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柳氏闻言,不禁笑道,“你有这样的心思,远胜我这为娘的。诶!若不是你父亲急需钱财,凭他的人品才貌,又怎会娶我一个商户之女,用我的嫁妆去替他兄弟讨媳妇!想来,你的聪明机智便是随了他。你出身虽不高,可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三年前在京师便有了才女之名,又生得这样的花容月貌,岂是那除了描花样做针线,便只会撒娇卖痴的怡姐儿能比的?我的绮姐儿,莫说是一般高门大户,便是王孙公子、皇亲国戚也配的。我的好女儿,你定要小心行事,嫁个好人家,在婚事上狠狠压怡姐儿一头,也叫娘出一出多年的恶气。”
母女两个相视一笑,十分默契。
……
傍晚时分,上房堂屋里已十分热闹,丫鬟们进进出出,搬花盆的、放桌子的、上碗碟的,人人面上均洋溢着笑意,王氏瞧着一向阴沉沉的府里终于有了些人气,面上也不禁有了些许笑意。
婧怡早已来了,还是上午那件鹅黄色百蝶穿花的小袄,裙子换了一条,还是月白色,裙摆上却深深浅浅绣了许多绿色小花。还是双螺髻,却插了南珠头面里的一支小花钗,正是用金丝连了珍珠作花蕊、梅花式样的那一支。走动起来,珠蕊摇曳、裙裾飞扬,端的是灵动俏丽。
只见她依偎在王氏身边,不停嘴地说话逗趣,惹得王氏一阵阵发笑。待到瞧见一个着青色直缀、身形颀长消瘦、面白微须的中年男子进来,便如小鸟搬奔过去,也不行礼,直直扑入男子怀里:“爹爹!”
却原来是昔日为兄辞官丁忧的陈翰林、今日的陈府二老爷,陈庭峰。
陈庭峰见婧怡这般小女儿作态,不由摸了摸她的头发,口里却道:“怎的这样没规矩?”
婧怡闻言,松开父亲后退一步,福身道:“是,女儿给父亲请安。”话说得恭敬,嘴巴却早已翘起来,满脸委屈神色。
陈庭峰见她这样,嘴角一松,呵斥的话哪还说的出来?便四下望了一圈,问王氏:“大嫂还没来么?”
王氏答道:“我已派了人去请,想也快到了。”
说话间,便见帘子一挑,走进两个人来,正是柳氏与婧绮。
柳氏上身穿一件靛蓝色素面斜襟大衫,下着黑色马面裙,乌黑的头发整整齐齐绾了个圆髻,未戴任何珠钗,只耳朵上小小一对赤金耳坠。薄施脂粉,掩盖了苍白的面色,神色却依然憔悴。
婧绮则穿一件白底青花对襟小袄,配一条葱绿色襦裙,头发绾成个比平常略低的飞仙髻,戴两朵珠花,余的首饰一件也无。
这也太素净了些。
王氏见陈庭峰面上已有了不愉之色,心里不免“咯噔”一声。
却见婧怡已笑盈盈走上前去,朝柳氏与婧绮各福一福:“给大伯母请安,大姐姐安好。”随即拉住婧绮的手:“姐姐,娘给我打了一套头面,赤金镶南珠的,我已戴了,好不好看?”摇着她的手,“娘说也给你打了一副,赤金镶红宝石的,姐姐怎么不戴,是不好看么?”
“怎么会,”婧绮笑了笑,“是那红宝石太贵重了,我有些舍不得戴罢了。”
“这有什么舍不得的,戴得旧了,咱们再向娘要就是了,只要大姐姐喜欢,娘肯定什么都依的。”
“是啊,婶婶一向子疼我,无论什么好东西,都不会忘了我。”婧绮的笑容有些勉强。
“是呀,是呀,娘可偏心了呢”婧怡拍手笑道,“对了,你看我的珊瑚手串儿,是妹妹自己做的呢,我用线穿了一长串,绕在胳膊上,是不是很好看?”
