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7章 打广告(2)

  周青峰回到九十年代也好几个月了,可他很少跟企事业单位打交道,因为根本不适应。‘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这都是形容当年老百姓面对官僚的苦。
  这年头的文化人挺值钱,还有股傲气。面对马婧,报社主编更是带着俯视基层的优越感。可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拿来对付周青峰,周青峰差点要拂袖而去。
  马婧从中调和,周青峰才忍了下来。他要掏几千块钱打广告,时间是一个月。不是《天阳日报》,而是《天阳电视周报》。后者是普通家庭看的,发行量还大些,但逼格就不高。
  ‘五百元月薪’几个字是别想了,报社主编想用‘圣光机械厂高薪诚聘.....’一段话在报纸上弄个豆腐块。这话平平无奇,效果肯定差。
  周青峰反复强调自己付的起这个工资,但人家一句话顶回来——夸大宣传对社会影响不好,不适宜使用容易引发群众误解的广告语。
  但广告就应该简单明了,直奔主题。最终双方相互妥协,定了个‘两百元月薪’的广告标题,后头才是‘圣光机械’的名号和具体招聘事项。
  留个联系地址和电话号码是南头乡政府的,也算是提高公信力了。交钱付款,周青峰花了一天时间到处盖章才算是把广告这事给办下来——在异界厮杀都没那么累。
  这算特快加急了,还是马婧的专题报道受领导重视,有那么三分薄面从中作保,跳过好多审批环节,从中帮忙的结果。否则不折腾半个月,这广告搞不定。
  从报社出来,周青峰苦笑连连,第一次尝到了社会改革的必要性。他从路边小店里随手买了两罐‘健力宝’,叹声说道:“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马婧笑着说出了这句话的出处,还以为周青峰要跟自己文艺一把。
  周大爷心里苦胆都要爆了,喝了口甜丝丝的汽水,脸上才有些笑意,“马婧,想办法把自己调到市里来吧。特别是你这次露脸了,肯定有机会。”
  女老师一愣,呐呐说道:“我只是个中专学历,怎么可能来市里?”
  “那就去考一个学历,弄个进修指标也是好的。”周青峰一口喝干了饮料,扬声喊道:“想要改变时代,改变社会,就先从改变自己开始。你看我,我今天就忍着脾气没杀人。”
  这话说的笑哈哈,马婧重重捶了男人一拳。
  摩托突突突的,把两人拉回乡里。女老师在后座搂着周青峰,问道:“坏小子,你为啥非要打广告?想招人有的是办法,打广告可花掉几千块呢。”
  想想数出去的几千块,马婧都替周青峰心疼。她觉着自己到退休都未必能存下这么多钱。可周青峰却满不在乎的说道:“现在这个时代,传统媒体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我打的不仅仅是广告,而是知名度。我也不是高薪招募几名技工和设计师,而是在给‘圣光机械’扬名。
  我也知道可以直接去市里找一家机械厂,堵在门口去招人。这样花不了几个钱,但能有几个人能相信我,相信一家窝在贫困乡镇的小厂子?可在报纸打广告就不同了......”
  马婧立马欢快的喊道:“有心找工作的人肯定会觉着这家厂子应该还有点实力,是个正经工作。他们会打电话,写信甚至亲自来看看。两百块一个月的工资嘞,换我肯定动心。”
  女老师像雀儿般,欢欢喜喜的跟着周青峰回家。而在他们离开市里没几天,《天阳电视周报》就刊登了那则‘两百元月薪’的广告。
  这年月,人们获取信息都靠读书看报,广播电视。能在报纸上占有一席之地便是实力象征。很多企业因为广告打的好,在那个时代获得超乎想象的利润。
  《天阳电视周报》面向天阳一市十四县的范围发行。这是周刊,一个月就只有四期。除了村里少有人订,乡镇都有很广大市场。一份地区性小报,发行数量轻轻松松几万份。
  周青峰吐槽自己打了个豆腐干大小的版面,可实际上大多数广告只有两根指头宽,字体也很小。他的广告好歹有块豆腐大,版面也最好,黑粗体的‘两百元月薪’极其醒目。
  天阳市的人们收到报纸,打开一看就会被广告标题吸引。现在整个社会经济都不好,两百块一个月对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收入。
  广告发行的当天,接待过周青峰的报社主编回到家。他爱人就新奇的拿着报纸问道:“你们报社刊登的这广告是真是假?”
  报社主编一看那行黑体字,就摇摇头道:“我也不知是真是假。”
  主编爱人压根不信,“两百块一个月嘞,比你这国家干部的工资还高。你们报社就没查这家‘圣光机械’的老底?”
  周青峰之所以拒绝跟马婧一起在报道上署名,就是不喜欢被人查老底。可他要发展,又不能默默无闻。给企业登广告已经是他能想到最均衡的道路。但他还是低估了传统新闻媒体的调查能力。
  “接这广告的当天,我就打电话问了南头乡的文宣干事。这家‘圣光机械’是他们乡突然冒出来的私人小厂,开这厂子的是个年轻小伙,估计是搞走私赚了点钱,膨胀了。”
  走私?
  主编爱人就来兴趣了。
  现在有走私门路的不但不被社会鄙视,反而是能力的象征。像报社主编这样的体制内人士,谁家要是没几件进口货,那是要被鄙视的。
  “走私好啊,那小伙子走私啥?”主编爱人高兴着呢。
  报社主编也笑了,“听说那小子能耐不小,啥都走私。从进口自行车到进口家电,甚至还有些港台流行的衣服。我觉着给个面子,说不定是条路子,才给他做这个广告的。”
  新闻媒体的嗅觉最灵敏,报社主编早就知道南头乡有人在私下卖进口的大彩电。体制内的人都想着能不能联系上,顶多奇怪这货源怎么会出现在一个穷乡僻壤。
  最后总结......
  “报社里不少人都知道这事,那小子来打广告,我们就先看看情况。他要真有能力,正好问他买点进口货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