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 瞻前顾后,不是朕的风格
杨士奇这时候说道,
“可现如今,我们知道的仅有,那个曾参与到京城大火中的普济和尚一个人。
但其他人,我们现在还一无所知啊,这眼看时机已经快到了,这么说,南京城现如今岂不是非常的危险?”
李天也是面色凝重的道,
“没错,南京能不能撑到,朕的到来,还是两说,现在看来,唯有先做两手准备了。”
“陛下尽管吩咐,臣等必当竭尽全力!”
“其实,在眼前这种敌人到底是谁还都不怎么清楚的时候,咱们现在能做的事情也不多。
除了防范可能会出现的意外之外,也就只有加快各种步伐,朕早一天到达南京,早点稳定一切,才是重中之重。”
听到李天竟然还不打算放弃,依然要亲自前往南京。
四人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劝说他道,
“陛下三思,如此危局,陛下还是以国事为重,不可再轻易涉险啊!”
李天摇头道,
“你们错了,正因为是关键时刻,朕更应该亲自前往,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已经完全没有了后退的余地。
除了坚定不移的向前走之外,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了。”
杨士奇尝试性的问道,
“陛下,这件事也并非是一定要现在做不可啊,咱们完全可以等到,将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全都揪出来之后,肃清了所有危险之后,在去处理这件事。
这样一来,危险岂不是会降低很多?”
李天则是坚定的道,
“不,士奇,你这个想法完全错了。
朕问你,这帮人自打建文帝销声匿迹到现在,已经多少年了!”
杨士奇愣了一下,低声说道,
“已有二十多年了。”
“呵呵,是呀,二十多年了。
先前他们未曾暴露之前,你们有谁知道他们的存在?
没人知道吧,就连朕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是震惊不已,更可况你们了。
他们既然能潜藏二十多年都不曾被人发现,难道说,他们接下来连一两年都隐藏不了吗!”
“他们是想着等到,南京以为降级出现乱子之后,在趁乱发动叛乱的。
如果朕不给他们这个机会,他们如何会暴露出自己来?
若是,仅仅因为害怕自己的安全,就要将这件事拖延个一两年的时间。
那大明的改革还要不要做了。
天下的卫所还要不要清查了!
今天,真若是因为这件事退缩了,将来就有可能会因为其他的事情,再次退缩!
朕不是那种什么事情都可以等的人,大明也不是遇上什么事都要先退一步的王朝。
遇上困难,解决它就好了。
若有叛乱,平定了他就好了。
难不成,你们认为,朕和朕的新军,连这点小小的内乱都平定不了吗!”
一番话,说的杨士奇等人是哑口无言。
现如今的李天,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做事总是瞻前顾后,生怕哪里出现什么纰漏的皇帝了。
他对自己有信心,更对新军,对国家的未来有信心。
任何时代,任何时候,没什么事情总是会一帆风顺的,国家大事更是如此。
国家人民需要锐意进取的信心,作为一个皇帝,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更要有这种信心。
若是一味的妥协,一味的忍让,那这个皇帝当着还有什么意思。
“臣等明白了,臣等这就去催促各方筹备,尽早做好出发去南京的准备。”
但李天的话并没有全都说完,见他们要走,又将他们给叫住了。
“暂且不急,加紧筹备的事情,朕已经让人在准备了,用不着你们操心。
朕今天之所以将你们全都给叫过来。
并不是想你们给朕拿个主意,而是想让你们做好,朕离开之后,继续维持朝政运转的准备。”
“朕这一去,恐怕没有两三个月是回不来的。
在有两个月,就是春天了,气温回暖,北方的蒙古人,估计也不会太平。
到时候,朕远在南京,鞭长莫及,万一真的出现了什么大事,你们也要做好应对的准备。”
听到李天说,去南京竟然不带上他们,四人脸色明显很失落。
要知道,有关南京的这件事,要是真的成了,那可是千秋的功绩,如此大的功劳,他们不能跟着捞上一笔,心里着实有些失望。
不过,这次也算是一个机会。
皇帝不在,就等于是,将朝政大事,全权交给他们四个管理。
若是他们能在这段时间内,将朝政处理好,不出现什么乱子,他们几个的地位,将会更加的稳定。
所说没有新功可立,但守城之功还是可以尽力争取一下的。
当即四人同时拱手道,
“陛下放心,臣等必当紧记陛下教诲,绝不让陛下失望。”
其实,这次也算是李天对他们四个的一次考验。
南京这边需要两三个月才能搞定,不算长但也不算短。
而且距离也不是远的没边。
真要是出了什么无法解决的事情,他也能及时的赶回去。
但将来,他若是真的前往西方,那一去可能就是一年半载的。
朝中要是没几个能压得住场子,且让自己放心的人,那可是绝对不成的。
当年朱棣敢放心的外出远征,有的时候,一去就是两三年,他能如此的放心,主要是有自己这个太子在。
但他有什么,虽说自己也有个太子在,可是朱瞻基这臭小子,现在连毛还都没长齐呢,把国家交给他管理,他可是绝对放心不下的。
除此之外,李天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想要尝试一下,一种全新的,可能的执政方法。
将来大明的朝廷,必然是千头万绪,各种琐事不断的。
若是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来处理,就算他是个铁人,是一个比雍正还要工作狂的人,也是忙不过来的。
有限度的将一些不怎么重要的事情,交给手下的大臣去做,分担自己的压力,这才是他真正想要达到的目的。
不得不说,朱元璋高出来的这一套,用内阁大臣代替左右宰相的方法,的确是有先见之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