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常老爷听说明盛在县里办学堂,与韩家以及方孝俊夫妇商议后,把两个儿子也挪到了县城,理由是离家更近。
  方孝俊也明白,并未阻拦。名盛接手常家兄弟后,对他们要求更严。夜晚让他们睡在学堂里,吃饭自己做。
  明盛得了学生们的束脩,往张县尉家送了份礼,给婉柔买了些姑娘家的胭脂水粉,剩下的钱他留了一半,其余的送回家给了叶氏。
  明盛问姐姐借钱的事情并没有瞒着大哥,明朗还埋怨他,“需要钱,来找我便是,如何去问姐姐姐夫借?咱们家还欠姐姐二百两银子呢!”
  明盛自己倒茶自己喝,“谁也不晓得办学堂需要多少钱,大哥才往家里送了钱,我岂能又问阿娘要。妹妹明年要出阁,也该备嫁妆了。阿娘手里若没钱,心里可不着急。”
  明朗点头,“如今咱们兄弟又没分家,得了钱财还是交给阿娘,你年底要娶亲,妹妹也要置办嫁妆,不能让阿娘为银子操心。”
  明盛把买宅子的想法说给明朗听,明朗也不反对,“且再等等,等入了秋再说。”
  兄弟俩在县城里干得有声有色,叶氏母女几个在平安镇也越发有脸面。
  日子过着过着,众人都发现了不对劲。
  这老天爷快两个月没下雨了!从秧苗栽进田里到现在,一滴雨都没有。
  可怜那小禾苗干的,田地里都张了口子。农夫们纷纷想办法,肩挑手提,到处弄水浇灌禾苗。
  可天仍旧是一天比一天干,各处百姓为了抢夺灌溉之水,大打出手,死伤皆有。
  县衙里的官吏们也坐不住了,下乡四处查看,带着百姓们通沟渠,引水灌溉,争取多抢救一些。
  这边帮着百姓抢救禾苗,那边,李大人往上递了奏折,写明荣定县旱情严重的实情。
  所有人的心都沉重了起来,如叶氏和梅香家里这样的,虽然如今不在土里刨食了,但周边乡邻们遭灾,谁不心痛。更何况,家里的地都租给了佃户,若是绝了收成,佃户们要如何生活?家里的收成也要少了许多!
  梅香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这个孩子可真是福星。
  因梅香怀孕,上半年家里的粮食就没来得及卖,有去年剩下的稻谷,还有今年新收的麦子。黄茂林原说要卖,但粮食太多,搬运的过程中梅香怕他再次伤到腰,就说再等一等。
  这一等,就等来了天旱。
  黄茂林即刻把家中的粮仓仔细查看了两遍,清点了所有的存粮,稻子、麦子、黄豆、油菜籽和其他芝麻绿豆等。又把屋顶和粮食底下的木架子检查一遍,瓦片错位的地方整理好,木架子有损坏的及时更换或加固。
  有这些粮食,吃个两三年也没问题。
  但只是自己家里有存粮,也不能让两口子完全放心。梅香天天也跟个老太太一样对天祈祷,求老天爷赶紧下场雨。
  黄茂林开始有意识的减少了每天磨豆腐的量,迎宾楼那边,他让张发财从镇上粮店手里购买粮食,每日减少饭菜供应。除了保证住店的客人,外头的人来吃饭,来早了有,来迟了就没有。
  家里的喜馍铺子早就停下了,这个时候,谁家也没心思办喜事。天灾无情,那些年龄大的人心里都清楚,到灾荒年,粮食比金银都值钱。
  所有人内心都焦虑不已,镇上的粮店开始提高价格,且限量供应,张发财也只能适当提高饭菜价格。
  黄茂林趁着往县城送货的机会,自己租了辆车,四处倒腾,买了两车略微便宜一些的粮食回来,往迎宾楼和如意坊送了一些,剩下的先存在家里。
  各家各户,不管家里余粮多不多,都开始节衣缩食。如梅香家里,每天都可着人头做帽子。做饭的时候,梅香亲自舀了米给张妈妈,虽不会饿肚子,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经常出现吃不完的情况。
  慧哥儿和青莲不需要人吩咐,小孩子家最是敏感,察觉到了大人中间流传的紧张气氛,再也不敢剩碗底子。
  不光是平安镇,整个荣定县今年都少雨。农夫们快要绝望了,眼见着禾苗变黄,痛哭不已,等到禾苗就要枯萎,正准备扶老携幼外出讨饭。也不知是老天忽然起了悲悯之心,还是不忍心酿造一出人间惨剧,竟然下起雨来了!
