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谨身殿大讨论——开始

  接下来就到了七月十九日,这是个历史性的日期,今天将名留青史,多年以后,年轻的人们将以崇敬之心问及今天之事……
  简单的说就是,在允又一次打断了身体已基本康复的允看书并与他热情地交换了对于徐晖祖和李景隆的看法并打算结束的时候,朱元璋派来的太监来到文渊阁叫允和允去谨身殿。
  允当时就吃了一惊,嗯,允也吃了一惊,吕妃也吃了一惊。谨身殿那是老朱日常处理奏折或者接见大臣的地方,不知道是只叫了我们两个还是有别人。要是只有我们两个,那意思就太明确了。允想着。吕妃和允显然都想到了。
  不过此时多想也无用,吕妃忙指使小宦官把允的衣服由家居的常服换成外出的衣服,允现在穿的衣服不用换,等允穿戴好了,一起出发,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步行(注1),两人一起来到了谨身殿。
  这是允这个人,从记事以来第二次来到这里,前次来这里还是小时候,大概是洪武十五六年的时候,老朱让所有的孙子去检阅军队,然后在这里一边处理折子一边等着孩子们回来,朱高炽还以其呆萌呆萌的表现博得老朱的开怀大笑。
  允和允走进殿内,在小宦官的带领下,走进老朱常用来接见大臣的东阁内。允眼睛一扫,还好,殿内还有二叔秦王朱,三叔晋王朱,七叔齐王朱,十一叔蜀王朱椿,十二叔湘王朱柏,十七叔宁王朱权,以及燕王世子朱高炽等人,并不是只召见了他们两个,要不然允真怕吕妃为了万无一失铤而走险把他干掉。
  老朱应该没讲什么敏感话题,殿内气氛还算轻松。看到他们进来,老朱温和地招呼他俩坐下,待允和允问好完毕,问道:“今日你们俩聊了什么?”显然老朱知道每天这个点儿允会去看允。
  允作为兄长,回道:“今天我和允先论了故中山王(徐达)与故岐阳王(李文忠)的功绩,后来论了现魏国公与曹国公孰优孰劣。”
  老朱于是问道:“那你们各自觉得徐晖祖和李景隆谁更有统兵之能?”
  允回道:“二哥觉得曹国公在河等地多次练兵,颇的赞誉,比魏国公更为有能;但孙儿认为,魏国公自幼得武宁公(徐达)真传,遇事沉稳,与众将为善,颇有大将之风,亦曾多有历练,而曹国公为人独断,却又思虑较多,怕是交战之中不易把握战机。”
  允说的当然不是他自己的见解啦!这全是他通过看《明朝那些事儿》和《明史》中李景隆的表现和评价然后用自己的话总结的,绝对是非常正确的!
  他还没说太难听的呢,比如‘夸夸其谈、与部下争功’啥的。主要是他还不太适应皇孙的角色,现代的小老百姓那敢得罪有钱有势的!怕说的太狠得罪李景隆。
  老朱听完他的话,没什么反应,转头又问别人:“你们觉得呢?”允的叔叔和叔伯兄弟们可没他这些顾虑,对他们来说,两个臣子而已,就是说错了,又能怎么。
  湘王朱柏先说道:“儿子觉得允说的有道理,儿子也曾和徐晖祖一起到北边打仗,徐晖祖不管战之大小如何都预先侦查探情况,做好各种情况的准备,交战之时调兵遣将也很有条理,虽未曾独立打过大仗,但儿子相信徐晖祖能为名将;而李景隆善夸夸其谈,未必不是纸上谈兵。”
  齐王朱也说道:“那李景隆油头粉面的小子,一看就像是赵括;徐晖祖为人沉稳,看起来就像是大将之才。”允还吒噫了一下,不是说朱好色贪财,王爷当的十分昏庸吗,原来看人还挺准的。
  随后,秦王朱等人也纷纷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认为徐晖祖更厉害的,也有认为李景隆更厉害的,还有觉得差不多的。其他人允就没在意,就注意朱权和朱高炽了,没想到这两人都认为李景隆更厉害。
  朱高炽还可以理解,后世他还没太大的名声;朱权就太让他失望了,“宁王善谋”就这个看人的水准,怪不得燕王靖难的时候轻而易举的把他给忽悠了!
