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9章 探访(1)

  放下电话,天阳冶金学院的郑平郑教授在客厅沙发上沉思不语。他再看看报纸上那条广告,好奇和疑惑兼而有之。
  作为一名曾经的大学教授,六十多岁的郑平享受退休干部待遇。他有学校分配的房子,拿着优厚的退休金,享受多种福利待遇。无论吃穿住行,他都是天阳市最好的一批人。
  但是......
  万事就怕个‘但是’。
  郑教授退休返聘,还在学校担任教学任务。昨天就有学生拿着一张报纸来,兴奋的请他参考——今年毕业实习能不能去这家乡镇企业‘圣光机械’。
  这企业烂不烂是一回事,关键是两百块一个月的工资实在动人心。干一个月,一年的生活费就到手了。
  学生的想法自然被郑教授给否决了。现在大学生还包分配,实习单位一般就是日后的上岗单位。这可不能随便跑到一家没名气的乡镇企业去,影响前途的。
  只是机械制造的圈子在天阳市很小。随便一打听,郑教授就知道已经有好几家企业的技术人员对这广告动心。只是没谁做出表率,无人敢吃这第一个螃蟹。
  两百块一个月呀,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可抗拒的诱惑。市里不少企业贷款发工资,发到最后连贷款都没有了,个别企业都开始欠薪。管理层还能撑,可普通技术工人可撑不住。
  郑教授敢打赌,用不了几天就会有人去这家乡镇小厂试试水。特别是广告上对工作时间要求还特别灵活,周末去上班都行。
  放下《天阳电视周报》,再拿起《天阳日报》,这可是天阳的大报。不是说它有多厉害,却是党政喉舌,上面的文章不是随便乱写的。
  最近日报上连载了几篇来自南头乡的新闻。基层群众自发利用天然水道充当运输线,把乡村和城市的经济联系起来。类似报道过去不是没有,但这几篇切入点很有意思。
  讲物流,讲管理,讲规划,一看就是有实践经验才能写出来的文章。好多人以为这是什么下派干部的手笔,没想到作者是个小学民办老师,还是个年轻的女孩子。
  现在‘春天的故事’还没开始,但经济问题刻不容缓。南头乡若是能搞出点名堂来,市里上下都乐见其成。当目光聚集,这个乡的其他事也就自然上报了。
  南头乡机修厂资不抵债,不得不停产整顿。其厂房和设备租借给新成立的私营企业‘圣光机械’。这家乡办集体企业的职工也分流,被私人老板重新雇佣。
  乡里是希望把这事当做一个甩包袱的尝试和政绩,小心翼翼的对外通报了一把。于是在周青峰毫不知情的状况下,他自己的大名已经出现在报纸上了。
  两份报纸合在一起看,关注‘圣光机械’的人比关注什么南头乡商业物流的人还多。毕竟一个是真的提供工作机会和高薪酬,另一个似乎跟普通老百姓没啥关系。
  郑教授打电话去问,不过是个试探的动作。他本人没想应聘,但这事越琢磨越有意思,令人好奇心倍增,很想去实地看看——两千一个月的薪酬,连退休教授也动心啊。
  又等了一天,退休的老教授按捺不住。他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没通知任何人,只让两个学生作陪,打算去南头乡看看。就算‘圣光机械’让人失望,他也当去乡下散散心。
  出门要安排车,结果学校的司机不愿意去南头乡,说下乡的路太差,越野吉普跑一趟都划不来。司机推荐坐船,让老教授去菜市码头,随便一问就有南头乡跑运输的船。
  “坐船?”
  郑教授倒是新奇,他还真没体验过坐船下乡。一路泛舟也是美事,他觉着是个好主意,又带着学生去菜市码头找船。
  教授和学生都久居象牙塔,早已脱离普通百姓生活。他们到了菜市码头,既厌恶码头的脏乱差,又惊讶于这里商贸活动的旺盛。
  因为周青峰出手,码头管理处没了人,市场处于自我管理。大量来自农村的货物日夜不停的运来,同样有大量初级工业品借助码头运走。
  一看这状况,郑教授就意识到问题。市里口头上说重视,只怕头头脑脑们就是看各级报告,压根没人来实地调研过。他立马对自己的学生说:“带相机没有?把这里的情况拍下来。”
  学生抓出相机,把整个菜市码头的喧闹,混乱,活力,全给拍下。郑教授更是找了市场上买菜卖菜的市民和商贩,直接问询情况,得知许多商业流通的细节。
  这些细节一问,跟马婧写的文章全部一一对应。有那么一刻,郑教授都在心里惊叹——南头乡的那位女教师实在了不起,她对社会的观察鞭辟入里,写出了问题的症结和痛点。
  “难得呀,简单的几篇文章,一点空话套话都没有,城乡的优劣和困境表露无疑。文章不但写了现象,还写了内在原因,更给出了解决方案。这位马婧老师待在个乡下小学真是埋没了。”
  郑教授中午出门到菜市码头,一下午都泡在这个遍地水渍的市场。他满以为天一黑,市场就要关闭,他也就只能等明天再去南头乡了。可谁知道天黑了,码头都不安静。
  船只白天运来农产品,夜里就把工业品运走。市里企业都有了默契,天黑后开车把各家挤压的初级产品拉来,供各家商贩挑选。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交易特别痛快。
  这一天至少三十多条小船在码头停靠交易,夜里船只运货离开,贸易网络不仅仅是某个乡镇。郑教授一咬牙,不顾学生劝说夜里行船不安全,问其中一位船老大能不能送他去南头乡?
  船老大看郑教授年纪大,带的学生也斯文秀气,笑哈哈的就答应了。等上了船,马达突突响,船头灯光照亮水面,凉风吹拂,夜色笼罩下竟有股别样的滋味。
  郑教授对这夜间行船好奇的很,反复向船老大问些细节,“你们这船从哪里来的?”
  “这是以前打渔的船,发动机是新装的。”
  “新装的发动机,市里买的吗?”
  “市里的发动机好几百,我们可买不起,这是南头乡‘圣光’厂修的二手柴油机。他们现在到处收集二手机械,修一修就卖给我们。价钱不到新机器的三成,一样好用。”
  老教授来劲,趁着行船的路途,就问道:“师傅,说说这圣光机械厂。我正想去哪里看看哩。”
  船老大哈哈大笑:“那家厂子的事可真是能说这一路都不停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