婧绮低头一瞧,红色的珊瑚串子在胳膊上缠了好几圈,衬着雪白的肌肤,果然分外惹眼。
“好看。”她不禁点头。
“姐姐喜欢,就送给你。”婧怡解下手串,便绕在了婧绮手腕上。
“那怎么行,这是你的心爱之物,我不能要的。”婧绮连忙推辞。
“只要姐姐喜欢,我就高兴啦。”婧怡笑嘻嘻地道。
陈庭峰原本紧绷的面色不知不觉已松了,嘴角也带了丝笑意,语气温和地对婧绮道:“这是你妹妹的心意,你就收下罢。”
婧绮闻言,便也不再扭捏,大大方方地朝婧怡道:“谢谢妹妹。”瞧了那手串一眼,确是别出新擦,她倒也是真心喜欢,这一句谢谢说得便也实诚。
而这姐妹相亲的光景瞧在王氏与柳氏眼里,却不知生出了几番曲折心思。
第3章 家宴 下
陈家在湖州地面上其实也算是名门望族,自陈庭峰往上数几代的先祖就出过进士,做过朝廷大员的,是真正的书香门第。只可惜后人不济,在科举一事上再无建树,家道便渐渐中落了。待得到陈庭峰父亲这一代,已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甚至比一般庄户人家还要不如。只因陈家人自负书香世家,家境虽潦倒,每代人里却总有一两个寒窗苦读的。这就原味着本该是主要劳动力的青年男子,在陈家却是被供养的对象。更遑论书本纸张、进学学资、赶考一路吃穿花销等巨大花费,生生将原先的富户熬成了赤贫。
也算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叫陈庭峰一朝飞黄腾达,几辈人苦挨,似乎也有了意义。
陈庭峰这一代共有兄妹三人,大哥陈庭松娶的是余杭一商户之女柳氏,膝下只得一女,便是陈婧绮。陈庭峰行二,当年秋闱中举后由大哥陈庭松做主,娶了湖州本地一位王举人家的嫡长女为妻,便是如今的王氏,二人婚后倒也琴瑟和鸣,育有一子一女,女儿自然便是陈婧怡,而儿子陈彦华自小便十分聪颖,在陈挺松离世前一年已考中了举人,当时年方十八岁。陈庭峰辞官丁忧,却唯恐湖州没有好先生,耽误儿子学业,于是请了旨意,将儿子与儿媳妇留在了京里。
陈庭松与陈庭峰还有一个幼妹,闺名叫做陈锦如,与两位兄长年岁相差得甚大。故而待她成年时,陈庭峰已入了翰林院,身份地位自是大不相同。而且,陈家人天生就一副好相貌,松、峰二人皆生得面如冠玉、玉树临风,陈锦如更是明眸皓齿,美艳不可方物。十六岁那年嫁进了京城江家。那江家大爷江泽是与陈庭峰同一科,皇上御笔钦点的状元郎,当年和陈庭峰同在翰林院,如今却已是户部尚书了。陈锦如嫁的,便是这位状元郎的三弟,虽是庶出,至今也没有官职在身上。但岂不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更何况手足兄弟?
故而,陈府今日的家宴,能到的不过柳氏母女、陈庭峰夫妇并婧怡五人。说是一家人团聚,但一眼瞧去,却不见有什么热闹。
待桌上的菜上得齐全了,王氏便示意小丫头为座上诸人各盛了一碗汤:“快尝尝这道笋干老鸭汤,鸭子在庄上养了三年,笋干是山里庄户今春新制的,又加了人参、枸杞、当归等药材,味道鲜美,又滋补养人的。”
柳氏尝了一口,赞道:“果然鲜得很。”
陈庭峰也尝了一口,点头道:“是不错,既然是滋补的膳食,大嫂又喜欢,你平日就吩咐着灶上常做。”这话却是在与王氏说了。
“是,”王氏笑道,“只是老鸭子难得,若有了,妾身定先紧着大嫂的。”
柳氏刚想接话,刺上王氏两句……这样巧言推脱,好像吃两只鸭子就把她穷死了似的,还要在陈庭峰面前扮贤惠人。嘴唇略动,正要出声,却见婧怡夹了个白生生的菱角肉放在陈庭峰碗里,大声道:“爹爹吃个菱角,您最爱吃的,”夹了块石鱼,“您最爱吃的鱼,”又夹了一筷子水晶烩,“这个也是您爱吃的,爹爹快吃。”
陈庭峰一愣,转目望向桌上碗碟,见自己平日喜爱的菜式桌上都有,且正巧都摆在自己眼前,伸筷可及之处,显见是有意为之。
饶是铁石心肠,此刻他心下也有些感动,念及平日里对王氏的疏离淡漠,不由得更添几分愧疚,便在桌子底下捉住了王氏的手,轻轻握了一握。
王氏与夫君已许久未曾亲近,一向刻板的夫君今日竟在人前如此孟浪,脸“腾”地涨得通红,嘴角却忍不住溢出一丝甜蜜笑意。
柳氏瞧他二人当着自己和孩子们的面面前打情骂俏,那王氏一大把年纪,竟还如少女般忸怩做作,一时间只觉得口里直冒酸气,心中苦水长流。面上却神色不动,垂下眼皮只作不见,心中对王氏的嫉恨又更添几分。
……
待得酒过三巡,柳氏扶着婧绮的手起身,走到王氏面前,一曲膝便拜倒下去。
王氏慌得连忙起身,亏得侍立在身后的王妈妈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柳氏,才没叫她真拜下去。
王氏扶住柳氏的手“大嫂莫要折杀了我!”
