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7章 治世英雄

  熹平十三年,五月
  天子依据曹操的上奏,颁发了新政,不过,在朝议之中,这奏表并不是曹操所上的,因为,曹操心里明白,若是他上奏这些,士子们非但不会领会他的好意,反而可能会抗拒接受这些赏赐,并以直面奸逆,不为其收买而为自己的殊荣。
  故而,在朝议里,这些事情,是由司徒卢植所提出的。
  卢植虽也不怎么支持新政之事,可是天子有吩咐,他是不会去反对的,何况天子的吩咐还是明君之为,爱惜贤才,这样的明智之举,他定然是要支持的,在司徒上奏之后,天子自然是应允的,百官对此格外的诧异,都连忙去看曹操的表情。
  他们原以为,对于卢植这般的做法,曹操定会极为恼怒,甚至不惜与司徒当面争执,不过,曹操没有如同他们所想的那样,他始终都是一副平静的模样,胸有成竹,这幅模样,让大臣们心里更是厌恶。
  随后,政令便开始施行,因为只有在四大学府内就读的学子,才能得到相应减少赋税的情况,所以,政令的施行并不是很繁琐,只需要调出学府的名录,加以统计便可以了,此令对于世家大族,还是有巨大好处的,因为,就读在学府内的世家子弟是最多的。
  而每多一人,他们便能又得到相应的减低税赋的好处。
  故而,此令没有什么人反对,以最快的速度迅速传播,受益最大的学子们,以及他们的宗族,都是极为的开心,纷纷陈赞天子对贤才的重视,以及司徒卢公的德行。
  在短短的两个月之内,对于新政的反驳声竟然小了很多,因为世家大族的税赋,因这些学子们的缘故,得到了一定的降低,另外,庙堂已经表现了自己对贤才的重视,他们得到了利益,同时,也失去了名分,他们不能再以庙堂不重视贤才的名义,对新政进行攻击。
  当然,另一项的牌匾,也就是所谓对优异学子的奖章,也是被卢植所提出,迅速施行。
  如曹操所想的那样,绝大部分的世家大族,乃至朝中学子们,都不再对新政口诛笔伐,虽说不上支持,可是还是让他们闭上了嘴,地方上,新政遭受的阻力正在迅速的降低,在这个时候,大臣们方才明白了天子的真实用意,他是要用这些恩惠来让我们闭嘴的!
  不过,作为天下闻名的贤才,他们怎么能为这区区的恩惠而支持奸邪呢?
  不过,他们却找不出攻伐新政的名义,若是言之害民,那如今很多地区的百姓们都因所缴纳税赋的降低而感恩戴德呢,这个名义能号召的人力是不多的,他们只能苦思冥想,想要找出新的由头来,就在他们苦思冥想的这段时日里,曹操趁机扩大新政的范围。
  他将乡有秩从县官体系里分了出来,直接由刺史所管辖,总体上听从司空的命令,乡有秩,也就是地方上的乡官,是负责收税的,他们是属于郡属,听候地方太守的命令,秩百石,掌一乡人,而曹操意识到了地方势力对举措的破坏之后,便将乡有秩从郡里分割出来。
  并且,增为四百石,在收税事务上,地方官吏都需要配合他们,听从他们,在地方上,他们只需要听候刺史的命令,曹操又加强了都邮的职权,乡有秩在进行收税诸事的时候,都邮必须要跟随,并且进行督查,不仅是对乡有秩本身,还要对郡县官吏们进行督查。
  乡有秩被撤去了诉讼的职权,他原先是掌握一乡之内,诉讼与税收的权力,曹操却并不想让他们参与额外的杂事,在撤掉原有权力的同时,曹操又给了他们在税收方面更大的权力,他要乡有秩来收回地方太守县令对于税赋的一切权力,包括进行调查,定额,征收,运往雒阳的一系列过程。
  曹操将这些全部都从地方官吏们的手里收回来,再交给了乡有秩,他是在五月宣布了这政令,因邢子昂不在尚书台,故而有尚书仆射郭嘉通过了这条政令,这条政令就此施行,当然,一如往常的,在地方上造成了不小的轰动,要知道,地方官吏们的政绩,就是要通过当地的税赋的。
  他们会调查,统计,再交于天子,这行为被称为上计,是先秦时期的一种延续制度,到了如今,这些竟然都要被夺走,不过,地方上的官吏与庙堂大臣不同,他们不能反对庙堂的任何政策,因为他们的反对,会引起庙堂的忌惮,也就是天子的忌惮,到时候,他们等来的可能就是北军,或者张郃。
  何况,在熹平年,地方太守的实力被降低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期,因崔公的军屯法的提出,地方不再保留郡县士卒,只有县衙更卒,地方亭卒来对付盗贼,维持治安,其余士卒,全然不留,全部化为戍边军旅,在边塞地区进行屯田开垦。
  故而,太守手里的军权可谓是低到了极点,而如今,在财政上,又被乡有秩所夺取了权力。
  在乡有秩与都邮的紧密配合下,曹操才算是勉强在地方上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税收制度,这种制度与以往而言,更多的区别是将税收与地方官吏分割开,直接由庙堂来掌握,朝中群臣对此并没有反对,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是庙堂之臣。
  能够对于地方官吏进行限制,并且将这权力收回到庙堂来,他们都是开心的,是支持的,即使这套是曹贼所提出来,进行他的新政所用的。
  在熹平十三年的九月,这套制度才相继在各地成型,新政的架构在地方上成立,相比从前,新政的阻力再次降低,地方官吏再也不能插手相关事务,也不能隐匿产粮之数,或者暗地里不配合,因为在乡有秩的身边,还跟着都邮,都邮可以直接上奏刺史,甚至可以直接上奏天子!
