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喜爱
熹贵妃爱怜的摸摸格桑雅的小手,小家伙也不怕生,在看见熹贵妃之时还咧嘴笑了,逗得熹贵妃不停的心肝宝贝的叫着。
“哎呦,心肝宝贝呦,见到玛玛这么高兴呢。”
熹贵妃开心的合不拢嘴,人年纪大了就喜欢儿孙满堂,承膝欢下。熹贵妃今年其实也不大,还不到四十,这在现代还是中年,可是在古代就已经走向老年了。
古代人的寿命平均都在五六十岁左右,很少有八十到一百高龄的人。可这在现代到是很多,估计和医疗发展有关吧!
“可不是嘛,看来小格格还是记着娘娘的。”
菲纹看见熹贵妃高兴,自己也高兴,她们两相伴几十年,菲纹多少是了解熹贵妃的。
“来人,将本宫的那对玉如意拿来,送给梵欣。”
熹贵妃这一高兴就喜欢赏赐,而且她觉得这赏赐也是给自家宝贝不亏。
而这对玉如意是当年她封贵妃之时皇上赏的,她爱不释手,如今却将玉如意送给格桑雅,可想而知,熹贵妃对于格桑雅可是真喜爱。
“臣妾多谢娘娘赏赐,可是这玉如意实在是太贵重了,又是娘娘心爱之物,梵欣只是一个小孩子万万不敢收。”
杨绵绵可是见过熹贵妃的这对玉如意的,在她还是寿康宫里的奴才的时候就见过。
那是熹贵妃在封贵妃时,皇上亲赏的,那个时候可是羡慕了宫里的所有嫔妃。
因为玉如意这东西说是贵重吧,也能找到几对,它贵就贵在这是皇上亲自雕琢而成。
并不是说,这全部都是雍正爷做的,只能说雍正爷也参与了雕琢。因此这对玉如意仅此一对,意义非凡。
当年熹贵妃知道的时候,可是感动了好长时间,女人么,不都喜欢自己的男人浪漫点,而且这个男人,还是有众多女人的雍正爷。
杨绵绵在两年前刚穿过来的时候,每每见到熹贵妃,她都抱着这对玉如意,自然出了寿康宫便没在抱,若是真这样抱出去,那不是明晃晃的拉仇恨么。
后来进了四爷后院。就在也没有见过这对玉如意了。
在杨绵绵的胡思乱想期间,寿康宫的娟儿已经端着那对玉如意过来了。
“这对玉如意是对于本宫来说意义非凡,这是本宫当年册封贵妃之时,万岁爷亲手所赠。”
熹贵妃从娟儿手里拿起一只玉如意,来回抚摸,这上面的花纹是越来越清晰了,玉的表面越来越光滑了,这是熹贵妃无数次的抚摸,使得上面雕琢的印记已经淡淡消失了。
“可是物是死的,人是活的,万岁爷于本宫的情意记在心中便可,至于这对玉如意就送给本宫的心肝宝贝,愿她一生平安如意。本宫相信,万岁爷也定当如此想。”
熹贵妃将手里的玉如意放回娟儿手中,这才对着杨绵绵等众人说到。
“那臣妾替格格谢娘娘赏赐。”
杨绵绵恭恭敬敬的走到熹贵妃面前,跪地一拜,这次她是真心感谢熹贵妃,仅凭熹贵妃最后一句,愿她一生平安如意。
在杨绵绵心里,格桑雅的病就像个定时炸弹,现在看着就和平常人一般无二,但是杨绵绵清楚,这种病就像心脏病人一样,猛的受到刺激,随时都有可能发病。
“好了,你这孩子也真是的,快起来,这是本宫身为祖母对小格格的一点宠爱而已,不值得如此。”
这事对于熹贵妃来说,确实只是祖母对小孙女的喜爱,可对于其她人来说,就不是这个意思了。
太子妃在进来之后,太后便再也没有同她说过话,后来又赏赐了小格格一对玉如意,这更让她嫉妒。
嫉妒归嫉妒,可是理智告诉她,熹贵妃这也是向她表达出,熹贵妃很在意杨绵绵的这两个孩子,就算是女孩,那也是皇子凤孙。不允许任何人来伤害四爷目前仅有的两个孩子。
“臣妾看着梵欣格格,也是喜欢的紧呢,臣妾这个做嫡母的也没替梵欣格格做过什么,这颗红珍珠就给格格把玩吧。”
既然熹贵妃都表示了,太子妃觉得自己作为嫡母也应该表示表示。让熹贵妃明白自己不会去伤害这个孩子。
因此太子妃拔下头上的一支发簪,那是一支鎏金发簪,发簪的顶部便镶嵌着这一颗硕大的红珍珠。
太子妃将红珍珠从簪子上扣下来,她这个做法只是下意识的这么做,她以前也养过孩子,知道小孩子拿了东西会来回看,把玩。
而发簪底部是一支尖尖的尖头,方便插进发髻里。可是对于小孩子来说,这也算是一种利器吧,一不小心就会伤到自己。
所以在给格桑雅的时候,还特意的将红珍珠扣下来,将红珍珠递到格桑雅面前,被格桑雅一把死死的抓住。
“呵呵,梵欣格格喜欢嫡额娘手里的这颗珠子是不是啊?”
太子妃是喜欢孩子的,但是在前世,为了自己的孩子,不惜杀害被人家的孩子,只不过最后她还是没能养大自己的孩子。
今世她没了那种心思,自然看见孩子就喜欢。何况在格桑雅拿到红珍珠的时候,还对她漏出大大的笑容,试问如此软萌的孩子谁不喜欢呢!
杨绵绵和熹贵妃,也被太子妃下意识的扣下珍珠的动作,触动了心里的那根弦,若是其他人送小孩子发簪,没有那个会将尖头拿点,可是太子妃却这样做了,却却没有一点做戏的成分,这些动作都是要下意识的这么做了。
熹贵妃知道,如此细心的一个人,往后觉得老四的后院会安稳许多,孩子们也会逐渐成长,毕竟有一个不错的嫡母。
而杨绵绵就凭太子妃的这个举动便知晓,太子妃将来绝对不会伤害这两个孩子。
“是啊,梵欣喜欢你这个嫡额娘,所以啊身为嫡额娘也要早点生出弟弟妹妹陪她们玩耍。”
熹贵妃放松身体。背靠在后面的软垫上,对着太子妃说道。
这就是俗话里的,老一辈的催生,在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