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扬中也要读书人
走在还没有干透,就又遭遇了洪水侵袭的大坝上,杨司锋也是思绪连篇。
跟在中年汉子的身后,杨司锋并没有多话,只是不时的打量一下眼下洪水中的扬州。
眼里是一片汪洋,还有许多在洪水中坚守的人们,但是,没有看到洪水后人们脸上的惊恐,似乎所有人都在按部就班的做着自己的事情。
杨司锋脚下是一道四五丈宽的泥坝,泥坝上分布着大大小小许多的茅屋,虽然雨水已经浸透了许多茅屋,可仍然可以看到许多村落的刍形。
视线远处,也是一道这样的泥坝,泥坝上面,也有一些村落的样子,还有一些在洪水中抢险救灾的百姓们。
在两道泥坝之间,是一片浊黄的,宽逾几十丈的滚滚洪水。
杨司锋记得,两个月前他初登这片沙洲的时候,这里都是一片平坦的草地,可瞧瞧眼前的情形,似乎和自己当初见到的完全不一样了,打量了一眼之后问道:“这两道坝,都是你们自己建起来的?”
“是啊,是啊”,中年汉子忙不迭的点头称是道,”还好我们宋大人早有先见之明,说是这里靠近江水,就算平时没事,可也得未未绸缪,得预防着下雨的时候有个退身之所。所以,他组织了大家,修建起了这两道堤坝起来住人。有的人不知情的,把房子搭在了堤坝下面的平地上,宋大人还亲自带人把他们给拆了的。当时他们还卖了宋大人管得太宽。现在这会他们一定不敢骂了,要不是宋大人让他们搬到坝上面来,这会他们就全家人都住在水里面了,有没有命都还另说。”
这一幕让杨司锋隐隐的有些熟悉。
他记忆中,无论是围海造田还是围湖造田,或者是围河屯垦,大家都是这么干的。
房子都是建在填高起来的堤坝上面,田地却是在堤坝下面的平地里。当然,平时不涨水的时候,田地里自然是没有什么事的时候。可一旦涨起水的话,就算洪水把田地给淹没了,至少人也是安全的。
自己当初在梁山的时候,貌似也是这么干的。这么说来,宋江去梁山看的时候,真的不是去喝酒吃饭或者是送礼的,是真的看了一些有用的东西的。
终于见到了宋江了,只见他满身泥污,混迹在一群农夫们当中,披着件蓑衣,手上也扛着把锄头,也和大家一起在加固堤坝。
若是其它的官员在此的话,一定会指责宋江这样有侮斯文,大宋朝清高无比的官员,怎么能和一群泥腿子混在一起。
可杨司锋却觉得,这样的官员才接地气,才真的是和老百姓一体的好官员。而不是象某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官员们,哪怕是偶尔装模象样的下个乡,都需要套上鞋套,还得有人专门给他们打个伞的。
可惜了,杨司锋没能带个相机来穿越。若是有的话,他一定要把这一幕拍下来,然后放给那些朝中大员,甚至赵佶去看,然后告诉他们:“这才是我们大宋朝应该有的官员,这才是老百姓们喜欢的官员。我大宋朝若是能多几个这样脚踏实地的官员,还要怕什么蛮子胡人?不要总指责说老百姓们仇官畏官什么的,你他丫的都不和人家站在一起,怎么能要求人家和你手牵手还心连心?”