  那一天,上午还晴空万里,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梅香坐在屋里不停的挥舞着扇子,仍旧是汗如雨下。中午勉强吃了两口饭,躺在凉席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忽然,外面晴空一个炸雷,把梅香惊了一跳!
  黄茂林立刻搂住她,“别怕!”
  梅香反应过来之后,立刻欣喜的看向黄茂林,“茂林哥,是不是要下雨了?”
  黄茂林也面带喜色,“夏日惊雷,看样子少说得有一场阵雨!”
  两口子都睡不着了,立刻跑起来站到廊下。
  才刚万里无云的天,忽然间乌云密布,惊雷阵阵。
  梅香抬起头看天,内心不断的祈求,老天爷,下场雨吧!
  打了一阵空雷之后,豆大的雨点开始噼里啪啦往地上砸!
  梅香高兴的用手去接,一边接一边与黄茂林说话,“茂林哥,你看呀,下雨啦!”
  黄茂林也非常高兴,“是啊,下雨了,有这场雨,今年就不会绝收了!”
  张妈妈最虔诚,跪在廊下对天磕了三个头。
  梅香正想让张妈妈起来,忽然觉得肚子一阵疼痛。
  但疼的也不是很厉害,生过两次孩子的梅香立刻意识到,她要生了!
  梅香见大家都沉浸在下雨的欣喜之中,也就没有吱声,这才刚开始呢!
  暴雨越来越急,地上很快就有了积水,顺着水沟往院子外面流。
  镇上的街坊们都站在家里拍手称快,老天爷总算开眼了。乡下的农夫们,更是激动的涕泪横流。
  这一场暴雨,直下了小半个时辰。田里,地里,水沟,池塘,河流,全部喝满了水。
  那已经快要变黄了的秧苗,忽然间又焕发了生机,虽然头顶是黄的,农夫们根据经验也能判断的出,秧苗根是活的,叶子只黄了一半,还有希望!
  暴雨过后,乌云褪去,天上留下一道彩虹。青莲长这么大第一次看见彩虹,高兴的在廊上又笑又跳。
  等暴雨带来的欣喜平静之后,梅香面带微笑看向黄茂林,“茂林哥,我要生了。”
  梅香的语气很平静,黄茂林却忽然呆住了,差点把怀中的青莲扔到地上。
  等反应过来之后,黄茂林把女儿轻轻放在地上,转身就喊,“张妈妈,烧热水,贵仁,去叫我大娘,细月,去通知青莲的阿奶和外婆!”
  说完,黄茂林立刻紧张万分的过来拉着梅香的手,“你怎么样?疼不疼?”
  梅香笑着摇头,“我还好着呢,这会子不怎么疼。等张妈妈烧了热水,我先洗个澡。”
  黄茂林把梅香扶进屋。
  叶氏第一个赶到,一进门就问,“如何了?”
  梅香反倒劝慰她,“阿娘不要急,这会子还早着呢。我原想着先不叫你们,茂林哥嘴快,把你们都叫了过来。”
  叶氏赶着问东西都预备齐了没,又去厨房看了看。
  唐氏婆媳很快过来了,杨氏也后脚跟着进了门。
  一群女人一起,把梅香搓洗干净,扶进产房。
  这一进去,直到第二天天大亮,梅香才生下次子。
  黄茂林跟着熬了一宿,半夜的时候,他强行把叶氏和杨氏都打发回家。唐氏婆媳走后,看过了梅香和儿子之后,黄茂林也去睡觉去了。
  梅香生过孩子之后精疲力尽,抱着孩子就睡着了,中间起来吃了些东西,给孩子喂过两回奶,其余时间都在睡觉。
  只等到快天黑,一家人终于缓过劲来。
  慧哥儿放学后就冲进了产房,看了看弟弟,“阿娘,没有妹妹长得好看!”
  梅香摸了摸慧哥儿的头,“这些天阿娘顾不上你了,你自己要好生读书,不要捣蛋。”
  慧哥儿拍了拍胸脯,“阿娘放心,我会好生读书,看着妹妹。”
  青莲趴在一边看弟弟,闻言对慧哥儿说的,“我才不用大哥看呢!”
  黄茂林看着一屋子的孩子,内心高兴不已,对梅香说道,“老天爷旱了这么久,昨儿忽然下一场雨,这孩子就出生了,可真是个有福气的孩子。”
  梅香摸了摸小儿子细软的头发,“可不就是,这孩子命真好,你说,给他取个小名儿叫泰和怎么样?”