  朱元璋一直面带笑容地听着他们讨论,一句能表露自己想法的话都没有说。大家互相说了几句,话题就逐渐跑偏了,主要是这个话题太局限了。就在话题跑偏到未知的,小孩子不宜参加的话题之前,允问道:“皇爷爷,之前叔叔们在说什么?”
  朱元璋没有答话,秦王朱说道:“去年南多有蛮夷造反,今年从四月开始,罕东(大概在敦煌至酒泉一代)、都匀(在州)、毕节(同在州)、建昌卫(巴蜀)等地蛮夷和蒙元降将相继造反。因大军行进,糜费甚巨,朝中遂有文臣提出放弃这些蛮夷之地,善加安抚,使其不生事即可。父皇让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也才刚开始讨论。”
  允还没听完秦王的话,有句话就差点脱口而出:‘大明帝国的土地虽大,但没有一寸是多余的。’作为一个经受多年爱国主义教育和关心时事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虽然并没有什么班可接,但仍然反对任何丧失领土的行为。
  到了大明帝国很可能可以接班了,更不会同意任何放弃领土的行为。允废了很大的力气才忍住先不说话组织组织语言。
  允一边想该说什么,一边暗骂上奏折的无耻文臣,虽然他并不知道谁上的这份折子。这时,湘王朱柏说:“刚才七哥和十一哥说如果大军久攻不下,为了节省花费,应当允许他们称臣,大军撤回,详加安抚,弟弟大不以为然。”
  “那蛮夷之民多是畏威而不怀德之辈,若大军撤回允其称臣,他们必以为我大明怕了他们,一定更加骄横,shā're:n越货,荼毒边民,不如一次打掉他们的嚣张气焰,使其畏威而惧之。”
  湘王朱柏的思想很符合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国沙文主义啊,很符合我的胃口,不错,允想。随后,朱又反驳了几句,晋王等也说了几句,话说的都很简单,有的人还很犹豫,显然是观点还不确定。
  叔叔辈的说完了,该小辈了。作为在坐的火字旁辈的人中最大的一个,朱允当仁不让的得第一个发言。
  允说道:“几位王叔说的都有有其道理之处,边境蛮夷之民多是畏威而不怀德之辈,已经归顺我大明的如降而复叛,当zhe:n压之,不然边民必受荼毒;但西部边疆地形复杂多山,大军行进不易,zhe:n压叛乱往往费时日久,还难以竟全功,所以以后对于外族归附当慎之又慎,以防得不偿失,以后固守现境即可。”
  听到允的最后一句话,允脑中忽然想到了一个现代人总结的观点,但一时不好组织语言,面对高炽问询的眼神,示意他先说。
  高炽不解,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于是先说了自己的意见,大概内容与允差不多,只是突出表达了江山已经被皇爷爷打好,后代除了时不时打击一下北元,其他的守成即可。其他人听了允和高炽的话,也觉得很有道理,不少人都微微点头,包括**oss朱元璋在内。
  大家都说完了,只剩下允还没有发言了(其实不发言也可以,但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允怎么可能不发言呢)。允咳了咳嗓子,虽然此时大家并没有都盯着他。除了湘王和齐王有点儿互相针对外,现场气氛也比较轻松,但允还是很紧张,这毕竟是他第一次在老朱面前发表意见,也很可能成为他争夺储君之位的第一次公开表现。
  允又深吸了一口气,并且尽量看向空无一人的地方,才说道:“孙儿比较认同十二叔的观点,但还有不同之处;刚才二哥说以后对于外族部落归附当慎之是对的,但以后固守现在的疆土是不对的,我大明还需要不断的开疆扩土。”
  听了允的话,大家其实没太大的感觉,不过是又一个鹰派而已;老朱都微微皱眉,因为这个观点完全与他的理念相背离,老朱希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固化的,万世不易又相对简便易行的制度,但如果子孙后代不断的对外扩张,自汉代以后的历朝历代,对外扩张大多消耗国力很大但成效甚微,得不偿失。
  老朱的观点是有道理的,秦汉时期已经把周围容易征服的地区都征服了,形成了后来的传统汉地,剩下的地方都是不好控制的地方,从汉武帝起开始驯化这些地方的蛮夷,或移民实边,但到明初也没有太大的成效。这个以后在细说,因为允接下来要说的话不是从这个角度说的。
  =====================================================
  注1:明代皇宫很大的,北平故宫是仿造南京故宫造的,去过北平故宫的人都知道有多大了。同时皇子基本没有宫内骑马、乘轿的待遇,所以要走很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