柳氏作泫然欲泣状:“我本是个苦命人,这几年若不是弟妹的看顾照料,只怕早已随着大老爷去了,我这一拜,是谢你的救命之恩。”说着又要拜下去。
这般作态,倒显得她是施恩图报之辈,王氏心中暗自恼恨,却不好说什么,手上加劲,稳稳扶住柳氏的身子。不叫她有所动作,口中道:“大嫂快别这样,这……”她本欲将陈庭松如何有恩与他们,他们又会怎样报答云云的话说将一番,话到嘴边却觉得腻歪……这些话她在人前已不知说了多少遍,说得自己都开始厌烦起来。停了半晌,只憋出句,“这本是我应当的。”
柳氏抹了抹眼角:“只是我还有件事情,不得不劳烦弟妹……”
王氏一愣,不知她葫芦里卖什么药,虽不情愿,也只得道:“大嫂但说无妨。”
“我们绮姐儿是个实心眼的孩子,成日里就写写画画的,一颗心也只扑子这上头,原也倒罢了。如今姑娘大了,总要学些针线女红、管家之道的。”她盈盈望着王氏,“我想请弟妹平日理事时把绮姐儿带在身边,指教指教她,另外,我想从外头请个针线师父,仔细教导姑娘们的针线,银子我来出,只是要劳烦二弟妹打听个好些的师父,请家来,到时也叫怡姐儿与她姐姐一道上课。”
王氏闻言顿了顿,随即笑道:“这值当个什么事,明儿起叫绮姐儿来我这里吃早饭,再随我一道处理府中事务,至于针线师父……”
“请师父的事情倒不用急,”陈庭峰接过王氏话头,道,“不日便要进京了,还是等到了京里,安顿好一切,再找好师父教导绮姐儿与怡姐儿。这几日便罢了,请了人来,不多久又遣走,于人于己都是麻烦。”
三年孝期一过,陈庭峰回京本是板上钉钉之请,然因一直未有明言提及此事,王、柳二人其实多有忐忑。柳氏今日相求王氏,其实心中根本不信王氏会尽力教导自家女儿,那请针线师父的话,更只是为了试探陈庭峰。只因若不日即将回京,陈庭峰就不会叫她们这个时候请师父,若当真请了,便只能说明,他们将被长期留在湖州。
柳氏闻听此言忍不住喜动颜色:“是这样!不知二叔定了启程的日子没有?要是定下了,该知会一声华哥儿,好叫他媳妇儿早早收拾院子,不然一家子去,可要乱了阵脚。”
陈庭峰点头:“原定了下月初六我先动身,此番回京,任命上定是要走动走动的,本打算由我先进京打点,待差事有了着落,再接你们过去,这样也不必着急忙慌地收拾。”说到此处,他雨声一顿,随即又道,“只不过,方才我收到华哥儿的信……”
“华哥儿来信了,”王氏乍听见儿子的消息,不禁面露喜色,竟打断了陈庭峰话头,嗔怪地对他道,“您也真是的,华哥儿来信,怎么不和我说一声,他身子可好?学业可有进益?先生有没有提起春闱下场的事?”连珠炮似的竟一时停不下嘴来,可见儿子在她心中的分量之重。
陈庭峰深深望了妻子一眼,道:“今日方收到的,”这便算是对没有知会王氏的解释了,又道,“先生叫他今年先下场试一试,亲身感受一番,胜过整日在家中闭门造车。”
王氏双手合十,念了句阿弥陀佛,喃喃道:“只盼一次便能得中才好。”
陈庭峰微微一哂:“你道进士这样好考么,岂不闻范进中举?”
