知行学园能够安装这个,便想要跟您合作,将这暖气系统装到晋地去。”
贾瑞笑着说道:“好事啊,这样吧,你挑些咱们商学的学生们代表我跟他谈,原则上我是同意和他们合作的,但是合作细节是什么样子,就需要你去谈了。记住,我更想要煤矿和铁矿,如果谈的不如我愿,我是不会签的。”
吴梓轩兴奋的脸都红了,因有着贾瑞学生的背景,他这才入行两年多的小伙计已经升做了掌柜,但是仍旧是资历浅薄的。
晋商商会会长乔东家是个什么人呐?那是整个商界的传奇,他的地位可以说是商业界的无冕之王,在他的带领下,晋商和徽商、浙商是平分秋色,甚至还能隐隐的压他们一头,可以说是商海中的绝对强者。
让吴梓轩和同学们去跟乔东家谈判,那不是让蚂蚁跟大象掰手腕吗?
吴梓轩的脸上憋的通红,看上去是要煮熟了的样子,手足无措道:“我,我那够资格啊,校长,我,我……”
贾瑞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怎么,你不想成为乔东家那样的大商人吗?”
吴梓轩绞着自己的手指头,期期艾艾的说道:“想是当然想,但是……”
“行了,别但是了,我看不得你黏黏糊糊的样子,这样吧,再加一条,聘请乔东家做商学客座教授,来商学来讲课,你看怎么样?”贾瑞说道。
现在知行学园的主体都已经搬到新校区去了,现在这个园子主要就是商学在用。
在吴梓轩等人的努力下,商学也有了近百人的规模。
提到这里,贾瑞也略微想了一下,说道:“要不这样吧,你们再把商学整体再规划一下,原先不都是小班短期教学吗?做成每年两次招生的模式,每次尽量多招生,分成两个档次,第一个档次每年学费一百两银子,另外一个档次每年两千两银子。收的学生都要经过考察,确定他的生意做得正当,有良好的基础就行。”
“这么高的学费?!”吴梓轩惊讶的问道:“咱们如果定这么高的学费的话,恐怕没人肯来啊……”
贾瑞说道:“你就说,暖气系统的业务加盟,都是从商学的学员中内部开放的,你看有没有人来。
如果有人要加盟咱们这个暖气系统,你记住,当下就是一府只加盟一家,还要协助咱们知行学园商学院在当地招生。这样一来,就能够把全国的有钱人都聚集来了。”
这一番话听的吴梓轩是脑洞大开,两只眼睛晶莹发亮。
不是吴梓轩脑子不好使,而是这个时代的限制,让他无法想象到还有如此的操作,经过贾瑞的一番启发,他已经开窍了,整个兴奋起来。
贾瑞说道:“怎么样?有了这样的利益诱惑,你还怕没人来读商学吗?只要有了这样的基础,我相信商学会越办越好的,到时候你多请一些乔东家这样的大商人来讲课,那就更有号召力了。
我相信乔东家也愿意在这么多商人面前树立自己老师的形象和地位。”
这会儿吴梓轩已经忘记了怯懦,已经满脑子都是兴奋的憧憬。
贾瑞说道:“去吧,梓轩。”顿了顿,又说道:“有什么不会的不懂的,或者拿捏不准的再来问我。”
吴梓轩兴奋的点点头,这就跟几个骨干同学们一起去热烈的商讨去了。
贾瑞有了钱,也在大量的购买一些表层已经采空了的废矿,随着抽水机的使用,这些废矿也都重新焕发了生产力,慢慢的恢复了生产。
工业的威力正在一点点的彰显出来,到眼前为止,产品还只是暖气系统,大家还是以为这些东西还只是有钱有权的人奢侈品,从来还没有想过这东西终究会彻底的改变世界。
新校区里,课程按部就班的推进着,很快又将是童生考试,没有过童生考试的老生们,经过入学测试达到童生水准的新生,都进入到了疯狂的题海战术训练之中。
随着这几年参加的考试越来越多,收集的历年真题越来越多,知行学园的题库针对性和效用也越来越强。
学园统一为学生们办理了考试的手续,待到考试的时候,更是统一雇了马车,配上冷餐,送进了考场。
这待遇,比起当年私塾刚成立时要强的太多。
这一次光考童生的学生,加起来就有五百三十三人之多,光是知行学园的学生就填满了五个考场,再次引起了当地官府的注意。
不过看在是当前最火的一等爵贾瑞的学生,这些基层的官府也不敢拿捏,反而还服务的不错。
考试整体还很顺利。
第一次考试,基本上全都通过,第二次考试,知行学园的五百三十三名考生仍旧是全员通过,全都成为了童生。
这一下子,又给知行学园弄出个口碑来,之前贾瑞在铁山庄招生时夸下的海口,只要在他的学园里读书,包考上童生,从现在的情况看来,还当真是包考上童生。
那些渴望着孩子读书改变家族命运的人家,决定是削尖脑袋也要将自己的子弟送入知行学园不行。
这些童生一考上,就有一大半人报名参与了工科的学习,从眼前的情况看,成为一名工科生比考上秀才还要赚钱。
对此贾瑞也默许了,为此甚至再度调高了秀才老师的工资,又拓展了工科生学习的场地和用具,甚至直接让这些工科生半工半读,一边在工厂里参加生产,一边就在高炉旁边把课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