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1章 科技就是战斗力(下)

  “ ()”
  “首先介绍的当然就是这套微型红外/微光夜视设备。”谭振华指着头盔的左面一个可以上下翻转的小小圆筒说道:“丁师长你看,这台设备由“矩阵”实验室与华夏光电联合研制,能够在红外或者微光两种工作模式下自由切换,具备在600米范围内探测到人体的能力,它通过导轨及魔术贴安装在头盔的左上方。”
  接着,谭振华把头盔转了个方向将另一面也展示了出来接着介绍道:“这里安装有一台单兵数字式单边带通讯终端,具备基于“Fuzzy”规则的跳频技术,由于是单兵设备,受体积重量所限,目前仅能做到每秒5120次的频率捷变,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过,这已经比目前我们华夏普遍使用的军用单边带通讯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强了很多。”
  一说这个,丁伟的脸色顿时微变,他身后的叶飞叶大参谋长顿时想起了那如魔音灌耳般的“逗你玩”,脸已经黑得能滴出墨。
  现代战争,战场通讯可是非常重要的战术保障体系之一,在本次演习中,“蓝军”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电磁控制管理能力,更对“红军”方面执行了“惨无人道”的电磁攻击,在对手的战场指挥通讯频道里放相声,尼玛能想出这损招的人良心得有多坏……
  谭振华不由自主地扯了扯嘴角,勉强维持住了脸上的一本正经,接着说道:“单边带通讯技术和跳频技术都是非常成熟的军用通讯技术了,特别是跳频技术,它将一个宽频带分割成若干窄频带,通信收发双方按照事先约定的跳频图案同步地进行跳变,以达到抗干扰、防泄漏的目的,而在我们华夏,最大的军用单边带通讯产品生产企业就是宁都的4714厂,事实上,摆在你们面前的这台单兵数字式单边带通讯终端就是“矩阵”实验室与该厂联合研制的,不过呢,对比以往的产品,性能有了极大的改善。”
  他说到了这里,顿了顿,看了三位访客的脸色一眼,摇了摇头道:“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存在什么泄密的事件,实际上不需要那样做,因为这完全可以用技术手段达到目的。”
  接着,他解释道:“与最原始的定频调频/调幅通信相比,跳频通信是一项巨大的技术进步,其基本原理是,在同步且同时的情况下,收发两端以特定型式的窄频载波来传送讯号,对于一个非特定的接收器,这个频率不断变动的信号会被当成是脉冲噪声而被接收器的滤波电路去除,因此,只要第三方不清楚载频跳变的规律,这种通讯就比较隐蔽也难以被截获,所以这种技术一出现,立刻就成为了军用通讯设备的首选。”
  “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应的对抗手段也在最近这几年发展了起来,我在米国读书的时候,就详细了解过米军对这方面的研究,而叶参谋长在战场上遇到的情况,就是米国人的研究成果之一。”
  虽然丁伟、林波和叶飞都不是技术兵种出身,但出于对这种战场新鲜事物的探究欲望,他们还是对这个话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由跳频系统的工作原理可知,任何外来干扰,只有当它的频谱落在有用信号的瞬时带宽内,并且干扰功率足够大时,才可能对有用信号的正确接收造成影响。因此,对于处在跳频信号某瞬时带宽内的跟踪干扰,只可能对这一瞬时有用信号的正确接收产生影响。”谭振华继续着自己的解释道:“由于当前的技术局限,华夏大量装备的标准单边带通讯设备采用的是数字、模拟混合电路,工作在常规跳频模式下,跳频“码序列”是基于m 序列、M序列、RS码等设计的“伪”随机序列。之所以要称为“伪”,是因为它其实还是事先编制的,有一定的编码规则,这些“伪”随机码序列通过移位寄存器加反馈结构来实现,结构简单,性能稳定,能够较快实现同步,汉明相关特性也比较好。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当存在人为的故意干扰时,这些序列的抗干扰能力就比较差,而实现这种干扰最典型的手段就是对“码序列”进行预测后进行跟踪干扰,也就是“蓝军”在演习中采用的手段——监测并掌握“红军”的电磁频谱特征。”
  “蓝军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在蓝军的装备序列中,已经完全淘汰了模拟设备,而全数字设备与模拟设备之间的差距,就像“59式”与“88式”坦克之间的差距那么大。”谭振华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后解释道:“在应用了全数字电路后,“蓝军”方面具备了较强的电磁情报主动性,通过大规模诱导“红军”进行战场通讯的方式,成功收集到了海量“红军”通讯设备的频谱特征,在有了海量的基础数据之后,“蓝军”就能够以C3I指挥系统中的主计算机超强的算力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对编码规则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测,而我们知道,以模拟电路为主的通讯设备,在应变能力上是比较差的,它基本只能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规则来做有限的调整,这就给“蓝军”实施有目的电子干扰带来了足够的操作空间,“蓝军”还装备了可以在空中实施大规模电子干扰的成套装备,并在接触战即将打响之前,成功实施了这一作战计划,彻底切断了“红军”师级指挥部与各级作战单位之间的通讯联系,而我个人认为,这才是演习中最重要的胜负手。”
  三位听众默默点头,确实,相比坦克大炮直升机这些“硬货”武器,“红军”与“蓝军”差距最大的,就是对战场制电磁权、制信息权的控制力,别的不说,就看眼前这顶单兵头盔就知道,“蓝军”为了在这方面领先花掉了多少血本——他们甚至将这种看起来绝不便宜的电台装备到了每一名士兵!
  “装备到了每一名士兵的,还不止夜视和通讯设备。”谭振华又拿出了一个小小的,带着天线的小盒子道:“蓝军的每一名士兵、每一台车辆上,都携带了这种微型信息终端,这台终端上内含GPS信号接收系统,通过这台设备,他们能够实时知晓自己当前位置的经纬度,配合事先录入在信息终端内的数字地图,他们对自己身处的位置和周边的环境以及敌人的部署了如指掌,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他们绝不会在战场上丢失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丁伟接过了这台小小的信息终端,拿在手上掂了掂,又对着上面大大的屏幕把玩了一会儿后问道:“这也是咱们华夏自己制造的设备吗?”
  谭振华耸了耸肩膀道:“严格来说,并不是,这是米国苹果公司于1993年推出的消费级掌上电脑,名叫“牛顿”,“蓝军”装备的是经过特别定制的版本,不过呢,它采用了我名下一家位于伦敦的名叫ARM的公司研发的CPU构架,CPU、内存和闪存由我名下的 “华芯微电子”代工制造,而整机则由另外一家我名下的企业“富士康”进行代工组装,操作系统采用的是“矩阵”实验室授权的精简版“iDoor”系统,嗯,要这么算起来,这东西算是咱们华夏自己制造的,也没差太远。”
  丁伟默然半晌,终于长叹一声道:“谭博士,我这回真的服了,你说的不错,科技,就是战斗力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