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可从明德门开始, 随着踏步整齐的军队列队进入朱雀大街的时候, 眼前的景象却是她全然陌生的。
  街道的两侧树木上挂满了锦缎,青石板铺就的大道纤尘不染, 而道路两边每隔几步便设有香案,由金吾卫看守,香案后面则是黑压压跪伏在地的长安百姓。
  当看到军队出现在视野时,守在城门处的礼官吊着嗓子唱道:
  “天德——神威——”
  街道两旁的百姓齐声山呼道:“耀我大昭!”
  数万人绵延而长的呼喊, 响彻在长安城上空,几乎给人一种直达天听的感觉。
  四方城楼的钟鸣叫起来, 远处的皇宫城墙上,擂响了战鼓。
  “咚——咚咚——”
  左平骑着骏马, 走在依仗的正中, 林菁紧随其后,她看到两边百姓众生百态,而最令她动容的是,有几个头发花白的老者正在失声痛哭。
  长安城已有十六年未曾迎过凯旋之师了, 久得已经让人忘记了胜利的滋味,只有上了年纪的人还记得那时的荣耀, 将久远时空的记忆与现在的情景重合, 重新唤醒了人们对昭军的信心。
  礼官再唱:“起——”
  百姓们陆陆续续站起来,现在, 他们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发出欢呼声。
  “将军好威风!”
  “打胜仗啦!太好了!”
  “左将军,在中间的那个俊俏郎君是左将军吗?”
  “在仪仗里的那些亲兵也长得不错啊!”
  “也不知道这些小郎君定了亲没有……”
  左平有一种游街的感觉, 正有些走神,“啪嗒”一个包裹着小核桃的手帕飞了过来,有女子喊道:“左家郎君!我心悦你啊!”
  他还没来得及反应,又是一束野花砸了过来。
  “花香不香?郎君笑一笑吧!”在欢庆的时候,女郎们也不用再含蓄,大胆地向心目中的英雄示爱。
  别说笑一笑,左平脸都黑了。
  但他现在算是奉旨“游街”,皇帝特意命人在驿站迎接他们,大军当然不可能全都进城,他们选出士兵里长得比较齐整俊俏的的,全都梳洗干净,穿着擦得锃亮的明光铠,作为进城献俘的仪仗队。
  将军们也洗去一身风尘,带着亲兵接受长安城百姓的热情。
  而这并不仅仅是面向百姓展示军队实力。
  长安城的居民大约有二十多万户,算作人口的话,大约有八十万人,这其中有三到四万都是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外邦人,突厥人、胡人、吐蕃人、吐谷浑人、天竺 人、新罗人、倭国人、南诏人、大食人、昆仑奴……与大昭建交的邦国有上百个,长安聚集了多国使臣,这一次摆出这般大的阵仗,实则是在向异邦展示国威。
  所以这仪仗不能走得太快,面对百姓的“热情”,还得坦然受之。
  朱雀大街两边都有金吾卫守卫,百姓冲不上来,只好投掷礼物,大多是鲜花、手帕、香囊……长相俊美的左平尤其受到关爱,乱七八糟的接了一怀,丢也不是拿也不是,这辈子可能都没这么尴尬过。@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而林菁因为身形相对娇小,周围都是人高马大的亲兵,便没这个待遇了,人群中倒是有人喊林菁的名字,还有人求林菁摘下头盔,让人一观其貌。
  她吃饱了撑的。
  林菁现在只想赶紧结束游街,随着大部队觐见过皇帝之后,好回家跟亲人团聚。
  人还在马上,心早就飞到了通济坊。
  随着队伍行进,越是临近皇宫,周围的百姓衣着也越见光鲜,两边从坊间林立而出的阁楼也是雕梁画栋,许多人在窗前看仪仗更是清晰。
  忽而听到有一处阁楼里传来的琴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可所有人的脸上都出现了狂热之色。
  “这是平康里的章大家在抚琴!”
