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借玺(三)

  双方在某个时间,竟然精神上达成一致,而后水到渠成,在一个场合下,一声低语便将二人组成盟友。他们都深知单凭自己根本无法对抗唐洐仁,而且只有扳倒唐洐仁,他们二人才可能上位。唐洐礼的投军并非他一人主意,而是和唐洐义商议结果。唐洐义,自身帮助唐洐仁协管一部,而且在朝中有几个想好的官员,留他在京中周旋最好不过。而让唐洐投军,一则有些事情不便在京中所做的,可以在虎卫军中策划施行而不至于暴露出他们。二则,也为他们留下最后的一条路,一条死路,因为他们知道当他们走上最后一条路的时候,离他们败亡也就不远了。
  唐洐仁或许不明白,他这样一个正直公平,为国为民的人,竟然会有这么多人想要除他而后快。
  唐洐仁和唐洐礼两方势力的结成,除他二人并未有其他人知道。因为他们需要两方势力的一些自然的冲突来麻痹唐洐仁和雷族的眼睛。而后便是,一个计划,一个可能持续数年或者是十数年的计划,以此来拉唐洐仁下马。所以他们根本就不在乎如今的时间和得失。
  两年一晃而过,唐国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自然,似乎没有变化。就连唐洐仁这样一个精于朝政的人,都没有看出不同。但是在唐洐义和唐洐礼看来,一切都已不同。
  两年后,这一年,赵氏王妃产下唐澋风后,不久便去世了。而顺理成章的赵氏一族便脱离了唐洐礼这一条船,而后,开始逐渐靠向雷氏一族的势力。随后便是廖氏一族,随着廖贵妃向皇后的服软,廖氏一族终于不再受雷氏一族的打压。再加上赵氏一族的脱离,而廖氏一族也不再打算跟随唐洐礼,反而若有若无的向雷氏一族示好,希望换得自身的发展,双方都各自收敛起对对方的各种手段,也正因为如此,廖盛远深感对唐洐礼的愧疚,便辞去了官职,周游天下去了。只有田族还在和雷氏一族正面冲突,不但没有丝毫缓和,反而越演越烈,尽管田族一直是弱势的那一方,随之带来的便是本是将相良才的田兮启在这些年中非但没有升官,反而官越做越小,后来带了一千多人在南方滨海的小城里屯田。
  而此时的唐洐礼非但无法阻止赵,廖二族的脱离。自己也因为不在京中,而鲜少被别人提及。唐洐义那边,仍旧是老样子,没有变化。一切都感觉这个联盟没有开始便已有解散的迹象。然而这确实唐洐礼的自己要求赵氏一族和廖氏一族如此行事,只因为他和唐洐义觉得要有所行动了。
  这两年,唐洐仁的先皇直接的矛盾似乎消失,但是唯有唐洐义和唐洐礼知道,二者的矛盾一直在扩大,而一直努力在规避矛盾出现的是先皇,唐国的皇帝。这两年,双方在政务,军务,宗室上的六十八件事情的处理上,一开始便有了分歧,最后有四十件以唐洐仁的主张为主。虽然,唐洐仁的处理方法大部分确实优于先皇的。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大大小小六十八件事中,有三十三件是唐洐义和唐洐礼专门为先皇和唐洐仁挑选的。这些经过他们挑选的事情,大部分是一些需要可变可不变的事情。因为唐国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祖宗的礼法规制已不适应现如今的行事做法,而被精心挑选过的事情,总会涉及到这些旧规矩。先皇以年老,以守旧为主,而唐洐仁自然要大力革新。双方不管他们谁的主张都可以处理这些事情,因而就需要两人之间谁做主。通过这些事情,不断累积着双方的矛盾。
  两年的时间,让他们得以挑选这么多的大事小事来。但是,这让唐洐义和唐洐礼不满足,他们需要一个有爆炸点的事件来为先皇和唐洐仁的矛盾达到顶峰,也需要这个事件来为他们的计划开一个好头。
  而赵氏王妃的去世,刚好为这些进行铺垫。赵耿志,赵著先,田兮启,廖盛远永远忘不了那日唐洐礼在门外为赵氏王妃哭的死去活来。而转眼回到屋中,却算计着赵氏王妃的死可以为他的计划开一个好头。那一瞬间,让这些人深感害怕,一个连自己朝夕相处的亲人去世了也要算计的人,还有什么是他做不出来的。直到现在,赵相国和赵尚书都在怀疑当时王妃的死,是否是正常的。因为他们太清楚唐洐礼的心性。
  一切都随着唐洐礼二人的计划进行着,赵氏一族,廖氏一族逐渐和雷氏一族步调一致。一年后,一个十六岁的男孩的出现,这个孩子出现在麟阳城中,便是跪在宫门外,手拿状纸,为父伸冤的样子。他也打破了唐国朝堂上的宁静,引起了轩然大波。
  为了这个男孩,唐洐礼派人寻遍了唐国大小州县,两个月前才在唐国南海边的宁州找到。要说这个男孩,不得不追溯到十年前的一起旧案。
  十年前,一桩惊天丑闻被都察院左都御史暴露出来,天下哗然,使得唐国在诸国面前出镜了洋相,这就是当年最著名的“中书省十二人卖官案。”
  当年雷氏一族长子,皇后兄长,雷君身为吏部尚书伙同吏部、中书省公开买官卖官,从州县官员到朝中各级官吏明码标价。开始时这伙人也并未如此嚣张,公开买卖,只在私下做些勾当。摄于雷氏一族的势力,倒也没人检举,朝中大臣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未曾想到这些人变本加厉,后来竟大肆宣扬。惹得都察院左都御史张辉极为不满,此人一生正直,不畏权贵,不然也不会做到左都御史之位。
  张辉都不需要暗中调查,便从那伙人中拿到相关证据。为了此次检举,此人将家人送回老家,遣散府中之人,孤身一人进宫将这些证据面呈先皇,先皇得知后雷霆大怒。处在乱世,各国想尽办法招揽人才,未曾想到朝中的大臣竟如此无法无天,倒官卖官,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极其罕见的事情。先皇下旨,势要彻查此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