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安南欲生变(第一更)

  说实话,就连崇祯皇帝自己都没有想到,大明会在崇祯十五年的时候就可能对百姓们免赋——免赋就意味着崇祯皇帝的内帑会少了一大比收入,而这笔收入实际上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加。
  可是不免赋吧,又没什么事情好干,整个崇祯十四年如果不折腾点儿什么事情出来,那这一年岂不是无趣的紧?
  毕竟,免赋又不是免税,商税还额外增加了一个烟草税和奢侈品税,国库里面的银子一天比一天多,皇室少室里面的银子也在不断增多。
  银子多了就得想办法花掉,要不然怎么办?存在猪圈里面等着发臭还是存到国库里面等着下崽?
  实际上,在崇祯十三年年末的盘点之后,郭允厚就在盘算着该怎么从崇祯皇帝的手里面把银子弄出来,最起码也得分一部分出来。
  崇祯皇帝原先想着的是多存一点儿银子,鬼知道皇家学院这个烧钱的怪兽会花费掉多少的银两。
  可是等到皇家学院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开始出了成果并且转化生产之后,崇祯皇帝反而开始头疼银子太多的问题。
  找不到什么花钱的好地方,又不知道该花钱干些什么事儿的崇祯皇帝干脆决定大修行宫——什么承德避暑山庄,安南的行宫,缅甸的行宫,都开始修建起来,连南京的皇城都要翻修一遍才行。
  至于修铁路和修京城改造,那是属于户部的事儿,要花银子也是走户部的账,跟内帑没什么关系。
  郭老抠也不可能同意把户部的银子花在皇室身上。
  再然后,崇祯皇帝干脆把这一摊子破事儿扔下不管,自己带着一行马仔们再次跑回了奴尔干都司。
  那边除了自己的大小老婆还有儿子女儿们都在那里,还有北山那边的毛奴需要操心,谁有时间管这些花钱的破事儿!
  刚刚跑回到奴尔干都司还没来得及歇息两天,朱纯臣就找上了门:“陛下,北山那里已经重置了北山中卫和北山右卫,古里河卫以及兀的河卫共四卫两万余人的兵力,皆是按照一级战备卫所的标准设置。”
  听朱纯臣提到是按照一级战备卫所设置的这四卫,崇祯皇帝就算是放下了心来。
  二级后备卫所,就跟后世的二级作战部队一样,甚至于还多有不如——除了正常的训练强度要低一些,在武器的配备上面也相差甚远。
  至于一级战备卫所,在这个时代都属于是开了挂的存在。
  首先就是训练强度的不同,一级战备卫所除了训练还是训练,不同地区针对的训练都不一样——奴尔干都司这边最多的训练就是冬季作战还有丛林作战,其次就是马上作战。
  除了火铳和火炮,每个士卒还会配备二十枚掌心雷,一柄长刀,一把匕首,一柄小弩配二十支弩箭,额外还有一身盔甲。
  至于这么多的东西,负重是不是会超过负荷的问题,崇祯皇帝和五军都督府表示不关心。
  每年大量的军费拨下去,各种肉类几乎每顿都有,如果体力再跟不上,活该被淘汰去二级后备卫所。
  因为单纯的从吃饭这上面,两者的差距就很大。
  一级战备卫所是每顿饭都有纯肉食的菜式,而二级后备卫所的要求是每天有一道荤菜——想必二级后备卫所有很多士卒想要来一级战备卫所。
  至于一级战备卫所的子弹和炮弹,更是敞开了供应,随便祸害,打多少补充多少,不限量!
  这么高的配置,如果还挡不住北边的毛奴,那只说大明亡了也是活该,毕竟毛奴的人数跟大明比起来,根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也就是跟建奴还能互相怼几下。
  望着铺在面前的堪舆图,崇祯皇帝摸着下巴沉思了半晌才道:“关键是,咱们光这么布防也不是个事儿?”
  朱纯臣顿时就感觉到一阵蛋疼——千万别想着现在就去怼人了!莫卧儿那边还没彻底搞定,奥斯曼那边还一堆破事儿,再加上北边的毛子,是不是疯了!
  朱纯臣突然很羡慕施凤来和薛凤翔——这两个家伙是文臣,年龄大了直接告老还乡也就是了,可是自己怎么办?
