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 航发穷三代

  “ ()”
  和刘大想深聊了一整天的谭振华这才发现,原来,自己还是低估了要搞一台航发所需要的投入。
  先不谈要搞定一台航发上那数不清种类的各种金属、非金属基础材料所需要投入的海量研发资金,也不提这种需要超级精密制造的机械设备所需要的各种工艺、专用工装夹具、专用设备的投资,就单说测试一项。
  由于至今为止,人类尚不能对航空发动机各部分的工作机理做出一个准确的数学模型,目前全世界的航发研制,都处在一个以经验数据和经验公式推导的阶段,这也就造成了,这玩意的研制过程,与其说是通过严谨的计算推导而来,不如说是依据大量的实验数据积累而来。
  是不是看着眼熟?
  对,同学你理解的没错,目前,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更接近于一门实验科学。
  既然是实验科学,那就少不了一个重要的环节——试错。
  公认的蓝星航发领先者米国是这么说的:“今天的试验是为了明天的飞行”。
  这句话可不是芊之羽杜撰的,而是挂在了米国阿诺德发展试验中心(AEDC)墙上的大幅标语。
  而在米国航发研制流程体系中,这句话存在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一句标语口号。
  按照他们制定的标准,在一台航空发动机的完整研制流程时间表中,花在发动机试验上的时间约占总研制时间的70%以上!
  这也就是说,一款新型发动机投入使用,要进行十几万小时的试验,而且在实验过程还需要不断排故改善、完善设计,以达到最佳的设计工作状态。
  所以在航发这个行业内也经常讲一句话:“航空发动机是试出来的”。由此可见试验对航空发动机的重要性。
  发动机试验的根本目的就是测试并提高其性能、操作性、耐久性,而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这些试验的种类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
  按发动机研究的物理过程区分,有点火、启动、超温、超转、加减速性、耐久性、环境适应性、减少污染以及降低噪声等试验;按发动机组成分区分,有整机试验、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加力燃烧室、喷管、调节系统和附件系统等试验,且每个部件又有多项试验,如压气机的性能试验、容忍畸变能力试验、喘振裕度试验、压力机流场动态测量和进口整流叶片多级可调功能试验等;而按最终目的区分,又可以分为研究探索性试验、新机或改型试验、批产常规试验等等等等,总之一句话,光把这些试验做完,没个十年八年的都不能够。
  这也是一台航发从立项到最终可用、好用,需要漫长时间的原因。
  从这些名目繁多的实验就能看出,研制一台航发,需要投入多少钱。
  这也是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纪,全世界那么多的国家,号称工业国的也有G20,但真正能独立研制航空发动机并成功生产实用的,就只有联合国五常能做到。
  当年的以萨,在不择手段拿到了全套的高卢航发图纸之后,也仅仅是在仿制出了一些拙劣的作品后无奈放弃,最后还是买了米国货,就算强如罗罗,也曾经被一款发动机不太顺利的研发,折腾得破产。
  而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真正能建立完整航空发动机谱系的,目前也只有米国和苏俄。
  至于原因么,太简单了,因为只有这对号称“世界两极”的争霸对手,才有足够的动力、人力、时间、财力来烧这个发动机。
  所以刘大想才会在开始的时候对谭振华说了那番话,在他看来,谭二公子就算再有钱,号称富可敌国,进了这个坑,那也难免“航发穷三代,试验毁一生”的结果,他的提醒纯粹出于好心,不想坑了这位看着不错的小兄弟。
  至于那些在穿越小说中以一己之力搞定航发技术的那些个,大家当个笑话看看就好,属于嘴上又没毛、脑子里也没有任何工科概念的小家伙们随便意淫出来的玩意。
  不过谭振华是这么向刘大想解释的:“刘总工,我虽然对航发是个门外汉,但也知道一些航发研制的艰辛和投入的巨大,所以我做的,并不是从头开始研发一款全新的航发,我觉得那应该是国家投资、你们执行的使命;而且,参照西方世界先进国家的经验,那需要从核心机的预研开始,一步步地推进,这种完全正向的研究,没个二十年都不可能弄完它。当然我也知道,从科研积累的角度考虑,我们华夏也有必要走完全走一遍这个流程,这样对我国航发未来的发展是有巨大好处的,不过——”
  他说到了这里,顿了顿,换了一副非常不客气的语调道:“不过这与我现在想做的事并不矛盾,刘总工你也知道我国目前航发的现状,说不客气点,就是因为三机部在航发这个项目的决策上总在打好基础与急功近利之间摇摆不定,结果弄到现在,是两头都没捞着。你说说看,除了手里的这个“斯贝”,我们还能拿得出一款接近世界最新技术水平的发动机么?而且就我所知,在我们已经有了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可用的涡扇发动机之时,我们的做法居然不是吃透它的技术继而在其上发展,反而是又开了一个新的“涡喷”型号立项,说实话,对这点我是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的!”
  谭振华最后望着刘大想微微有些涨红的脸总结道:“刘总工,可能你认为我说的是外行话,但以我一个生意人的角度来看航发,我首先考虑的,就是用最快的速度将手头现有的资源以最小的代价进行整合以换取最大的利益。既然我们有“斯贝”,那我就会想尽办法,将它的剩余价值榨干。刘总工你在罗罗也待了不少时间,应该知道,他们公司就是用这台已经不算先进的发动机玩出了多少花来,衍生出了多少个型号,又卖出了多少台去,就算到现在,对于现在的罗罗来说,“斯贝”已经到了生命的末期,他们还能将技术卖给我们,再挣上最后一笔,说实话,他们这种脚踏实地的作风我是很佩服的。”
  话虽激烈,却不是无的放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