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风暴

  潞王彻底服了,他自认自己已经算得上是腹黑如墨了,可现在才发现跟朱慈炯比起来,简直连给人家提鞋的资格都不配!
  特么见过不要脸的,还真特么没见过能把不要脸的话说的这么振振有词的!
  什么叫银行有规章贷款有制度,魏国公有多少银子,三百万?五百万?撑死了算他一千万,他娘的按制度三倍贷,他魏国公的一亿资格是怎么评估出来的!
  当然这话他不敢说,就算敢问,朱慈炯也肯定笑眯眯,然后一本正经的告诉他,是他赐予了徐皇后两千万两,徐皇后又将银子赏给了中山王府,这才让徐弘基有了贷款一亿的资格!
  还有天子的金库,不富裕?说瞎话能说到这份上,也真是太无耻了,南直隶谁不知道,江心洲上建了一座金库三座银库,里面金山银海,都是朱慈炯的私产,圣武元年一年到头往江心洲上运金银的船貌似就没停过,这他娘还叫不富裕,那他们岂不是穷的连乞丐都不如!
  潞王狠狠吸了两口气,才算是把心里的憋屈给压了回去,赶紧露出笑脸谢了恩,他借银之举也是急中生智,如今能借到三百万两已经是意外之喜了,哪敢继续多言,倒是唐王有点后悔,为什么刚才没想出借银子的好主意……
  “王叔呢?”朱慈炯笑呵呵的转向福王道:“大婚一别,朕与王叔已有两个多月不见,心里倒很是挂念,不知王叔今日前来,可是特意来看望朕的?”
  “我……我我……”福王结巴道:“我是陪唐王、潞王来……来的,哦不……主要也是想念陛下,特意进宫,来……来给陛下请安。”
  “王叔有心了啊。”朱慈炯感叹:“其实上一次王叔提及想要回转封地,朕思虑良久,终归还是不舍,毕竟这偌大的金陵城,论血脉至亲,朕只剩下王叔一人,岂能舍你离去,王叔还请在金陵城安住,待时机合适,朕自会派遣近卫军,护送王叔前往洛阳。”
  福王都快哭了,血脉至亲,你一到南京就把我坑了个头破血流,差点连命都丢了?血脉至亲你大幅缩减王府用度,他现在穷的连给爱妃买首饰的银子都不舍得出!血脉至亲你派遣一个营的便衣禁军,整日里在福王府外晃荡,像是防贼一样的防着自己?
  益王他们四个非要去哭陵,现在被软禁在了孝陵慢慢哭去了,他刚才还想取笑他们不知死活,现在想想自己何尝不是被你困在了金陵,只不过活动范围大了那么一点点罢了……
  朱慈炯道:“诸位宗亲难得进宫一次,朕已命人备下酒宴,与诸王不醉不归……”
  …………
  三王叩阙,四王哭陵的消息如同一道飓风卷过整个金陵,酒楼、茶馆、青楼、画舫……无数人在翘首以盼最新消息,毕竟昨日韩赞周的那番话相当于释放了一个信号,而今天则是验证时刻。
  如果消息是假的,绝大多数人会失望,但不会太意外,但如果是真的,那将会引起什么样的风暴,对大明以后的政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殊难预料。
  巳时过半,内廷第三号大太监丁卫甲丁公公出宫直奔孝陵,宣读圣旨!
  子时三刻,旨意传出孝陵,三营近卫军入驻孝陵卫,天子以四王尽孝之名,下旨四王守陵数载,名为守陵实为软禁,金陵哗然,并迅速朝外界扩散,假以时日必将轰动天下!
  四王想以哭陵之举来逼迫天子打消推恩削藩之念,谁承想天子尽然如此强势,如此不念亲情,直接一道旨意,连四王的面都懒得见上一面,便将四王困在了孝陵。
  四王本就是哭陵而去,传言旨意未到之前,哭的那叫一个虚情假意,圣旨一下,哭的已是嘶声裂肺,好不凄惨……
  子时过半,叩阙三王出宫,潞王面无表情,唐王眼中似有绝望,唯有福王脸上尽是侥幸,三王回府回酒店闭门谢客,再无声响。
  下午,检察院将十三郡王及百余皇族卷宗整理齐备送往法院,解学龙立即审理宗室大案。
  判决:
  所有镇国、辅国、奉国将军除爵,发配孝陵做杂役,为期二十年!
  十三郡王除郡王爵,降爵为侯,遣送孝陵忏悔己罪,为期十年!
  正月二十七。
  闭门谢客的潞王出鸿泸酒店,以五百万竞拍下一条卫辉府百里官道修建,随后入宫请辞,准,同日返回封地……
  整整一日,法院十余审判厅同时运作,圣武元年年终被捕入狱的显贵官员,十一人被判斩立决,二十三人判斩监候,其余百余,被发配梅山铁矿做苦役,年限三至三十年不等……
  正月二十八,工招落幕,无数竞拍工程成功的显贵商贾离开南京城,前往各自承包路段,着手招募劳工,竞争抢人,待遇优厚,亘古未有……
  子时不到,韩赞周出宫,于举告台皇榜处张贴圣谕!
  皇室三百年厚待之政彻底废除,往日里强加在朱氏子孙头上的不公正待遇亦不复存在,推恩令正式公布天下,猜测成为现实,天下震怖!
  大明时政报乃至商报,这几日里已经彻底忙疯,灯火彻夜不绝,总编、责编乃至审稿、撰稿、记者已经熬了数个日夜,整理第一手资料,撰写此政对于大明将产生如何深重之影响,最后快马分发各州府,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向整个天下扩散。
  王室啊!那可是压在百姓头上两百多年,大明数千万子民的沉重负担,是导致大明财政捉襟见肘的罪魁祸首之一,如今在圣武大帝的一道圣谕之下,如同昨日黄花一般成为了历史。
  不是没有人说朱慈炯绝情,那可是皇族一脉,哪怕这一脉族人多了一些,甚至已经到了极其恐怖的地步,但毕竟是太祖子孙呐,如此对待岂不太过?
  然而这仅仅只是少的可怜的一部分人,就好像不论什么好的政策,总会有人评头论足,道尽不是一样。
  但更多的人知道,此政的利之所在,王室待遇,大明三百年都已经负担不起了,三千年呢?以全天下的财力怕也承受不起了吧,所以九成九以上的人由衷支持,对于圣武大帝的爱戴再一次冲上巅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