  琴声慷慨激昂,有金戈铁马的杀伐之意,就算林菁不甚通音律,也知抚琴者水平极高,竟还是平康里出身,更为难得。
  不远处又是打开了一扇窗,只听一女子道:“献丑。”
  乐声传来,与琴声相和,她用的乃是瑟,铮铮然如千军万马冲出,与琴声厮杀在一起,用乐曲演绎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
  “琴瑟齐出,平康里的婉清子竟然也来了,我竟有幸听到当世两位器乐大家的合奏!”
  自此,仪仗每行一段路,便有女子以乐声助阵,或琵琶,或尺八、或箫、或笛、或箜篌……皆无柔靡之音,或悲壮或激荡,或苍凉或喜悦,大气恢弘,有古之正音气象!
  直至皇宫前,在街道旁出现了一架马车,有一女子站在前方。
  她身段袅娜,以轻纱蒙面,曼声道:“妾英氏,携平康里诸姊妹,为林将军庆功而来,谢林将军壮我女子之名,愿林将军武运方昌,战无不克!”
  林菁摘下头盔,她回道:“林某谢过英大家!”@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两边的百姓这才看见了林菁的容貌,可也仅是刹那间,因为队伍很快便走向朱雀门。
  英大家闻声屈膝施礼,一双美目眼波流转,目送林菁离开。
  进了朱雀门好半天,往承天门走的时候,林菁小声问朝晖:“英大家很有名吗?”
  平康里的姑娘很有名,但那是在官员文士里有名,跟林菁这种武人不太搭边。
  朝晖咳了一声道:“她是平康里三大都知之一。”
  “都知”之名林菁还是知道的,据说平康里有三等妓子,下等妓子不挑客人,有钱就能做生意;中等妓子会挑选商贾、小官、书生作为入幕之宾;上等妓子只接待达官显贵,来往的都是名人雅士。
  而在上等妓子中,还有更上一层的,被称为“都知”。这一类妓子不仅才貌出众,还能说会唱,吟诗作画等样样精通,且谈吐不俗,气质风雅,在各个宴会中负责调节气氛、主持节目,还善于解决各种尴尬场面,为人需八面玲珑,长袖善舞,方能面面俱到,令宾主尽欢。
  提起这个庄情可是行家,他在旁边补充道:“平康里公认的都知只有三个人,分别是孟非妖、周倜和英离之,其中属英离之的资历最老,在平康里名望最高,所以她才能代表平康里向你道谢。之前的章湖和婉清子虽然已是‘大家’,但离都知还远着呢。”
  林菁没想到此番回到长安城,态度鲜明地支持自己的人居然是平康里的妓子们,有些意外,又有些在情理之中。
  她和她们都是脱离了天下女子常规道路之人,可以说,这些妓子大概是这世上最能理解她的人。
  林菁还想多问些关于平康里的事,但承天门已到,礼官的声音又响起来。
  皇族的人和官员远远的站在皇宫正殿前,连脸都看不清。
  她认命的低下头,开始跟着礼官走繁复的祭祀流程,跪了又拜,拜了又跪,折腾了许久,皇帝还要讲话,她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最后跪得腿都要麻了,才得了一句“平身”。
  接下来,皇帝终于召有功将士觐见,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进去,林菁头都懒得抬,跟在左平身后进了大殿。
  周围是一堆陌生的面孔,能在这个时候进大殿的官员,都不是简单人物,她似乎看到了裴元德,可对方离皇帝很近,离她太远,看不清。
  皇帝从左平和陆文许开始,又询问了几个将军,最后才道:“朕军中的林氏女将威名赫赫,今日终于得见,宣林将军上前。”
