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明知故问
皇产,顾名思义就是皇家财产。
明面上虽然算是皇帝的私产,但实际上却与内库直接挂钩,是整个内廷的收入来源。
明朝之前,皇产内库一直是皇帝本人的私人小金库,也是后宫宫斗争抢最狠的东西,毕竟谁能替皇上掌管皇产内库,那谁就是皇帝最宠爱之人。
但自朱元璋开创大明登基后,后宫中人,不论皇后还是妃嫔便都不能再染皇产内库。甚至于把内库的地位,提到了和户部国库一般高的位置。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并不复杂,只因朱元璋曾言:‘天下与朕,不分公私’。
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朱瞻基的儿子明代宗朱祁钰即位,才在后宫愈来愈大的权势中消解于无形。
朱元璋的本意自然是好的,向天下人表明了内廷绝不会暗中搜刮钱财。
不过朱元璋肯定没想到,就因为他一句不分公私,直接导致后代数位帝王,毫无顾忌的把手伸进了国库兜里,将国家财政搞得一塌糊涂。
当然,眼下这个年景,朱元璋说过的话还是很好使的,皇产内库除了李天本人和近侍太监,没人敢生企图。
至于国库和内库不分公私,眼下的内廷太监,也还没胆子向国库伸手。
得知大哥传召,刚接手皇产半月有余的朱高燧,心中暗生喜意,不敢墨迹,拽着江保便忙不迭的出了王府。
澄清坊和南聚贤坊同在东城,顺着崇文大街一路向北,不过一溜烟的功夫。
坐在奢侈华丽的车厢内,朱高燧一路上就没老实,三两句话,便会将话题扯到钱庄上去,惹得江保不厌其烦。
借着朱高燧整理衣冠终于闭嘴的空挡,江保赶忙出声道:
“殿下,前头就是聚贤坊了,老奴先下去知会东厂一声。”
“不用不用。”朱高燧闻声停下了动作,连连摆手道:
“本王让马车直接停在海运大街就是,江总管你还是跟本王好好说说,皇兄召本王到底何事吧,是不是钱庄的银子又不够使了?”
江保闻言心中一跳,赵王果然是冲着钱庄来的,看来赵王已发觉钱庄并非是内廷所为了。
“殿下多虑了,内库中还有几百万两银子,户改局那边也还有一百多两,眼下银子还是够使得的。”
听闻江保所言,朱高燧额角青筋不自觉的跳动了起来,心中很是诧异。
皇产现在是他在打理,内库根本就没有其他进项,除了前些日从晋王手中五十万两,哪来这么多银子。
诶呀,猛地一拍脑袋,朱高燧突然发现自己漏了什么,郑和下西洋哪次不带回来百十来万两,内库的银子定是从这儿来的。
自己谋划的事情出了这么大的纰漏,朱高燧心里顿时没底了,不再跟江保问话,老老实实坐定到了聚贤坊。
“臣弟拜见皇兄。”
钱庄后堂内朱高燧正一板一眼的给李天作礼。
“江保出去了也就一刻不到,高燧你来的倒是够快的。”摆着手示意朱高燧平身,李天笑呵呵道。
“皇兄相召,臣弟岂敢怠慢。”
顺嘴一个小马屁拍上,朱高燧也咧着嘴笑着,赶忙坐到了一旁。
深深看了朱高燧一眼,吩咐江保斟茶,李天轻笑了两声,直接开门见山道:
“先前王福与朕说皇产的分润足足有一百多万两银子,朕想问问你,此事到底是真是假?”
朱高燧闻得问话,神色顿时有些尴尬。
皇产绝大部分都是庄子和田地,怎么可能有一百多万两银子的分润,皇上这不是明知故问么。
不过稍加沉吟,朱高燧马上明白了李天话中深意,当即点着头笑道:
“此事自然是真的,皇产有良田万顷,酿酒制丝熬糖的庄子三十多个,一个月赚个一百来万两银子,再正常不过了。”
看着赵王睁眼说瞎话,江保和王福都有些忍俊不禁,皇上这是要平白吞下这百万白银啊。
“甚好甚好,朕把皇产交给高燧你,果然是交对人了。”
拍着手掌哈哈笑着,李天佯做出一副大喜的模样,当即朗声道:
“朕原本还担心内库的银子不够使,这下好了,以后月月都有百万两银子的进账,朕再也不用为花销头疼了。”
李天话音落地,朱高燧端着茶盏的手猛一哆嗦,脸色顿时肉眼可见的惨白起来。
他殚精竭虑这么些年,好不容易才干下这么大的家业,一年挣个两千万两都烧高香了,皇上这就准备要他的命了?
“皇兄,这个月之所以分润如此之多,主要还是制丝的庄子赶上了好时候,平常情况下,是绝没有这么多的。”
“哦?还有这番隐情,那你给朕说说,平常时皇产一个月能分润多少?”
眼看着自己大哥这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了,朱高燧心尖顿时有些发疼,咬了咬牙,缓缓伸出了两根指头道:
“回禀皇兄,平常时日约莫……约莫二十万两银子。”
“才二十万两银子?高燧你莫不是在逗弄朕吧,制丝庄子才几个,一个月就多挣了一百多万两银子?”
“臣弟不敢戏弄皇兄,但平常时日却是只有二十万两。”
抿着嘴角看着朱高燧一脸小心谨慎,李天心中暗暗发笑,嗒嗒敲着桌案笑颜道:
“那这样好了,宫里府库的存丝还有不少,高燧你都帮朕卖了,到时朕与你三七分账。”
李天这话一出,朱高燧顿时傻眼了,他虽不知宫里有多少生丝,但用脚指头想也知道不是小数。
生丝现在行情可差的要死,他先前不过是随便找了个理由,真要去卖,他除了自己咬着牙吃下,根本就没有其他法子。
一想到呼啦啦几百万两银子要丢,朱高燧心里难受的只想晕死过去,当即什么脸皮也不要了,屈身一拜,把实话说了出来。
“皇兄恕罪,皇产分润其实根本没有百万两银子,都是臣弟鬼迷心窍,想借此机会插手钱庄,才做出了这等昏头之事,臣弟...臣弟甘愿受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