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举行宫宴

  万军回营,百官归位,回宫之后,李天便着令御膳监安排宴席。
  事实上国丧期间,宫中不准举办宫宴,但今日十万大军列阵的场面吓住了朝中百官,一直到宫宴开席,愣是没有一个大臣敢直言上谏。
  宫宴虽然办的不小,但也不可能让出城的百官人人列席,而且李天还准备在宫宴上正式宣布天工院一事,所以只邀请了各个衙门部堂的一把手。
  换掉笨重的九梁冠,带上轻巧的翼善冠,李天领着张皇后和一众皇子率先入席。
  明朝以左为尊,宫宴的排位座次也大有讲究,没人敢愣着头想坐哪坐哪,哪怕是太子皇子,也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能乱坐。
  往日里自然是太子坐左列首位,首辅坐次位,右列留给武将们。
  但今日宫宴皇上明显是为了郑和所开,所以朱瞻基很知趣的坐在了次位,把主位留给了郑和。
  但等杨士奇老神悠哉的坐在第五个位置后,朱瞻基登时愣住了,赶忙抄起屁股坐在杨士奇前一位,小声请教道:
  “杨师傅,今日可是有什么大事?”
  杨士奇年事已高,昨夜熬了一宿,这会儿还有点没回过劲儿来,恍然之间竟没听到朱瞻基询问。
  朱瞻基以为杨士奇是不想告诉自己,撇了撇嘴,只得回身老实坐下。随着文臣武将们接连入席,朱瞻基脑子里的问号又多了不少。
  今日父皇不压轴入席也就算了,这工部尚书吴中怎么还跟杨荣坐在一条席案上了,还有后头那两个穿着布衣的是什么鬼,百姓吗?
  当然不只是朱瞻基一脑袋问号,除了知道原因的内阁和工部,其余大臣也是满心困惑。
  一来二去,宫宴的座次顿时乱成了一团,钦天监监正一个文臣,居然坐在了武将堆里。
  高坐上位的李天见席案都坐满了,松开了皇后的小手,笑眯眯的举起酒杯道:
  “今日宴席,朕一是为郑和郑公公接风洗尘,二是要通知诸位爱卿一些事情,话不多说,诸位先与朕满饮此杯。”
  皇上举起酒杯,文武群臣也都赶忙端起,待皇上一饮而尽后,也都纷纷满饮入喉。
  随着钟鼓司乐户奏响礼乐,教坊司的美女们莺莺燕燕的挥舞着长袖入殿助兴。
  新皇登基后的第一场宫宴,开始了。
  李天不急着说正事,宴席宴席,起码得让群臣吃饱了再说,品尝着美味佳肴,李天转脸看向郑和笑道:
  “出使西洋一年多,恐怕早就想咱大明的菜式了吧。”
  “是啊。”郑和长叹一声,侧身拱手道:
  “陛下可知在我大明西南极远,有个叫古里国的国度,那的百姓愚昧无比,不但在街上如厕,吃饭竟用手去抓。”
  李天闻言放声大笑,古里国不就是后世的印度么,别说现在了,就是六百年后,阿三哥们还是用手吃饭。
  郑和声音不大,但临近的大臣倒也能听清楚,黄准甩着袖子拱手朗笑道:
  “陛下,微臣敢打包票,郑总管口中的古里国绝对没有涮锅一类的东西。”
  黄准一语既出,众臣想象着古里国人用手吃涮锅的模样,顿时都哼笑出声来。
  李天知道郑和每次出使西洋,除了海上贸易,还会带回来不少西洋诸国使臣,开口道:
  “郑和,此次与你回来的,都有哪几国使臣?”
  见皇上问起正事,郑和面色一正,拱手道:
  “陛下,此次随老奴回来的,有占城,暹罗,吕宋,阿丹,爪哇,古里,锡兰山,苏门答腊,竹步九国使臣,其中竹步距离我大明最远,足有八万里之遥。”
  郑和一番话出口,饶是不少大臣都知道郑和航行极远,但听着八万里的字眼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李天面不改色的点点头,郑和说的这些地方,除了前几个他还有点耳熟,后头的他是一概不知,除非找张后世的世界地图,让他一个一个的比对。
  不过也恰是因为不知道,李天更能明白郑和六下西洋的不易,举杯道:
  “让鸿胪寺把这些使臣都安排好,其从八万里之外而来,不管国力几何,终究是对我大明心存敬仰。来,郑和,朕敬你一杯。”
  今日经历过百官和万军相迎之后,郑和心理承受能力强了不少,没有惶恐失态,恭恭敬敬的举起酒杯,和李天对饮了一回。
  临近伴晚,不用李天发话,内廷的太监们,便赶忙将大殿内的近百根红烛点起,原本有些发暗的大殿内,顿时亮如白昼。
  烛光摇曳,觥筹交错,御膳监的太监们穿梭其间,不时的填酒撤盘,不知不觉间,宫宴已然举行了快一个时辰。
  许多大臣知道皇上今夜必有大事要说,都收着量,没有放肆豪饮,当然,嗜酒如命的一些武将不在此列。
  李天见时候也差不多了,交代江保让御膳监上些醒酒的汤羹,起身开声笑问道:
  “诸位爱卿可吃好了?”
  文武百官闻言皆是拱手行礼,口中应着吃好了之类的话语。
  李天见状点了点头,看向杨荣和吴中二人道:
  “吴尚书,就由你来替朕宣布吧。”
  其实李天本来是打算让杨荣来说,毕竟杨荣才是日后负责天工院和天工局的主官。
  但看到吴中在席宴之间正襟危坐,半点不敢沾酒,想了想,李天还是决定给吴中一个出彩的机会。
  吴中强压着心中激动,只觉得浑浑噩噩数年的脑子,再也没有此时更清醒的时候了,拱手出席站到大殿中央,朗声道:
  “本官尊皇上圣谕,将与杨阁老一起在半月之内,筹建天工局与天工院两个衙门,为天下匠人开辟学习入仕之道。
  天工局将衙门暂时挂靠在工部下,天工院已拟定在福采坊王恭厂隔壁立院。
  届时工部与杨阁老会筹备我大明第一次工举考试,为皇上选备天下能工巧匠,凡是通过工举考试的匠人。
  都会入天工局挂职,天工局局长一职,暂时由本官兼任,天工院院长一职,暂由杨阁老担任。”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