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四章:装备换兵员
在武汉仅仅待了三天李国耀就不得不离开了,倒不是李国耀急着回前线,而是军政部要求的。
其实与孔二小姐见面的当天下午,委员长身边的重要亲信王世和就找到了李国耀,言明孔家那位小姐没有看上他,委座虽然也想撮合他们,但是强扭的瓜不甜,所以此事作罢。
另外王世和还通知李国耀,鉴于他们暂七师此次损失不小,尤其是在重武器方面,所以军委会决定给他们配一个山炮营。人员和装备都已经准备好了,等他返回前线的时候就可以带走了。
李国耀知道这是人家对他的“补偿”,因此也没有客气,白给的东西不要白不要。
当然了,由于前线战事不是很着急,而小鬼子也被打惨了,因此李国耀并没有打算这么快就返回前线。
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和云丽莎好容易见一面,想趁此机会好好待几天。
然而令李国耀没有想到的是,仅仅隔了一天军委会就命令他立即带人返回全椒,原因是前线形势有变。
军令如山,不管李国耀多不舍与云丽莎分别,但是当命令下达的这一刻都必须启程。
而云丽莎也理解李国耀,在抵死缠绵了一晚之后,李国耀带着张少林等人到军需部门领了那个炮兵营便启程离开了武汉。
关于军委会调给暂七师的这个炮营,李国耀刚开始的时候还是很开心的,但是当他领到武器装备和人员之后,心情就变得不好了。
国军抗战前夕对所辖的部队进行了调整,由于稳定了长江流域,并且在英美支持下实行了法币政策从而建立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因此蒋在德国顾问的指导下,购进了大量的新式武器,并于36年在成立了陆军整理处,负责抗日准备。
在陈诚拟定的调整师方案中,每个步兵师直辖一个野炮团,加之两个步兵旅的装备,共有步兵炮24门、迫击炮24门、野炮36门。
不过由于国内火炮产量有限,国家外汇捉襟见肘,进口火炮的计划并没有全如人愿得以完成。
但即便是如此,1935年3月,武昌行营还是设立了炮兵整理处,专负整理炮兵之责。此时国军堪用的火炮共有457门,整理时按照炮种统筹编成,并补充器材、马匹。经过改订编制,划一炮种,裁汰老弱。
此外,国民政府在对现有的炮兵部队进行调整外,又编成独立炮兵第十七团及山炮第一、第二、第三营,野炮第四、第五、第六营。
李国耀原以为这次给他的应该是这些新编山炮营中的一个,但是当他领到人员和装备之后却彻底的懵逼了,什么狗屁山炮营,所谓的山炮营仅仅只有4门法制士奈德式75毫米山炮以及6门小口径的迫击炮。
他娘的,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加强炮连,距离一个整编的炮兵营差远了。
唯一让李国耀还算感到欣慰的是这个山炮营的兵员还算齐备,从营长到炮手、观察手全都整整齐齐的,尤其是在看过这些炮兵的名单履历之后,发现这些炮兵都是老兵了。
随后一询问李国耀才知道,原来是不久前军委会又对各战区的炮兵进行了调整。先是将从德国买来的24门十五公分榴弹炮编成机械化重炮兵一个团,番号定为炮兵第十团。一切运动、指挥、观测均以汽车拖引,成为国民革命军中最新式的炮兵部队。
同时,又将第三十二师所属炮兵团划出,改编为独立炮兵第九团,辖野炮、重迫营各1个。不久,将野炮营划归师属炮兵,而将重迫营与独立重迫第一、第二、第三营,合编为独立步兵炮团。
又将广东省所属的28门法制士奈德式75毫米山炮重新编成炮兵第九团,又将部分炮兵部队连武器装备和人员全部调到武汉接受整编。
而李国耀麾下的这个山炮营所有的官兵原来全都是隶属于粤军,不久前才被调到武汉的。
只是当这些炮兵被调到武汉之后,武器装备却被中央军调走了,而他们则是被告知将会转为步兵,并会以他们为基干,补充一部分新兵组成一个新兵团的。
但就在他们准备前往第九战区报道的时候,突然又接到了上峰的命令,要他们到后勤部门领取装备,于是一个“崭新”的山炮营就这样出炉了。
得知事情的缘由之后,李国耀只能长长叹了口气,这事儿他还能怎么说,显然是上面觉得孔家小姐驳了自己的面子,然后准备用一个山炮营补偿自己,但是眼下到处都在打仗,不要说是山炮这种重武器了,就算是迫击炮都非常的紧张,因此只能临时弄这么一个缩水版的山炮营给自己。
说白了老蒋就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什么山炮营不山炮营的人家真的没放在心上。
不过对于李国耀而言,什么装备不装备的无所谓,反正这几次作战他们缴获的山炮野炮着实不少,但是暂七师却缺乏专业的炮兵。
之前炮兵都是由倪志亮指挥,后来则是由杨乐指挥,但是这两个人都不是正规班科出身的炮兵指挥员,只能说能使得来炮,仅此而已。
但是这次调给暂七师的这个炮营却又三百多号真正的炮兵,从营长朱建生,营副张卫华以及各连排长全都是正规班科出身。
而且这些军官士兵都是在炮兵部队服役超过三年的老兵了,因此在李国耀看来,这些兵员可比那些装备宝贝多了。
尤其是当李国耀看到那个军需处长在战士们领取装备的时候一脸的肉疼,随即和那个军需处长做了一个交易——拿装备换兵员。
简单地说,军委会给他的那个山炮营所有的装备他都不要了,只需要后勤部门再给他两百名炮兵就行了。
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因为军委会给他准备的哪几门山炮实在是让李国耀看不上眼,都是十几年前的老古董了,威力小不说,弹药还难以补充,说白了就是鸡肋。
而且这几门炮实在是太重了,想将它们弄回前线,实在是有点麻烦。
再加上暂七师确实是缺少炮兵,因此那这些破烂玩意儿换一批合格的炮兵,这在李国耀看来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
听到有这好事儿,那个军需处长当即同意了,4门山炮6门迫击炮换两百人,这买卖不亏。
于是双方很愉快的达成了共识,武器装备李国耀一样没带,却领了500多名炮兵离开了武汉。
不过有了这五百多人,李国耀返程的速度慢了很多。
来的时候他们都是乘车前进,但是回去的时候车辆明显不够,因此只能轮流乘车。
但鉴于第三战区长官部一天三封电报的催促,李国耀只能让炮兵营长朱建生和营副张卫华带人在后面徒步前进,而他则是带着三辆车子和百多名警卫队成员星夜赶往合肥。
只是李国耀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返回前线的同一时间,一场针对他的阴谋悄然开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