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再立新功灭高昌

  至于说与赞普的那些誓言,谁又管的了,他们曾经还不一样的代代对森波王宣誓?
  回到逻些的松赞干布,局面甚至还不如当初他父亲刚被杀时那样。毕竟当时只是吐蕃山南旧贵族们造反,后藏、苏毗这两大新贵势力还是全力支持他的,而如今,苏毗和后藏的众贵族纷纷要造反自立,松赞干布已经无人可依了。
  当年的山南贵族被他清洗过后,如今根本不成气候,想靠这些旧元老氏族镇压苏毗、后藏诸新贵的叛乱,十分艰难。
  松赞干布只得一面向大唐求饶请罪,一面全力平乱,好在苏毗旧臣中,噶尔家族还紧密团结在赞普周围,噶尔芒相松囊虽然在战斗中瞎了只眼,可还是一路护送着松赞干布回到了逻些,并且在回去后立即就征召兵马,首先稳固了逻些的局势,然后开始对外平乱。
  松赞干布亲自镇守吐蕃旧都琼结,然后让噶尔芒相松囊镇守逻些,此时的松赞干布对噶尔家族表现出无比的信任,不但对噶尔加封领地,还让他全权负责逻些河(拉萨河)流域军政大权,让他重新编练兵马,并讨伐叛乱的娘氏等。
  而松赞干布自己镇守琼结,稳固山南的雅垄河谷,同时威慑西面雅鲁藏布江上游的后藏地区(日喀则)。
  只是如今苏毗、后藏的一众顶级贵族、氏族首领们大多被唐军俘虏,他们被送到洛阳后,都是立马就向大唐宣誓效忠了,然后派子弟回去号召反叛吐蕃,松赞干布和噶尔芒相松囊虽然奋力平乱,可越平越乱,到最后连山南、逻些的那些小邦都又此起彼伏的也反了。
  到如今,松赞干布也只得派使臣向大唐请罪,并同意让苏毗的娘氏等自立,他没同意让整个苏毗自立,而是提出以唐拉山脉为界,北面许苏毗娘氏等依附大唐自立。
  唐如山脉,便是后世的念青唐古拉山脉。
  松赞干布也是已经被此起彼伏的叛乱搞的焦头烂额,在考虑当前危险局势后,最后只得先割肉自救,先把苏毗大部份放弃,换来大唐先放他们一马,也让娘氏等休兵,这让吐蕃能够先安稳其它地方,平定各部叛乱。
  不得不说,那位年轻的赞普还是比较狠的,换做是一般的人,经此大败之后,此时只怕已经彻底崩溃了,可他却还能很清醒。
  西起纳木措湖,东抵逻些河与怒江的分水岭。
  若以此为界,就算让出北边的大半个苏毗,但却还是保留了重要的形胜地利,拥有了与娘氏等划疆而治的地利,更别说,还能拥有完整的逻些河流域,保有了重要的农耕地区。
  至于西面的后藏地区,松赞干布没松口。
  明显还是想先稳定前藏后,再去把后藏给平定,先想法稳固卫藏地区,将来再去夺回苏毗。
  “臣以为吐蕃现在虽然内外交困,但实力也还是有些的。”
  李世民对这个说法也是持赞成态度的。
  大唐完全没有必要再追击到逻些去,距离剑南陇右四五千里之遥,而且那边的气候地理也不适合远征,兵少了,估计也难以彻底灭掉吐蕃,兵多了,后勤支撑不了。
  而如果征召诸羌从征,让苏毗后藏等带路,估计那些人也未必真愿意。
  虽然他们很乐意在大唐的支持下,自立为王,可他们却也害怕大唐上了高原灭了吐蕃后,到时就直接不走了。
  毕竟吐谷浑就是前车之鉴嘛。
  万一到时朝廷要是在吐蕃设个逻些道什么的,设州置县,那对大家来说必不是最好的。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朝廷这边并不愿意劳师远征,上一次大战,那是吐蕃自己找死来犯,当然得反击。
  可让大唐再出兵几千里远征高原,就没几个赞成了,去干什么?
  跑去再砍几万吐蕃蛮子?难得到什么?
  虽然曾经去过吐蕃的使者说,其实逻些河谷、山南雅垄河谷,都还不错,是个可以农耕的好地方,但毕竟那里的河谷就算能够适合农耕,可中间隔着几千里的高原地带,占了也是块飞地。
  以现在的情况来说,大唐根本没必要去维持这样一块飞地。
  既然吐蕃肯请罪投降,那还不如接受。
  当然,也不能太便宜了吐蕃人。
  现在的关键就是朝廷到底是怎么压榨吐蕃一番。
  要多了,吐蕃人估计也给不起。
  李世民让秦琅提个条件。
  “以唐拉山脉为界,倒也不是不可以,但不能太轻易答应他们,不过有三点不是能松口的,一是苏毗、后藏都得脱离吐蕃自立,其二是吐蕃以后每年得向大唐纳贡,其三,吐蕃以后是大唐的藩属,而苏毗、后藏诸邦,为大唐附庸,吐蕃以后不得侵犯苏毗后藏诸邦。”
  抽红包!
