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慷慨悲歌

  ps:第二章,求推荐票,求月票啊!
  当赵军里的邯郸降兵再度到城下唱起悲怆的本地民歌时,邯郸氏的家宰来找荀胜。“大夫,赵兵又来了,该如何是好?”
  荀胜是中行氏的同族,职为下大夫,中行寅南下河内时,留他守着邯郸城。本以为这是一个轻松的肥差,结果形势异变,时值中行寅战死朝歌的危难之际,邯郸成了柏人以南的一道防线。
  能打的干将都被中行寅带去南边了,荀胜只能算守成之将,能力平平,他一大清早就盯着面前一盘麦饼、肉块和清酒发呆,这是他的朝食,但又一个无眠之夜让他浑身酸痛,看见食物只想作呕。“知伯还没回话?”
  “没有,”邯郸氏的家宰涉宾苦着脸道,“柏人那边也没什么消息。”
  “再派几辆传车!”
  “没有用的,赵氏的轻骑可能已经切断了两地之间的道路,这些传车还没到达就……”
  “派出去!”荀胜一拳砸在案几上,怒气冲天地吼道。事到如今,荀胜发现自己和悯难的族叔中行寅一样,被困死在一座孤城里了。
  “邯郸恐怕是不能守住了。”涉宾满脸愁苦,邯郸的情况他最清楚不过了,虽然城高池深,却无险可守,顶多是个缩小版的朝歌,这也就罢了,主要是如今邯郸人已无心恋战……
  邯郸与赵氏的战争,在邯郸稷死后已经结束了,报仇成了笑话。而民众们对邯郸氏的尊严及独立丝毫不感兴趣,他们只关心自家夫婿、子弟何时归来。除了邯郸城外,其他县邑已经不听涉宾和新家主号令了。
  刚开始。荀胜和涉宾还能造谣说赵氏残暴,大战后将邯郸兵卒全部在牧野坑杀,说的有模有样,直让人咬牙切齿,与赵氏的仇恨又深了几分。
  可等到赵军围城数重,让人在外唱邯郸本地歌谣时,这个谎言便不攻自破了……
  ……
  “请成相,世之殃,战乱不休杀辜良。”
  “邯郸无主。如瞽无相何伥伥……”
  歌声响起时,荀胜最初还以为是赵军乘夜攻城,从卧榻上猛地惊醒后,却夜闻邯郸四面皆歌,涉宾也大惊道:”赵氏皆已得邯郸乎?为何邯郸人之多也!”
  是夜,城内众人被歌声扰得人心惶惶,直不知道城外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何会有那么多的邯郸人齐声歌唱?
  单是这样,荀胜和涉宾尚能控制住局面。毕竟他们除了三千邯郸兵外,尚有三千中行兵可用。
  ”必要的话,吾等手中的存粮足以支撑一年围城。”荀胜给涉宾,也是给自己打气道。
  涉宾却给他泼了一头冷水。
  “恐怕不会有什么围城。赵氏围城已经数日了,一直没发动总攻,据我观察。他们或许正在伐木采石,制造攻城器械。邯郸附近森林茂密,还有紫山可以提供石头。等那种旬月破朝歌的攻城利器制成。云梯搭好,赵兵捆扎爪钩一拥而上,邯郸的的城墙会在几十个个地点被同时突破。吾等也许可以退到内部的小城固守一时,但其他地方会在一个事成之内沦陷……这四面俱场邯郸悲怆厌战之歌,恐怕就是为了削弱守卒心志的。“
  荀胜心凉了,的确,单凭他们这些人,想要对付城外的两万赵氏大军,以及维持城内的人心惶惶,却尤嫌弃不够,所以荀胜期盼援兵。
  “倘若知伯打算对邯郸施以援手,救兵早就到了,可来的却只有半月前的一旅之众,根本就是杯水车薪!知伯关心的只有晋阳和平阳,只有在扫清赵韩在太行以西的军队后,他才会挥师东进。”涉宾阴郁地说道。
  “中行氏不可能放弃邯郸的!”荀胜说,“因此只要我守住邯郸,就能钳制赵氏大军,使他们无力继续北上攻击柏人。“
  ”我听闻中行氏自己也乱成一团,中行伯已死,中行世子愿意献西面的领地向知伯求助,故知伯合并了中行氏西面的领地,俨然以知、荀、中行三家之主自居。而中行只剩下了东阳地,其中已经派了三千兵来邯郸,剩下的人,用来镇压领地内戎狄连续不断的造反和齐国陈氏对东阳的觊觎犹嫌不够,除非中行氏下定决心在邯郸城下打一场决战,否则是一兵一卒也不可能再派来了。“
  知与中行皆出于荀氏,荀胜与两家关系都很不错,可如今,却没有一边对他施以援手,他不由绝望地瘫坐在榻上,不知该如何是好。
  此时已是天色微明,停了一夜的歌声再度于邯郸城外响起。
  “请成相,世之殃,枯骨满城何凄凉。”
  “邯郸已亡,负隅顽抗恐难当……”
  今天刮起了大风,风声中歌声有点飘忽,却能传得更远,传遍整个邯郸南城。
  荀胜厌烦地偏头看了看窗外,却见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
  无数白色的鸟儿,在大风中轻盈地飞在天上,从城外席卷而入邯郸!