至于那些娘炮嘴炮一般的官员,还有那文青范的李彦之流,杨司锋此时连想都懒得想他们,他们若是敢来到这里吟弄风月的话,杨司锋一定会指着他们说:“滚你丫的,哪里凉快哪里凉快去,咱们老百姓们才没有心情听你们无病呻吟。”
而他也可以相信,这个时候老百姓一定是会支持他的。
“大人,你怎么地来了,”还是身边的人提醒,宋江才看到杨司锋过来,挤出人群,锄头去仍握在手中,凑过来道。
“大家都吃苦了,宋知县,干得不错,本官很满意,你放心,你干的事情本官都看在眼里,本官不会埋没你的功劳的。”杨司锋满意的点了点头道。
对于宋江,杨司锋是吝于表扬的,可是,这个时候他对宋江的表现无可挑剔,哪怕他再不喜欢宋江,也找不出人家的错漏了。
“下官曾经是罪臣,这么些天来,一直想要替自己赎罪。下官也不图有多大的功劳,大人能给下官这个机会,还能认可下官的作为,下官就很知足了。”宋江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了,听了杨司锋的话语,居然有了些小小的动容。
“好了,扬中上上下下几万人,也不差你这双手这把锄头了,收拾一下,和本官说道说道吧,你们现在怎么样了。”杨司锋现在最为关心的,当然是他们的人员伤亡情况。
来自和平时的他,最见不得死人的情形了。
虽然杨司锋还没有软弱到见到杀猪杀牛就晕血的地步,可是,他来到这里之后,还真的没有亲手杀过人。这些都是他治下的百姓,就算是不认识的人,他也不想见到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因洪灾死掉。
“那谁,这里你盯着点,一定要把这道口子守住,还有,盯着孩子不能乱跑,若是出了一条人命,本官拿你是问。”宋江唤过一个中年的穿着衙役服装的汉子道。杨司锋仿佛记得,这应该还是宋江从楚州带来的一名厢兵。
看样子,对许多人来说,衙役这份固定的差使,相比一个混吃等死的厢兵,还是更有诱惑力一些。
如今的济宁,除了必要的用于维稳的厢兵,不过是两个营一千的兵力之外,其它的厢兵都有了各自的正当职业了。朝廷少拔付钱粮了,厢兵们的日子也好过了,似乎是皆大欢喜的事。
然而,尽管是一件好事,如今也只能在济宁境内推行,张叔夜不敢动,其它的地方也不会主动的去学,因为,这真的是会动许多人的饭碗的。要不然,宋朝这么有钱,老百姓们却过得那么艰难,钱都去了哪里去了?
几乎八成的税赋收入用来养兵去了,然而大宋的军队的战力也就这样,钱都去哪里了,不用脑袋想就都知道了。真心说,有群鲨鱼他们就是不顾吃相的。
有时候杨司锋就是想,希望通过变革的办法,看样子是没办法让那些吃惯了兵血的大鲨鱼们收手的。可能还真的有一场浩劫才行,尽管从情感上来说,他一点都不愿意接受。因为如果真的有浩劫的话,有钱人他们有的是应付危机的办法,吃苦受累的,还是普通的老百姓。
宋江领着杨司锋走了一段路程,来到了应该是如今的扬中唯一的一栋砖瓦建的院子前。
才走到门口,就听到一阵闹哄哄的声音传来,再走近了一看,便看到孩子哭闹的,女人喝斥孩子的声音,不绝于耳。
“大人,让你见笑了,如今扬中就这一栋不漏雨的房子,所以把女人和孩子都叫了过来,”宋江一脸惭愧地说。
“你做的是对的,本官知道你们已经努力了,勿要为此事挂怀,”杨司锋不以为意地摆摆手。
宋江带着杨司锋进了院子,一路上不少妇人们看到宋江经过,都会点头笑笑打个招呼,可是见到杨司锋一脸严肃的样子,又赶快闪到了一边。
宋江喝开了几个打闹的孩子,领着杨司锋进了角落里的一间屋子,等杨司锋进去之后,宋江继续惭愧地说:“如今也就下官能住上这么不漏雨的房子了,其它的百姓们还在淋着雨水,都是下官的无能。”
杨司锋匆匆瞥了一眼,不过二三十平的房子里,除了一床一衣柜外,就是一张桌案,一个书架,书架上还摆放着一些书,看来这就是宋江的全部家当了。虽然他才初来乍到,家眷估计还在老家,可这日子也确实是够清苦的了。
宋江也不可能是在做秀的,他又不知道自己会过来。
“如今我扬中,共有八千一百二十三户,计五万三千二十六人,虽然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但好在这里是沙洲,没有岩石,也没有巨木,所以造田还是极容易的。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垦出了近十万亩田地了。如果不遭遇这场大雨的话,今冬我们实现粮食自给,完全是没有问题的。”宋江开始了自己的叙职报告。
“然而,这雨水来得在突然了,还是我们没有足够的经验,我们播下的秧田都被雨水淹没了,如果都淹死的话,也不知道重新播身还来不来得及。”宋江面带忧色地说道。
“希望这洪水快点过去吧,实在不行,也只有从扬州或其它地方调集秧苗了,总之,大家好不容易开垦出来的荒田,总不能让它在那里长草。”杨司锋也是无力地说道。
场面沉寂了一会,在天灾之前,人类就是这么的无奈。
“大人,我还有一个请求,”宋江突然抬起头来道。“下官去过梁山,见过读书人管理各乡保的情形。下官可不可以要求,大人也派一些读书人来我扬中充当保正,咱们扬中的读书人太少了,要是多一些读书人在这里,可就好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