  林菁心里波澜不惊,上面的这个人,见证了她父亲的死亡,又将她从安逸的生活中逼了出来,改变了她一生命运。
  没有喜怒,没有怨怼。
  她跟皇帝之间有一场仗要打,只有一个人能嬴。
  她抬起头看着坐在龙榻上的男人。
  因为要祭祀天地,所以李茂带着冕旒,身着华服,显得令整个人精神不少。可惜林菁还是能从他花白的胡须上看出衰老的征兆,连带他所代表的天下至高权柄,也有一种腐朽的气息。
  “臣,林菁,参见陛下。”她半跪在大殿上。
  李茂的声音从上方传来:“林将军机智过人,勇武更胜于男儿,屡立奇功,乃是我大昭之福,亦是社稷之幸,赏。”他抬了抬手。
  旁边的內侍道:“封林菁为正五品上骑都尉,赐白纻布一百匹,葛布三十匹,绢五十匹,镜花绫二十匹,棉三十两,口脂六两,绣鹅毛毡一卷,金三百两……”
  林菁:“……”原来连口脂都能赏的。
  李茂中规中矩地夸赞了一番,又大张旗鼓的赏赐许多物品,表面功夫做得相当到位,然后便令林菁退下。
  果然,那种在朝堂上互打机锋,撕来撕去的情景只出现的话本里么?@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之后围绕朔方城和边境的安置又讨论了一会,临到午时,李茂便宣布退朝。
  林菁听说有廊下食,可以供上朝的官员在正殿门外的走廊里解决午饭,正跃跃欲试地想尝一尝,这会儿裴元德已经朝她走过来,便见一名內侍跑进正殿,气喘吁吁地道:“皇后殿下宣林将军觐见。”
  那內侍在前方带路,林菁手托头盔跟在后面。
  內侍虽然是并着腿走路,不过两脚倒腾得飞快,片刻不敢耽搁。
  林菁疑惑,开口问道:“皇后殿下为什么要见我?”
  內侍只道:“将军到了便知。”
  林菁抿了抿唇。
  她不觉得皇后这样的人会因为好奇心而见一名女将军,比如在甘州时,韦胥的妻子刘氏便以好奇为理由,将她困在了刺史府,然后便是那一场难忘的雪夜。
  被人害得多了,难免有些心理阴影。
  插入书签
  作者有话要说:
  分享小知识:
  唐代的长安人口大约80万,而同时期的君士坦丁堡约有30万人,罗马约有5万人,巴黎只有2.5万人——取自网络资料。
  “大家”在唐朝是很常见的称呼,逼格也很高,连皇帝也喜欢被身边人这么叫。
  第102章 山雨
  从皇宫正殿到大明宫不算近, 走了许久才听到那內侍道:“前面就是思遐殿, 请将军在此等候, 容小人进去禀报。”
  他进去没多久,一名大约三十岁上下的侍女走了出来, 她向林菁施了一礼,道:“海棠见过林将军。”
  林菁微微颔首,“海棠姑姑。”
  “请林将军随我来。”
  海棠带林菁进了思遐殿,她低着头走到了大殿的正中央, 海棠退下,她刚准备下跪, 便听到一个颇有威仪的声音道:“将军甲胄在身,便免了跪拜吧。”
  林菁道:“谢皇后殿下。”
  “不要拘束, 抬起头, 让本宫看看你。”
  林菁抬起头。
  上官皇后坐在软榻上,她是个仪态端庄的美丽女子,看到林菁便露出温婉的微笑,向她招了招手, “走进些,海棠, 拿胡床让林将军坐下。”
  林菁走得近些, 上官皇后似乎仍然不满意,海棠很快取了胡床过来, 轻手轻脚地放在上官皇后的身边。
  林菁猛然跪下道:“谢皇后殿下厚爱,臣不敢造次。”
  上官皇后微微一愣, 然后她低低地笑了起来,温声道:“你和他可真像啊,不止长得像,连话都说得一模一样。”
  林菁浑身紧绷,不知道这位皇后殿下想干什么。
  </div>
  </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