  吐蕃北以唐拉山为界,东以横断山脉、怒江为界,给他限定边境,圈死他,不给他以后再扩张的机会。
  “吐蕃不可封王!”
  对于吐蕃的地位,秦琅认为可划为藩属国,但不赐封其赞普为国王,只赐封为郡王,授都督、将军。
  而苏毗、后藏也要给他再细分一下,多划些都督府、州县,宗旨就是多设府州,众分其地,不让一家独大。
  苏毗、后藏地位则是附庸国,也不给他们设国王,只封他们为都督、刺史,授封国公、郡公、县公等爵,授将军等。
  朝廷可象征性在那边建立一条入蕃的驿路,设一些驿站,在各藩派设诸如都督府司马、州司马等官,还可考虑在那边设一二镇兵马,不需要多,派些军官,带点兵过去,然后在那边再征召一些当地土人,有那么千八百人或两三千就行。
  而唐古拉山以北地区,则最好是直接设为羁糜区,而不再是附庸国。
  “可设立西昌道,将多弥、白兰、党项、西山等诸羌皆纳入,设都督府、置州县,羁縻统治,以其首领为刺史、将军,另朝廷筑城派军,移民实边。”
  这个西昌道,北至积石山,南抵唐古拉山,东抵剑南,将一众羌部全都纳入,党项和西山那边已经开始改土归流,设立正州,驻军移民这个不变,而对更远的白兰、多弥等羌落,将他们纳入西昌道,设立都督府州县等,可以先授封他们的酋长等为都督刺史等。
  一步步来。
  以后这西昌道不仅是个化外之地,而是要一步步纳入实控。
  他们以后都是大唐子民,各部酋长也只是大唐的官员,而不许再有人称王称汗了。
  在秦琅看来,这是很有必要的,趁着现在实力强,正好把诸羌归笼起来,控制好了诸羌,那么将来吐蕃也就没有机会再扩张崛起。
  而大唐西南边境,也不会再有太严重的边患威胁。
  对诸羌积极管理干涉,而不是放任自由,要加以引导,管理控制,虽然好些地方太遥远偏僻,但总得有个开始。
  至于说吐蕃的岁贡,倒也用不着要求太多,太多了吐蕃人赔不出也是没用,得订一个吐蕃人既能掏的出来,又不至于太为难,还得能让吐蕃有些肉疼的数字,得用岁贡削弱吐蕃的经济,让他们背着包袱,一直虚弱他们。
  “一年三千两黄金,五千两白银,再加上一万头牦牛,五万只羊,我看也差不多了,当然,他们若非要讨价还价,再减点也是可以的。若是圣人对这个不满意,那干脆就向吐蕃征收税,税率可以是十一税。”
  李世民对秦琅的这个想法,明显也是赞同的,天可汗向来对于周边蛮夷还是很大方的,只要肯请罪归附,都还能有个不错的待遇。
  就算被灭国俘虏,到了大唐也能不失富贵闲散。
  论科耳这次带了好几万两黄金前来,也是下了血本,还把赞普的亲妹妹带来和亲,甚至让叔父论科耳把他的儿子贡松贡赞也送来大唐为质,诚意十足。
  “在吐蕃设立逻些都督府,下设山南、逻些等州,册封弃宗农为逻些都督,赐封西海郡王,赐国姓李,噶尔芒相松囊赐封为刺史······”
  “琼波邦色赐封为藏蕃都督,賨国公,赐姓李·····”
  秦琅有大鱼上钩,是一条十多斤重的大鲤鱼,好半天才钓上来,“嗯,一会就炖这条大鲤鱼吃。”李世民看着这条大鱼抚须笑道,“马上就要过年了,朕也要回洛阳去,你与朕同行吧。”
  “臣丁忧守孝,就不回洛阳了。”
  秦琅拒绝。
  李世民提着那条大鲤鱼,让阎立德一会给他画起来,“高昌拿下了,你的功劳。”
  秦琅不解,“高昌拿下怎是臣的功劳呢,应当是卢国公程将军的功劳啊。”
  “该是你的功劳,朕可没乱说,不信你问药师。”
  李靖一直在旁边钓鱼,君臣两个在那说了半天,他一句也没插嘴,这会笑道,“圣人说的没错,你人虽在这长安,可拿下高昌,确实是你的功劳。”
  这让秦琅都一脸茫然了。
  “太尉威名震西域,你在河曲一战歼灭吐蕃二十五万大军,阵斩二十万,传到西域高昌,本来还想联合欲谷设负隅顽抗到底的高昌王鞠文泰,活活给吓死了,其子鞠智盛便主动自缚开城出降,高昌国不战而降,岂不是你的功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