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民要挟
第一百二十九章以民要挟
他们的到来,让鸠山压力山大,将所有预备兵带上城头。近一千个蕃民,有几十个还是女子,穿上军服后,看起来和蕃兵没什么区别。
面对三倍的兵力,许多没见过血的蕃民登上城头后,脚弯有些打闪。仗还未打,士气已经降了大半。
任何新兵初战时都这样,蕃民的表现让鸠山也没什么好方法。见南城门下的兵分了一半去东城,知道对方的意图,对身边仅剩的四个将领说:
“将兵力均分到四城门,蕃民打散分到士兵中间。你们四人镇守三方,等会我负责对付何浩然那边。”
四个蕃将各自去忙,一个亲兵指着下面:
“将军,何浩然过来了。”
为了让对方听得更清楚,何浩然在牛星的陪同下走得很近,直对着城头上的鸠山。鸠山可能是过于紧张,未等对方开口,大笑道:
“何浩然,你是来劝降的吗?”
何浩然知道鸠山不会降,懒得和对方鬼扯:
“以前我曾经说过,只要放下武器、甘愿受绑者无论军民皆可为俘虏,现在这个条件要改了。”
在朔方瞿靖他就说过这种话,鸠山也听说过。能为俘虏当然好,总比一刀宰掉要好得多。一听他要改这个条件,就算不会受绑,鸠山心中也充满怒火:
“你们唐人最重承诺,不守诺言者皆为小人。想不到大名鼎鼎的何浩然,居然是如此一个反复无常的卑鄙小人。”
后面的将领一脸茫然,实在不知道他为何要改变自己的承诺。鸠山说得对,无论对敌对友,不守承诺、反复无常之人永远是小人。这要是传出去,对他的名声是个致命的打击。
他根本没在意大家的想法,在高昌、闻德和前面一些城池,被对方抓来当奴隶的唐人十有八九难保。除非每次都像天山蒲昌府那样,骗开城门搞突然袭击。他一字一句,说出再也不会改变的承诺:
“以后我所攻之城,要是里面有我大唐百姓被杀,无论军民一概不留,满城尽皆屠尽。”
……
两千个将士,前方有九百人,两人一组,一人手持一两块盾牌,一人拿着弓,每次都将弓弦拉到自己的极限,朝城头上的数百蕃兵攻去。
在他们后面一段距离,摆着十二副重弩。三人一组操纵。重弩主要目标是架在城跺上的五副同类。西州城一共有二十副重弩,见何浩然攻北城,鸠山亲自带着几副过来,平分四城一边五副对敌。
他们这五副重弩唯一起的作用,就是将唐军的十二副重弩吸引过来。面对至少二对一的局面,不时有在重弩旁边的人被射死。
何浩然一直在后面观望,前方的弓箭兵分得比较散,有盾牌保护,损失率很小。相对于居高临下的蕃兵来说,比对方的损失还少些。
但死在重弩下的人不少,战斗了半个时辰,有几十个士兵被射中。这些重弩的冲击力何其大,只要被射中,很难有活命的机会。
他对旁边的崇奉朝说了几句,对方安排几个骑兵朝城两边奔去,过了好一会,崇奉朝走到十二驾重弩后面,很快这些重弩在盾牌兵的保护下向前移动,逐渐聚到一块,在几组弓箭兵后面停下。
这个距离离城头大概只有六十米,已经是非常近了。在观战的亲兵感觉有些不服,报告给鸠山,鸠山大叫一声:
“不好,快将重弩撤进来。”
他的喊声晚了,十二支小碗粗的巨弩分成两组,在崇奉朝一声令下,几乎同时朝城头上的两副重弩射去。
为了便于射击对方,一般的重弩都要架出城墙三分之一。在北城最左边的一副重弩,三个蕃兵刚将弩箭装上,还在寻求目标。六支极速的虚影射来,有一支两支发空,四支射到重弩前端的支架上。
“咔嚓”一声,弩架受不了如此大的巨力,前端一截被撞断弹起,带着架好的弩箭砸中中间个蕃兵。对方一声惨叫,待旁边两个蕃兵将他扶起时,已经是血流满面,人未死,但再无一战之力。
这次的破坏十分成功,有两副重弩被损毁。可惜城头上另外三架在鸠山的吩咐下退进城,没能继续破坏下去。
这种重弩制作非常麻烦,前期土蕃根本造不出来。在攻取几座城池,抓了些军工后才学到这门技术,但能制作重弩的工匠非常少。
连城都快保不住,鸠山顾不得心痛。赶忙调整剩下的三副,让它们能继续发挥作用。只是这样一来,重弩的杀伤力远远无法和唐军比,在这方面又占了下风。
其它三个城门皆如此,至少有一两副重弩被损坏。每边都有将领亲自指挥,原本开始对这种软绵绵攻击颇有微词的将领,见己方损失的人还没有守城方的多,对何浩然这种攻城方式完全接受。