  ……
  ”写的什么,这信上又写的什么?“
  邯郸城人口众多,共有两三万人之多,被安排着在各处设防,当满天”白鸟“飞入城中时,邯郸人先是大惊失色,以为是敌人的武器,逃得远远的。过了会见没事,随即有胆大的拾起那些”白鸟“,却发现是种轻盈如帛的材质配合竹片制作的东西,上面还写满了墨色的晋国篆字。
  于是有能识文断字的就辨认开了。
  ”这上面写的是个名叫喜的邯郸兵卒,他说他家住城东槐里,他要拾到这的人告诉他在邯郸的父老兄弟,他还活着,一同南下的那些乡党也还活着,他们在为赵氏世子效力,世子仁慈,只要邯郸投降,就可以免除血光止之灾,不用像朝歌一样被霹雳碾为粉末……“
  念完以后,这人举起信纸高声大喊:”谁认为城东槐里的喜!“
  无人应答,但其余一些信件,却很幸运地能找到相识的人,惊喜和失望的声音在城内不断响起。
  ”我儿还活着!“
  ”妾的丈夫就在城外!“
  ”我父兄都建在,那吾等在城内到底是为什么作战?“
  荀胜和涉宾造谣说邯郸降兵全被屠杀的事情,也立刻被人识破……
  城外的歌声越来越高,既哀伤、又凄婉,邯郸人听了军心骚动,皆泣泪而望城外。
  邯郸本就多慷慨悲歌之士,城外有传唱,城内的兵卒、民众得知外面唱歌的就是自己的乡党、兄弟,很快也跟着节拍应和起来。于是乎,在生死交战的两军决战间隙,奇异的一幕出现了,这首格式类似,内容却每次不同的《成相》,城内外整整唱了大半天。
  邯郸人的心,就这样被一首歌,一片纸吹得动荡起来……
  ……
  ”你写的信效果不错。“赵无恤回头,笑着对跟在身边的项橐如是说。
  这次攻邯郸,依然是攻心为上,赵无恤当然不是简单地复制四面楚歌,他在刮风的天气里让公输班制作会飞的纸鸢传书信入城,飞得满街巷都是,如今配合着四面歌声,似乎有了不少效果,城内开始应和起来。
  到了这个份上,城内的抵抗之心已经被消解大半了。
  项橐嘿嘿一笑,略有些羞涩地摸了摸自己光滑的下巴,抵达邯郸后,赵无恤便交给他一个任务:帮邯郸籍的降兵写家书。
  于是这几日间,他忙得不可开交,在一群邯郸降卒的包围下,他铺平了公输纸,握着细细的兔毫比,就示意他们可以开始了。
  那些邯郸降卒结结巴巴了半天,就好像他想要说话的人就站在他对面一样。最后,在项橐的百般劝说下,他们才开始说起来。
  期间项橐一边写一边抬头看他们,他们说什么他就写什么,尽量帮这些半字不识的邯郸人把条理理清楚。
  除了写明籍贯和对家人报平安外,信中还在号召邯郸人投降,一旦投降,则战争便可以停止,城内人可以免受战乱之苦,而城外的人也能平安归家,不用骨肉相残。
  等写完后,项橐把信纸给降兵们,他们小心翼翼的捧在在手里,上下颠倒着看,好像一不小心这些篆字就会错位一样。随后众人竟然对他稽首千恩万谢,有的人这辈子,还从未有人写下他们的名过。
  那种感觉,项橐终生难忘!
  ”如此一来,我也算为攻克邯郸出了份力吧。“项橐如此想道。
  大风中,悲歌越来越大,从思乡到厌战,邯郸人在战争中渴望和平,在劳累中渴望休憩。
  ”请成相,言治方,君论有五约以明。”
  “君谨守之,下皆平正国乃昌!“
  赵无恤也打着节拍哼了几句,心中也变得壮怀激烈起来,看来此城之破,不用等投石器造成了。
  他大声对身后众军吏说道:”二三子,破邯郸的机遇到了,就在今日!“
  也不知为何,虽然才到邯郸数日,赵无恤他却喜欢上了这里的慷慨悲歌,他喜欢这片广袤而草莽的平原。
  他决意,要让邯郸,这座在后世几乎就是”赵国“代名词的城池,从今天起就要姓”赵“!(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