  黄茂林品了品,觉得这名字不错,“好,康泰和顺,希望他一辈子都能这样好命,遇难呈祥,逢凶化吉。”
  叶氏缓过劲儿之后又赶了过来,夸赞梅香这名儿取的好,“可不就是,昨儿那一场雨,救了多少人的性命,老天爷慈悲,我们泰和这个时候出生,可不就是好命。”
  黄炎夏听说梅香又给他生了个孙子,按照往常的惯例奖励梅香二两银子,又给了多余的钱让杨氏给他们母子多置办一些吃穿上的东西。
  梅香如今虽然不缺这二两银子,也表达了自己的敬意和感谢。
  因天气太热,吃的东西预备多了也不好。杨氏一次没有买那么多,隔个两三天送一些东西过来。有时候是两条鲫鱼,有时候是二斤猪腿,或者是其他产妇能吃的东西。
  除了吃食,杨氏和红莲轮着来帮助梅香照顾孩子。张妈妈要操持家务,细月要带青莲,梅香一个人带孩子不免有些吃力,有杨氏和红莲来帮忙,至少白天的时候,梅香能轻松很多,时常能补个觉。若是日夜都带孩子,那才熬人呢!
  叶氏见杨氏和红莲过来,她是娘家人,倒不好再每天过来,怕人家说婆家人照顾不精心。
  泰和的洗三悄悄办的,就家里这些人。
  这是黄茂林和梅香商议后的结果,如今外头人才遭了灾。虽说下了场雨,但今年的收成毕竟要比往年差上很多。且这一场雨过后,还不知道后面会不会继续干旱呢。
  这个时候,黄家不宜太打眼。
  他们二人决定的事情,不管是黄炎夏还是叶氏,都不去干涉。
  小泰和能吃能睡,也不怎么闹人。天气有些炎热,梅香虽然坐月子有些辛苦,但孩子乖巧,也能少受很多罪。
  等到泰和满月的时候,已经接近了伏天尾声。泰和的满月礼仍旧办得很低调,只请了亲近的一些人,族人和街坊都没有请。
  叶氏给小外孙送了厚厚的满月礼,还给泰和打了个小金锁。明盛和明朗都抽了一天的工夫回来,庆祝小外甥弥月之喜。
  一个月的小泰和长得白白胖胖,天庭饱满,看着就是个有福气的孩子。
  黄茂林和梅香询问过黄知事,黄知事也说这孩子五行齐全,命里带福,一辈子顺风顺水,不用发愁。
  夫妻二人非常高兴,也没有给泰和另外再取大名,直接用了一个泰字,大名黄庭泰。
  办完了泰和的满月礼,梅香终于恢复了可以天天洗澡的日子。这一个月可把她熬坏了,总感觉自己身上臭烘烘的。
  泰和的作息日渐规律,梅香让杨氏和红莲不必再过来帮忙,她自己一个人能忙得过来。
  旱情有所缓解,明朗那边终于松了口气。他才上任,就遇到这样的大事,整日忙碌也就罢了,最担心的是怕颗粒无收。
  而且,旱灾过后容易出现洪涝,这一旱一涝,百姓就要遭殃了。
  经过一阵子的精心伺候,田里的禾苗救下了许多,那些连根都死掉了的,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叶氏母女两个总是单独住在平安镇,明朗兄弟二人非常不放心。姐夫事情多,姐姐要带孩子,就算长了八只眼也照看不过来。
  兄弟二人把手里所有的钱财归笼到一起,与叶氏商议之后,准备在县城里置办一栋房子。
  叶氏把手里所有的存银也拿了出来,玉茗也把自己这几年店铺和学堂里的租金都拿了出来。
  从嫁到韩家,玉茗也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学堂和店铺一年有近二十两银子,玉茗全部拿了出来,包括她的嫁妆,合起来有不少钱呢!
  众人都非常吃惊,叶氏连忙拦住玉茗,“咱们家买房子,岂能让儿媳妇掏嫁妆补贴。”
  明朗也不同意,玉茗笑着劝解众人,“为着官人补这个县丞,阿娘掏空了家底。我沾光做了县丞太太,出这些钱算什么。总不能说我只跟着拿好处却不肯出力,世上岂能有这样的便宜事。我这年年都有的,清溪和登哥儿都小,暂时又花不着钱,二叔年底要娶亲,妹妹要出阁,索性咱们就买个大一些的宅子,省得以后再换。”
  反复说劝,叶氏和明朗才接下了这银子。
  众人一起,凑了好几百两银子。有了钱,叶氏心里就有了底。她带着玉茗一起,看了好几处地方,最后定下了一套四进的宅院,花了三百多两银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