  一时间,新政的形势一片大好,士子们不再反对,地方上的阻力减低,这让曹操格外的兴奋,他的新政,已经成功了大半,而就在这个时候,朝中大臣们才想出了新的名义,他们不敢再拖下去了,他们只是给了曹操不到半年的闲暇期,曹操便搞出了这般大的动作。
  若是再继续放任不管,曹操不就能完成的实施了麽?
  十月,有大臣上奏天子,曹操不孝之人,施行其政,岂能为仁义之政?
  他们将名义从新政本身转移到了实施者曹操的身上,曹操作为新政的提出者乃至施行者,他本身便是忤逆之子,为众人所鄙夷的,他的举措能是什么好举措呢?他可是为了官身不顾父子之情,甚至将亲生父亲拒之门外的不孝子,这样的人,也不配施行举措,治理天下。
  在找到了名义后,曹操施行政令,再一次遭受到阻遏。
  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些无耻的贤才们,竟然能以这个为由头,来针对新政。
  坐在厚德殿里,天子与曹操面向而坐。
  “如今,形势大好,他们凭着几张嘴,是没有办法改变大势的,朕会吩咐张郃,让他再抓上一批....”天子有些恼怒的说着,他感觉自己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为了让新政顺利施行,他已经给了这些人不小的恩惠,如今他们还如此逼迫,看来,也该让他们感受一番天子的怒火了。
  曹操听闻,却是摇着头,说道:“陛下,不可,庙堂大臣,不能离心,若是大臣离心,在陛下的强逼之下行事,对国大不利,此事,还需仔细斟酌。”
  “斟酌?朕就是退让太多,才让这些贼子们欺到了头上!!”
  天子愤怒的说着。
  “陛下,莫要动怒,此事,只需一人前来,便能解决。”
  “哦?”
  “何人?”
  “袁绍,袁本初。”
  天子皱了皱眉头,看着曹操,不知曹操的意思,曹操笑着说道:“陛下,如今新政之事渐渐明朗,已然在地方上施行,陛下将袁本初召回雒阳,撤去臣的职务,让他担任司空,继续施行新政..朝中大臣,只怕再没有人会反对,而新政之事,也定然能成。”
  “朕不会撤去你的...此话,便莫要再说了。”
  无论这算不算天子的真心话,曹操听闻,心里还是有些温暖,他起身,朝着天子大拜,说道:“臣多谢陛下之恩德,只是,新政之事,关乎重大,臣出身卑微,仅为阉竖之后,如今又被百官所恶,臣继续施行新政,难以成事...而袁绍不同,他得天下士子之心,声名斐然,政绩不凡。”
  “他为司空,施行新政,定与臣不同,朝中群臣,不会再有反对的,起码,在短期内,是不会有人来反对的。”
  天子皱着眉头,手指轻点着案牍,他思索了许久,问道:“如此对你,朕不愿也。”
  “哈哈哈,陛下,臣行新政,已近三载,这三载之内,臣无有一日可以安心休歇,实在繁忙,若是陛下能让臣休歇上一段时日,那再好不过,臣也不会整日休歇,臣会四处观察,以旁观新政之优劣,再思索改进之策,直接献与陛下。”
  “袁绍,袁家之人,他会接替你,继续施行新政麽?”
  “陛下,他定会,袁本初好友众多,声望不浅,只是,他功名之心太重,好胜心更强,这些年来,他为了进入庙堂,想了无数办法,陛下还是没有将他召回雒阳来...只要臣以继续施行新政为条件,让他回到雒阳,担任三公,此人定来!”
  “而且,为了证明他不弱于臣,不弱于袁公路,他行事会更加勤勉....”曹操笑着说道。
  天子有些惊异的问道:“你如何得知?”
  “哈哈哈,陛下,臣与他,自幼相识,至于今日,都是好友,对此人,我甚是了解,岂有不知之理?”
  天子长叹了一声,说道:“朕再想想....”
  曹操站起身,面对天子,猛地拱手,衣袖挥开,犹如一只展翅的凤,他模样肃穆坚毅,他开口道:“陛下!为了这天下黎庶,为了我大汉江山,便是处死孟德,又能如何?臣无半点不甘!!还望陛下下令!严惩曹孟德!!”
  天子心头一震,他也站起身来,看着面前的曹操,伸出手,握住了他的手。
  “陛下...”
  “恩?”
  “处罚我的时候,能否不施鞭刑?”
  “哈哈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