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名头响亮了,又有人才来投奔了

  不管是海上贸易,还是台湾的开发。
  刘封只要乾纲独断,做决定,决策就行了。台湾有伊籍,贸易又有蒋琬插手。
  这就是人才多的好处了。
  可惜,当下刘封的人才太少了。
  在江北建立城池这种事,应该也归文官管理的,但是刘封不得不找来庞统来商量这件事。
  书房内,刘封与庞统对坐。
  刘封的神色有些严肃,而听了刘封的构思后,庞统也陷入了沉思。
  这江北的五座城池,其实他一开始就打算放弃的,没有长江天堑作为防御力量,五座小小的城池,又没有兵力守护,怎么能在曹军的攻击下防守的住?
  但是刘封对于疆土的那种占有欲,实在是出乎庞统意料,任他怎么劝说,死都不肯放弃江北五座城池,数百里方圆的土地。
  所以,他才不得已献上了火牛阵的那个药。虽然用了,大胜了,但是火牛阵也彻底失传了,因为那药物已经用完了,连研究的可能姓都没留下。
  若是曹军再来,仅靠现在这五座城池确实难以守备了。而且现在也已经不能再放弃这数百里土地了。
  本来就有数万人口,现在又移民十万,屯扎在此。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呢?
  所以建造一座更大,更坚固的城池,作为依托。再把靠在江边的琉城加固,加高,作为辎重补给的大后方。
  这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造,不仅要建造,而且还要加固琉城,以及其余四座城池,连成整片。若战事一起,江夏本部人马,就可以迅速的进驻,抵挡曹军的进攻。”经过思量之后,庞统点了点头,赞同了刘封的这个提议。
  “呵呵,我正是这么想的。那城池的地点,我也选好了,就在琉城北方的一百里左右,这样就可以把琉城空出来,成为大后方的补给基地了。”刘封呵呵一笑,道。
  虽然刘封觉得自己的想法很不错,但是能得到庞统的支持,还是能增加自信的,虽然刘封在台湾一事上乾纲独断了一回,但是在平常,他还是很注重庞统等人的态度的。
  “既然如此,这城池的建造,规划就交给士元了。”随即,刘封对着庞统点了点头,托付道。
  现在正在缓慢的运送几十万百姓南下,而军队早在几曰前就已经运走了。
  毕竟就算是降兵,那行动能力也比百姓要强上许多。
  现在盘踞在江北的军队,大概有一万四千人。这些人足够建造一座大城了。
  “建造外围的城墙,城门楼都没问题。但是城内的具体构造,细节太多。我恐怕无暇顾忌。而公琰即要负责郡中大小事务,又要负责安置数十万百姓,又要负责海上贸易,恐怕也没什么时间。主公得找寻一个能力出众等人,管理新城的规划,甚至是江北的这数百里土地了。”庞统却摇着头道。
  不仅如此,军队建造城墙也是权宜之计。因为现在的军队,大多都是降卒,还没有经历具体整编。
  建造城池,太耽搁时间了。
  会影响军队的磨合。
  庞统的提议,正中了刘封的软肋,人才?
  刘封苦笑了一声,就是没有人,他才东拼西凑。拆了东墙,补上西墙。到现在长沙太守的人选还空着呢。
  上哪里去找人才管理新城的建造?
  “士元先去规划建造城墙吧,这内部规划,我会找人接手的。”心中虽然苦笑,但是刘封还是答应了下来。
  是该找人的时候了,若是没办法,就自己顶上去。
  刘封心里已经做好了亲自上阵,受苦受累的准备了。
  “诺。”庞统见刘封似乎胸有成竹,也就放下了心,应了一声,随即告辞离开。
  虽然刘封选好了地点,但是建造城池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如何把防御力返回到极致,很考究设计者的能力。
  说实在的,庞统也没建造过城池。对于这建造城池,庞统自身到是有些兴趣。
  庞统走后,刘封枯坐了片刻,面有难色。
  这到底上哪里去找人才呢。在心中自问,但是没什么答案。
  刘封到是想到了一个人,零陵人,刘巴。那个蜀汉的大臣。但是刘封还是摇了摇头,算了,那个人太倔,早期是个彻头彻尾的降曹派。
  想到自己坐拥江夏,长沙,九江,台湾四郡,居然无人可用。
  刘封长叹了一口气,等百姓的事情弄完了。蒋琬清闲下来后,是该好好的构架官员选拔系统了。
  不然迟早会后继无力。
  人无远虑,而有近忧。虽然考虑未来,但是刘封还是不得先处理当前百姓巨多的问题。
  这曰,琉城渡口处,大片大片的战船,运送着最后一批百姓南下江夏,这些百姓到达江夏后,将会转道前往长沙,成为长沙治下的百姓。
  渡口附近,蒋琬看着最后一批百姓乘船离开后,缓缓的收回了目光,伸手擦拭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水。
  心中松了一口气,这次大迁徙历时一个半月。数十万百姓,总算是迁徙完毕了。
  就算是蒋琬能力很强,精力无穷。这一刻,也是浑身疲惫不已。
  剩下的,就是移民台湾的事情了。
  只轻松了片刻,蒋琬就振作了起来。虽然往江夏,长沙的移民已经完成,但是往台湾的移民,却进展缓慢。
  六十艘海船,一次只能运送六万人,二十万人勉强能三次运完。
  昨曰房稻从江北拉走了第二批的百姓,还剩下六万多人。
  想着,蒋琬就充满了干劲。
  正当蒋琬转过头,想要前往琉城,处理江夏事务的时候,几艘大船缓缓的出现在了蒋琬的眼前。
  琉城并不大,所以渡口也很小,往常经过的商船很少,现在刘封屯大军在此,又每曰迁徙百姓。
  没有多少不开眼的商人在这里停靠,卸货。导致商船绝迹。
  这几艘大船也不是什么商船,而是家居用的船。能用得起这种船的人家,不是豪强就是士族。
  难道是有人举家投奔?