“可华哥儿十八岁时就已经中了举……”
“是啊,咱们华哥儿是个读书的料子,”柳氏笑道,“十八岁的举人整个大齐能找出几个来?再说了,他今年才二十二,这回不中三年后也只二十五岁,二十五岁的进士,大齐又能找出几个来?”
“这孩子天资是不错,只是科考一路下来太过顺利,难免有些自视过高,这却不是好事。正该受些挫折磋磨,否则,我怕将来在官场吃更大苦头。”
话题便一直围绕在官场、科考以及陈庭峰的任命上头,所有人都似乎忘了他刚才的未尽之言。一顿饭吃了近一个时辰,面上看倒也算是宾主尽欢。
……
婧怡一进屋子,便解下披风塞到碧瑶手里,直直走到桌边坐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方才舒了口气道:“总算回来了,爹爹讲了一晚上的科举经,什么哪年出了个怎样刁钻的策论题,又有个什么人答了怎样一篇惊才绝艳的文章,什么之乎者也呜呼哀哉,我瞧娘的眼皮子直打架,大伯母困得几乎要溜下桌了!爹爹也可怜见的,成日里面对我们这些妇孺,他纵有鸿鹄之志,偏只得家长里短、鸡毛蒜皮。”
“奴婢见大姑娘听得很是上心呢,不时还点头附和,”碧瑶悻悻地,“想是她得了姑娘这么好的珊瑚手串,乐得精神都好了,只怕今儿晚上也要高兴得睡不着觉呢!”
“非也非也,”婧怡笑道,“大姐是个才女,虽说她只会琴棋书画,不会八股文章,但才女的气派总要作作的,哪能和我们这些只识几个字的睁眼瞎似的一听书就瞌睡?这可与我的珊瑚手串没半分相干。”
“什么珊瑚手串?”一个轻柔的语声传来。主仆二人转目去瞧,只见里屋的帘子一挑,走出个身段窈窕、杏眼桃腮的美貌丫鬟来。
第4章 丫鬟
“什么珊瑚手串?”一个轻柔的雨声传来。
主仆二人转目去瞧,只见里屋的帘子一挑,走出个身段窈窕、杏眼桃腮的美貌丫鬟来,却是婧怡身边另一个贴身丫鬟,碧玉。
陈府早年贫寒,家中并不曾有丫鬟仆从,后来陈庭松行商,陈庭峰有了举人功名,柳、王二人相继进门,陈家渐渐兴旺,方始过起了呼奴使婢的日子。
大齐的世家大族,世传承的除了爵位、权力、财富,还有奴仆……府中的男女奴仆成亲,所生子女亦为奴仆,养到八九岁上就进府伺候主子,自由管事、嬷嬷指点教导为奴之道,待到十三四岁上已十分会伺候人,等到了适混年龄,或许更大些,便由主子做主各自配婚,所生子女又是奴仆。如此这般,周而复始,便是家生的女才、丫鬟了。
这样的家生奴才一向最得主子喜欢,一来,他们最懂主人家心意,行事妥帖。二来,一家老小都在主人家手里,这些奴才往往就是主子身边最忠心的狗。
而如陈府这样的后起之贵,自然不会有家生的奴仆,都是找了可靠的人牙子来,买一些家世清白的奴才进府。
碧玉、碧瑶便是王氏为婧怡从外面买来的丫鬟。碧瑶年纪和婧怡差不多大,性格活泼跳脱,王氏看中她为人机灵,又有带孩子的经验,留了放在婧怡身边。
碧瑶原是农家女,家中兄弟姐妹甚多,年纪虽小,却一直拉扯弟妹的,后来父母为了给长子娶亲,便卖了当时年只八岁的碧瑶,凑齐聘礼娶上了儿媳妇。据说后来这儿媳妇对二位老人十分苛待,儿子畏妻如虎,也不敢多言。彼时碧瑶已是婧怡身边的二等丫鬟,虽是奴籍,但吃穿用度痒痒不差,且有月例银子拿,又岂是她那土里刨食的父母兄嫂能比的?她家里人也曾上门来寻,但碧瑶记恨父母为银钱舍弃她,竟拒而不见,直当自己没了家人,只一心一意伺候婧怡。