攻城战进行到两个多时辰后,每边城头剩下的蕃兵,已经不足五百人,此时在城头上,何浩然最担心的事发生了。
北城门上,至少有三百个穿着破烂、反绑双手的男女被押至城跺前,下面无论是弓箭兵还是重弩全都停止。何浩然一声令下,前方的唐军快速退出攻击区。
被推到前方来的全是唐人,被他们抓来的大唐百姓。少数没有受绑的女子,手里还抱着或牵着小孩。开始这些百姓被推来时又惊又惧,待双方停止攻击,一些人忍不住大喊:
“将军快救我们出去,我们是大唐的百姓,被他们抓到这里来好些年了,我们想回家。”
四城皆有这样的声音,现在谁也不敢攻击,要是误杀了大唐百姓,一旦被人捅出去,就算朝廷不明着降罪,估计前途会是一片灰暗。连万序也退兵两百米,亲自到何浩然这边问计。
这种局面很难应付,以前何浩然曾经在书籍中,看过类似的场景,没有哪本书上写的处理方法,符合他的心思。
“鸠山,我以为你也算是土蕃名将了,却使出如此手段。城池不保,大不了脖子上留下碗大一个疤。这要是传出去,丢的不只是你的脸,整个土蕃也会蒙羞。”
在以前他根本不认识鸠山,对方的本事要比沙摩拓高些,就算是名将也是排名最末尾的那种。鸠山走到前方,脸色看不出喜怒。
“我的要求很简单,你们撤军,退到天山,我们放人,我敢发誓,一定会将所有唐人释放。到时候你们再来攻击,生死各安天命。”
“让我们退兵绝不可能,”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这东西就像是谈判,一点点有利的因素也不能放弃。
“我们可以作出最大的让步,你们可以带着里面的蕃民走,放你们回沙州,绝不追击加害。将我大唐百姓留下,这样你能保全众兵将和城内蕃民,回去也有个交待。”
此时双方的主要将领都聚在北城,何浩然开出的条件十分诱人,引得几个蕃将大为惊动,己方一些将领很不满。万序说:
“何将军,还未曾有过围城将对方军民放走的事。这要是被朝廷知道,怕有不少人会参你一本。”
韦皋十分不爽万序,冷笑道:
“国以民为本,太宗皇帝也重复过郦食其的话,民为天,民心不可轻之。先不论会不会被参,你有什么好方法?”
万序盯了韦皋一眼,想了一会回答:
“可以按何将军说的做,一旦他们离城,我们就?”
何浩然懒得与他说,上面鸠山的喊声传来:
“我们不同意,除非你们退到天山,否则免谈。”
在旁边的李崇客长叹一声:“这事要慎重解决才行,他们这个条件绝不能答应,否则一旦我军攻城,他们就这样做,以后还怎么攻城复地?”
何浩然看了眼众将,跳下白马,做出一个令所有人意外的举动。
他先是朝长安方向叩了三个响头,走向前十多步:
“我太宗皇帝曾经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绝不可弃。鸠将军想必也读过一些书,不知听没听说过这些话,赞不赞同?”
他在大学读的是文学系,这家伙很快被人打脸。鸠山冷哼一声:
“此言最开始出自孔圣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最后你唐国宰相魏征不要脸,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借用孔圣人这番话:“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到最后你太宗皇帝才在《论政体》中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言是孔圣人所说,我当然赞同。”
这脸被打得不轻,他一直都以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李世民所说,没想到对方也是抄袭者?他不知道,鸠山在土蕃出名的并不是军事,是文学。
他再也不敢引经据典和人家比了,总算是将对方套进来。
“我大唐的百姓是这样,你土蕃的百姓也是这样,都是可以覆舟之人。我现在用两个蕃民,换城中一个唐民,你换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