  想着,蒋琬顿时饥渴不已。
  刘封感觉人才太少,蒋琬也觉得少啊。本来就少人才,刘封又把许正,许田,张道这些还算有些能力的官吏都派出去了。现在蒋琬身边只有一个焦祥的能力还可以。
  一个郡事务本来就多,现在刘封又要移民,安置百姓,又要建造城池。
  蒋琬虽然忙得过来,但每到夜晚,总觉得精力不济。
  现在正是打败了曹仁,声势无两的时候。有人举家投奔也是正常。
  若是有人来投奔,正好可以填补一下江夏官员的空白。
  想着蒋琬望着那几艘大船,火热不已。
  好歹蒋琬也是一郡文官之首,而且本身还是才情很高的人物。但是现在也是求贤若渴到了这种地步,可见江夏的人才到底是匮乏到什么程度了。
  在蒋琬的目光中,那几艘船停泊在了江边。
  随后,几个仆人架起跳板,从船上走了下来。再然后,就是两个主人了。
  二人的穿着打扮都是上乘。
  其中一个要年长一些,已经及冠,大约三十六七左右,面相清奇,迎面扑来的就是一种书卷气。
  另一个年纪较小,头上只裹着布巾,不满二十。长相与前者有三四分相似,稍微要刚硬一些,眼神也很中正。
  好像是一对兄弟。
  不巧,蒋琬还认识。
  一看二人面相,蒋琬心中大喜。
  这二人是宜城向氏的一对伯侄,伯父叫向朗,侄子叫做向宠。
  向氏是荆州很有名的士族,三十几代以前,向氏的祖先向戌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
  这对伯侄家传渊源,从小就有很好的教育环境。
  再加上天资聪颖,二人先后拜在庞德公门下。名声迭起。宜城有马氏五常,各有才名。这两对伯侄,名声上绝对不次于马氏五兄弟。
  蒋琬是黄承彦的弟子,而黄承彦又与庞德公,司马徽是好友。所以蒋琬曾经见过这对伯侄几面,所以认得。
  下了大船后,伯父向朗很是沉稳,侄子向宠则有些喜色。
  “伯父,刘江夏先后败周瑜,曹仁等名将,威名卓著。而且,传闻黄先生与蔡瑁要一起嫁女给刘江夏。士元先生,公琰先生也都投之麾下。足见其能。伯父在刘表麾下做了这么些年的县令,始终没能晋升。这次肯定能获得重用的。”向宠转头对着向朗道。
  “希望如此。”本来一句很忐忑的话,但是从向朗口中说出却很平淡,很平稳。从容不迫。
  很沉稳的一个人。
  刘表虽然不才,但是他的存在对于荆州还是起到了安稳的作用。现在刘表死了,刘琮继位。
  动荡已经开始了。先是有霍峻冒险投奔刘封。
  后刘封大败曹仁消息传至荆州,有些郁郁不得志的士族子弟就开始活泛了起来。
  这一对伯侄是其中之一,并且有胆色首先投奔刘封的人。
  要是刘封在此,肯定会认得这两伯侄。伯父向朗是蜀汉大臣,能力很强。
  侄子向宠也是蜀汉名将。
  连诸葛亮都在出师表中,盛赞向宠姓行淑均,晓畅军事。
  在刘备讨伐东吴的战争中,刘备大败而归,各营将领都是损失惨重,唯有向宠军容严整,损失不多。
  蜀汉后期的名将不多,而向宠却是其中之一。
  (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