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 一副偈语
“十亩地,还只能收两成粮食。別驾,这丰年还好,可要是到了灾年,百姓田里颗粒无收,如何是好?”
方丈旁边有个主事,一脸不满地道:“別驾,十亩地太少了一点,咱们大王庙不仅要养僧人,还要养那些居士。每月初一、十五还要施粥,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大王庙还接济周围乡邻。”
“到了灾年,百姓连自己都养不活了,又怎么来养你们僧人?”陈初六摇了摇头:“再说了,你们还不是有那么多香火嘛?你们买田买地,还不是钱攒着花不出去嘛?”
方丈拿着念珠笑道:“阿弥陀佛,別驾说笑了,贫僧以及僧众,侍候青灯古佛,吃斋念经,哪有什么闲钱,去买田地啊。只不过,是有香客买来土地,拿来当成还愿的谢礼。”
“我知道,那前不久在阳曲县衙,有个……呵呵,假造地契都用上了。”
“別驾慢说。”方丈又念了一声佛号道:“僧众里面也有害群之马,宵小之辈,这是贫僧不查之错。但贫僧不查,佛祖自然有查,于是就让他去了县衙,被別驾惩治。”
“原来如此。”陈初六高高拿起,低低放下,道:“既然佛祖有灵,已经查明了,那大王庙肯定是没有了假造底气了。”
“没有,自然是没有。要是今后再查出来有,贫僧愿就地坐化,下阿修罗地狱。”
“普广禅师,言重了,言重了。”史才良在一旁摆手道:“大家都有难处,还是不要相互为难的好。官府治理得好,百姓有钱,你们香火也旺盛,要那些田地做什么?官府治理得不好,百姓流离失所,香火定然萧索,你们就算有了田地,又有何用呢?”
麴学文也是笑着道:“就是嘛,你们这些和尚,有没有儿子,难道还想攒下百十亩地,传给后辈儿孙不成?只要你们能服从官府的管理,今后害怕没钱嘛……”
史才良、麴学文两个人,和陈初六有些心隙,可他们毕竟还是当官的,怎么来说,算是“仕人”阶级,士农工商中唯一合法的剥削阶级。可这些僧人不在士农工商中,是出家人,他们居然也想剥削,那其实是和士人阶级抢夺利益。麴学文、史才良作为本地官员,就算不喜欢陈初六,也不会帮这些僧人的。
“別驾,难道就不能多加一点了?”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有讲,世间有四恩,一曰父母恩,二曰众生恩,三曰国王恩,四曰三宝恩。”陈初六淡淡地说到,那方丈和一众僧人皆是诧异,上下打量一番陈初六,可想不到他能信口拈来佛经。
只见陈初六又道:“说到报恩,凡是能互助增益的因缘,都要顺其所需而为之资助。或尽忠立孝,济国治家,行谦让之风,履温恭之道,敬养父母,成第一之福田,承事尊贤,开生天之净路。汝等若是能答应这个,就是报王恩。”
“未曾想別驾对佛法也有钻研,贫僧实在佩服。既然如此,贫僧只好再退一步了。別驾,再添一点,每位居士、沙弥也能寄五亩地,这不多吧?没办法,不吃饭饿肚皮,贫僧不能持。”普广回到。
“行,我答应你。”陈初六点点头,方丈以及僧人顿时笑了。
“那贫僧就多谢别別驾了。”
“慢着,你既然要求添一点田地,那本官也得加一点要求。”陈初六开口道:“你们要帮本官劝本地士子,听从官府命令,到时候前来参加本官的文会。”
陈初六知道,这大王庙藏了不少田地,想要一个个查出来,那就把人得罪得太彻底了。反正也不能查出来,就拿来当成自己的本钱和别人的谈判。
“行,贫僧能答应。”方丈没多犹豫,答应了下来,随后起身,带着笑意道:“別驾真是妙人,贫僧真想和別驾交下朋友,探讨佛法。”
“本官对佛法理解十分粗浅,应由普广禅师指教才是。”陈初六笑着道:“刚好,本官拈得一偈语,普广禅师可愿赐教?”
“岂敢岂敢。”
“这么久了,下官还不知別驾对佛法钻研如此之深。”麴学文又是讨好道:“別驾学识渊博,下官真拍马不及。”
“呵呵,”史才良在一旁干笑了两声,对旁边的人呢喊道:“速去取来文房四宝。”
史才良亲自为陈初六研墨,只见陈初六提笔便在纸上写下了四句:“百千万劫难遭遇,愿解如来真实义,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嘶……
这四句偈语,屋内众人甭管出家的还是入世的,看了都是频频点头,嘴里默念着:“‘百千万劫难遭遇,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两句遣词立意,没有脱离平常偈语古板的格局。可这后两句,真是奇峰突转。”
“好一个‘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只此一句,可为佛门传世之句。这一句,不仅佛法造诣高深,而且也极像一个世俗之人所作,真到处千百年的两难之感。”
“別驾何以想到这一句?”方丈揣着敬意问道。
“父母在,不远游。家父家母在汴京,这已经有小半年没看见了,自古忠孝难两全,正是‘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陈初六长叹一声,屋内众人都仰天含泪。麴学文、史才良二人,更是如此,他们也有老母在家呀。
在大王庙礼佛之后,陈初六又赶回了阳曲,迅速通知徐良骏,连夜赶制新版报纸,把今天说的这些收买民心的话,全都印在上面,迅速印发出去。就是可惜不能拍照,不然陈初六还要合影留念。
不论是仕人还是百姓,对陈初六礼佛一事,都是十分关注。报纸一发,连夜赶制,也是抢购一恐。过来三四日,陈初六在太原府的威望,那叫一个高涨起来,仕人无不争相称颂。
收买了这么多民心,不算什么,这一次陈初六还找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那就是把梳子卖给大王庙的马思远。这小子,能做成这件事,的确是有些本事。暗中去打听了一下,发现马思远已经把杂物清理了一大半。赚回来的钱,早已经比当初给陈初六的那一沓钱多得多。
日常求月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