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电报(上)

  “一片大海波浪宽,风吹百花香海岸……这是强盛的大明,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阳光……”
  火车进站,徐后直接进入早已备置周全的御辇,朱慈炯则是饶有兴趣看着眼前的一切。
  两百名身穿五四青年装的青年男女整齐的站成四排,在鼓乐声中深情的演唱改编后的我的祖国……
  有点意思……这首歌乃至这两百人的装束显然出自黄建国的手笔,看得出来黄建国确实是很用心了,在这个年代听到后世这首振奋人心的歌曲,即便朱慈炯这两年心志已经磨炼的无比坚硬,也被触及到了心底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一下子回忆起许多的往事。
  一首后世脍炙人口的我的祖国演唱完毕,两百男女向朱慈炯行了大礼后有序离去,黄建国这才上前同样行了大礼,儒家最是重礼,黄建国和赵立功一样,不打算让这些大臣因为礼节,给了他们找麻烦的借口。
  近两百大臣显贵紧随天子之后走出车厢,只不过一个个脸色很是难看,这倒不是他们对天子此行有什么不满之处,而是这一路火车,对于他们这些全无经验的人来说,简直就是遭罪,超过半数的人晕车晕的一塌糊涂,福王原本对自己呕吐很是郁闷,后来连陈邦彦都吐了,心里这才好受了不少,现在一看下来的大臣有的连站都站不稳,心里更加平衡了几分,至少他不会成为众人背地里面嘲笑的对象了不是。
  天色已经擦黑,黄建国早已安排好了帝后以及众多官员的食宿,但是天子没说散,黄建国自然不好安排,至于众臣有的早上就没吃什么,吃了的大多也都吐了,如今是胃里难受,肚中饥饿,真的是苦不堪言。
  朱慈炯笑了笑道:“朕今日带诸位来看奇迹,如今你们也已经见到了,这辆火车上除了朕与诸位臣工,还装载了几百万斤的船板,数百门火炮以及多不胜数的各种造船机械,总重加上火车本身的自重,何止千万斤,而这些从南京到松江数百里路程却是朝发夕至,如此你们这些往日里喜欢清谈妄议,对工商业对奇技淫巧嗤之以鼻的大臣,还敢有何轻视之心?如果你们有本事有能力让大明变得更加强盛,朕不要说是给诸位加官进爵,就是赐你们三代丹书铁券,保你一门十世荣华亦是等闲!”
  众臣呐呐无言,今日所见若说心里不震撼那是自欺欺人,正如天子所言,如果这也算是奇技淫巧,那么他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轻视,倒更愿意看见这样的奇技淫巧大明能够多上一些,毕竟这火车的强悍之处,已是有目共睹,谁也都能预见,这火车几年之后将要成为何等的军国利器!
  当然众臣当中也有不少人不以为然,他们信奉道德文章治天下,希望的圣明天子能够讲究黄老无为而治,整天琢磨这些歪门邪道的皇帝绝非他们眼里的圣君。
  “今日天色已晚,诸位臣工沿途劳顿,第一次坐火车想来多有不适之处,朕已让黄侍郎安排好一应食宿,诸位便随黄侍郎前去安顿歇息,明日巳时,朕与诸位臣工一同返京。”朱慈炯说完看向史可法几人道:“福王叔、魏国公还有三位阁臣、赵爱卿随朕走走。”
  福王叫苦不迭却只能应命,至于史可法脸上倒是看不出半点异色,毕竟正是年富力强的壮年之身,曾经又因身为兵部尚书,少不得要四处奔波,身体素质远非一般大臣可以比拟,坐了几个时辰的火车虽也有些憋闷,但对身体却无太大影响。
  朱慈炯乘坐御辇,福王等人只能是步行跟随,好在时间不长御辇便停了下来,史可法几人看了看眼前并不起眼的平房,房屋的门楣上用篆书铭刻着三个大字,电报局!
  五人看着三个大字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朱慈炯下了御辇,同样看了一眼电报局三个大字,心里颇为感慨,说实话,他对于赵立功能这么快将蒸汽机制造出来,还如此迅疾的运用到火车上面并不意外,但他很意外电报能这么快出现,电报的原理虽然并不复杂,但对于古人来说差不多就是天方夜谭。
  朱慈炯知道赵立功在梅山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机械,至于电气这一块的主要负责人则是宋应星,赵立功最多给宋应星讲解简单的电气原理,拓宽宋应星的研究思路。
  事实证明宋应星确实算的上有明一代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几乎没费太大的劲就将赵立功讲解的理论完全吃透,然后用仅仅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便成功研制出了大明第一台线组电机,尽管这台电机的使用寿命极其短暂,可毕竟是开创了历史先河,其实际意义要远远大于实用价值。
  随后两三个月,宋应星一直在攻克线圈的绝缘难题,在多番询问赵立功之后,根据自己的思路最终研制出绝缘漆,尽管还远远达不到后世的国际标准,但在如今这个时代新型电机,理论上已经能够保证线圈在连续运行长达一年以上,如果不是钢铁厂的大型设备需要用到电机的地方太多,还有黄建国一直急吼吼的等着发电机和焊机能够早一天投入使用,宋应星完全有能力做到更好。
  电报其实对于已经能够制造中型交流电机的梅山工业基地来说,并不存在什么技术难点,毕竟赵立功让宋应星首先尝试的是有线电报,宋应星需要做的只是按照图纸制作出发报机,然后在松江和梅山之间架设三处基站,两百五十里内的传输距离是宋应星目前所能做到的极限,但若是和十九世纪初方才诞生的电报传输距离比较,已经堪称恐怖!
  这条电报线路是大明的第一条有线电报线,也将是最后一条有线电报,电报的发展趋势终归还是无线传输,不过有线电报已经出现,无线的还会遥远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