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三章 财大气粗
这真的不是一件小事。
艾香要动用私房钱协助艾蒿功成名就,惊动了艾长青和温春兰。
这一次家里难得的开了一个四人会议。
“香儿,娘知道你有钱。”温春兰看着女儿笑道:“咱们家就你是小富婆。”
因为易王世子的两个酒楼都有她的分红,这些年生意只好不坏,估计着那分红都不少了。
更不要说西楚遍地的白氏药坊收益了。
“娘,钱嘛,就是拿来用的,用在该用的地方也挺好。”艾香没有否认小富婆的说法。
艾叶也有钱,但是艾叶的不是现银,全是金银珠宝,绝大部分是风言赏赐的。当然也有之后儿子和娜 些嫔妃孝敬的。
这些东西说到底是鸡肋,她不方便拿出来变现。
卖钱的话就会被说成是打了皇家的脸。
温春兰也有钱,只不过她不擅长经营,也不屑于经营,更没有艾香这般有两摇钱树。
“那可都是给孩子们的。”温春兰还是有些不赞同,江山又不是伍艾两家的,犯得着掏私房来补贴吗。
“娘,给孩子留钱可不是好事。”艾香笑道:“孩子不如我,留钱给他们只会滋长败家子。”
伍志轩伍志林兄弟就是例子,为此伍老夫人曾经痛心疾首说自己很失败。
艾香宽慰她说不算,毕竟还有两个拿得出手的。
伍志帆调皮捣乱了一点,但到底还给挣了一个爵位,虽然时间不太长,好歹有过辉煌的历史。
而伍志南一真都老老实实的挣钱过日子的人才。
不惹事不添乱就是最省心的。
伍老夫人笑骂她贫嘴。
“孩子如我,又何需要我给他们攒家底呢?”艾香感慨道:“娘,您知道我有钱,我花在这上面也算是积功德,还可以帮忙蒿弟,挺好的。”
“香儿,难得你有这样的胸怀。”艾长青仔细听了女儿的分析感慨道:“蒿儿,此事若成了,你也算是功德无边。”
修桥铺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的可是世世代代的子孙后代。
而他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一点,而是偌大的西楚王国。
“要不,我也出点力吧。”听了家人的分析,温春兰也想通了:“我不是有古榆等三县的封地吗,不如,这三县的修桥铺路经费我出吧。”
羊毛出在羊身上,这样也算是起了一个带头作用吧。
“娘,您真开明”艾香乐了,她捐钱是自愿,娘捐是抹不开脸面。
不过,由着她们母女俩做下的这事最后会怎么着:成为道德绑架,那些有封地的;在任官职有本事的,都会效仿了。
不管是心甘情愿还是被逼无奈,总归会是有一个好的结果。
“蒿儿,我看此事可成。”艾长青点了点头,他已经可以预见到西楚大地上将会掀起一股修桥铺路的大潮了。
“多谢娘,多谢姐姐,我这就上折子。”艾蒿很激动,他云游四海归来,最为感慨的也就是交通不便。
有一次到路遇上雨,路被斩断了马车过不去,他带着妻女走了足足二十里,那是莫诗言一辈子都未曾经历过的苦,可是看艾蒿坚持她也没有露出半点怨言。
姐姐说修路,他也觉得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法。
“修路筑坝修堤,还有沟渠,都可以同步进行,要做就要做好。”艾香提议让艾蒿多向民间的一些有经验的老者请教,找些通水利交通的大师来做指导工作,招贤纳士,做好安排工作。
“姐,您说的这些意见都很宝贵,我会一一记录的。”艾蒿天南海北的走了一遍,自然也知道防洪防旱的重要性。
“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就要分析解决,做好经验总结,以备以后遇上同类问题的时候使用。”用艾香的话来讲,整个的过程都可以写成一本书,那也是好题材一个。
“好的,姐,我会的。”写书对姐弟俩来说都不是难事。
艾蒿上书皇上,在朝堂之上,风宁亲自将这道折子念了出来。
“诸位爱卿可有想法?”风宁初看时只还是随意性的,再往下看,精神一下就来了,所以今天早朝就带上殿来,亲自念了下来。
修桥铺路西楚上下同步进行,关键是不要朝堂出银子。
“敢问艾大人。”只要不要找自己银子都好说。艾家沉寂多年终于站在了朝堂之上,比起当年的刘家,这艾家才算是聪明的。霍大人站了出来请教不要朝堂出银子是现在还是以后都不让出:“修桥铺路而且是大规模的修建所用银子不在少数,敢问艾大人,你这钱财从何而来?”
“皇上,臣之所以有这样的勇气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绝大部分的花费已经有人承担,余下的只是少部分了,臣想办法总比困难多,想想办法就能解决了,不给朝廷增加负担。”艾蒿不急不躁站了出来禀报。
越是这样,让人的胃口吊得越高。
特别是那句不给朝廷增加负担的话几乎就像是一个耳光打在了每个人的身上。
合着他们伸手要钱就是给朝廷增加负担了。
“皇上,臣的姐姐艾香,白氏药坊的白大夫白艾承诺,只要是有白氏药坊的县衙,所有主干道的费用都由她出。”有些时候该高调不要高调,那啥做了好事不留名的事谁也不会记得你的好:“臣的娘亲温春兰,感恩太上皇赐封其为春兰郡主并赏了三个县的封地,她也说了,既然得了皇家恩典自然该为皇家减轻负担,所以,这三个县的费用由她一力承担。”
他姐、他娘!
听到这两号人物,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齐齐倒抽了一口冷气,
谁也没有她们那本事啊!
亏得他之前还说不要朝廷出钱,那是困为他有那样的亲娘和姐姐啊!
这有后台的人干起事来自然容易自然简单了。
“好,好,!”都说皇帝不能喜形于色,可是这会儿他忍不住站了起来:“春兰郡主、白大夫高风亮节,大义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