碧玉却是婧怡自己选的,入府时已十二岁。她的身份背景与碧瑶差不多,不同的是,碧玉母亲早亡,父亲一人拉扯子女,而她正是家中长姐……碧玉是自卖为奴的,人牙子见她生得貌美,人也乖顺,给了个不错的价钱。原打算挑户大方人家卖去作妾,却不想被小小年纪的婧怡给相中了。当年的小婧怡随母亲一道挑选丫鬟,见十几个女孩子虽都是粗布衣衫,却有几个长得颇为齐整,碧玉便是其中之一。只是这几个优秀些的女孩子或是东张西望,或是偷眼窥视,无不面现惊羡渴望之色,只有碧玉,低眉敛目,眼观鼻鼻观心,似乎十分镇定。但自小细心的婧怡却发现她双拳紧握,鬓角微湿,其实十分紧张。
王氏本不欲留下碧玉,一是年纪大了,恐怕来历不明带坏了婧怡,且伺候不了几年便要嫁人。二是太过貌美,只怕将来要惹起祸端。但耐不过爱女痴缠厮磨,还是并碧瑶一起留了下来。
婧怡后来曾问起当日之事,碧玉坦言确是十分想要被留下,只因她知道人牙子的打算,如果没有被陈府看中,她便要沦为玩物……这是她唯一一次机会。
“你争取唯一一次机会的方法,就是毫无作为吗?”婧怡这样问她。
“也不是的,奴婢进府那日未破晓就偷偷起身,去河边洗了头,换了自己最干净的一身衣裳,仔细疏了头发,剪了指甲。至于到了府里……我听人牙子说,大户人家是最讲规矩的。”
自此,婧怡便知道碧玉虽和碧瑶差不多出身,碧瑶是个一根筋,她却是个聪慧有心计的,且她愿意将自己的心思坦白给婧怡,就是表了忠心。
可见人的心肠,有时候真是天生的。
这些年来,婧怡对身边两个丫鬟十分亲厚。相较之下,与碧瑶更为亲近,出门走动也多带她。但若论倚重,却是碧玉更多一些,婧怡屋里的事,也都交给了她。
转眼六年过去,十四岁的婧怡俨然是标准的名门贵女,而十八岁的碧玉也成了附中丫鬟里的拔尖人物。
言归正传,碧瑶听碧玉问起珊瑚手串来,登时心疼地直抽气:“就是姑娘平日最喜欢的那一串,孝期里不能戴,也常拿出来把玩的。谁知今儿刚戴上,就被大姑娘讹了去!”
碧玉想了想,笑起来,走到临窗的黑漆大案前,在上头的针线笸箩里翻了翻,拿出个丝绒口袋来,打开给碧瑶瞧:“你说的是这个么?”
碧瑶伸过头一看,登时傻了眼,只见巴掌大一个丝绒口袋里,装了大半口袋形状不大规则、个头却极小的红珊瑚珠子,瞧着和婧怡方才给婧绮的那一串上头的并无二致。
碧瑶张口结舌。
“哈哈哈,好你个没见识的丫头!”却听婧怡靠在桌边捧腹笑起来,”你道那是什么,那不过是我绣在鞋面上作点缀用的东西。你还记得我给娘做的那双月白色绣牡丹花的绣鞋么,那牡丹花的花心是不是就缀着这种珊瑚珠子?而且啊,”她拖长了语调,“这是我心甘情愿送给大姐的,可不是她讹去的。”
碧玉接口道:“这袋珊瑚珠子是还在京城时姑娘自金玉坊淘来的,不过是些无用的边角碎料,一袋子也不值几个钱,姑娘叫人在中间穿了孔,平时就绣在鞋面上点缀。后来又穿了个手串子,”顿了顿,微微笑道,“虽说不是什么值钱东西,但那是姑娘亲手做的,且的确十分新奇漂亮,倒也是个好物件。”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