  就自己现在半老不老还是勋贵的身份,就算是想要告老还乡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上一任的五军都督府大头子是张惟贤,不说是累死在任上的其实也差不了多少了!
  现在朱纯臣就盼着崇祯皇帝少拍一拍脑袋,千万别再跟北山那边的毛奴怼起来了。
  那破地方实在是没什么意思,等到以后没事儿干了可以去怼一下,现在还是先不要怼了行不行?
  幸好,崇祯皇帝虽然头铁又喜欢拍脑门子做决定,但是还歹不算太蠢,更没有蠢到现在就跟全世界宣战的地步——慈禧那个老娘们儿倒是敢这么干,后果可就很呵呵了。
  实际上,大明现在跟全世界开战的话,不是不可以,而且赢的机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崇祯皇帝有时候都想是不是把全世界都给平推了算了。
  但是实际上,站在一个皇帝的角度来看问题,就不是硬怼那么简单的事情了。
  首先就是人口,打仗是会死人的——战场是个很公平的地方,不公平的只有各自国家的实力,而不是死亡本身。
  其次就是经济。
  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战争上面,会对经济造成一种畸形的刺激,在战后再想要调转回来可就困难了。
  比较操蛋的是,现在的整体环境,使得大明没办法像后世的鹰酱一样找到合适的背锅侠,也没有谁能背得起来,只能大明自己去背。
  这也是为什么崇祯皇帝这几年在国内越发显得温和的原因——当然,温和也只是个假像而已,贪腐害民的官员几乎天天都在抓,也每天都在杀,只是给人的感觉却是不像刚登基时那么激烈了。
  原因就在于,刚刚登基时的崇祯皇帝面临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不顾一切的硬刚,改变局面,要么等着十七年后往煤山一行。
  现在没了建奴,没有了内乱,大明只需要一步步的稳住,把地球变成猪圈都是早晚的事儿,也就不必急于一时了。
  所以,崇祯皇帝没有选择立即去怼毛子,反而又将目光转回到了安南和缅甸等地区:“安南布政使司现在如何了?”
  早就习惯了崇祯皇帝那无比跳跃性的思维,温体仁在崇祯皇帝发问的时候就躬身道:“安南现在总体来说还比较平稳,尤其是上次的国子监名额事件之后,所有的安南人都比较老实。
  只是随着户部派员前往安南那边测量土地重造黄册,安南民间似乎又有不稳的迹象。”
  呵呵冷笑一声后,崇祯皇帝便将目光转向了许显纯:“命人去将最近所有的锦衣卫和东厂关于安南的奏报取来。”
  许显纯躬身应了,吩咐人去锦衣卫调取档案之后,自己又去寻了曹化淳,让曹化淳带着东厂的情报一起面对。
  曹化淳身后跟着一个小太监怀抱一摞文件,一边向着崇祯皇帝所在的宫殿去,曹化淳一边笑眯眯的道:“许指挥使可还记得当年查抄福王府时,曾经说过一句话?”
  许显纯笑道:“自然记得。许某当初说那安南、缅甸等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却不属于我大明,可还有天理?那都应该是我大明的才对!
  多亏圣天子在位,如今那安南与缅甸尽属我大明,便是三五百年之内,我大明都不会再有缺粮之忧了。”
  曹化淳摇了摇头道:“何止是三五百年?依咱家看来,便是千年之内,只怕我大明都不会缺粮了。
  许指挥使莫要忘了,皇家学院之中那位陈先生折腾出来了多少粮种?那些原本就高产的粮食种到安南和缅甸,不晓得会是个什么样子?”
  许显纯点了点头,只是神色有些不太好看:“曹督主说的是,只不过,那些安南人,未必有些不识好歹了一些!”
  曹化淳却似一丁点儿都没有放在心上:“他们愿意找死,自然有人愿意成全他们,等到陛下龙颜大怒的时候,他们自然晓得什么叫做天恩如雨,天威如狱。”
  曹化淳与许显纯一边聊着一边走,就好像两个相交多年的好友一样,哪里能看得出来锦衣卫跟东厂互相看不顺眼的模样……
  等二人进到殿中的时候,崇祯皇帝正用手指比划着堪舆图问道:“云贵,两广,四川,这些地方能调动的兵力大概有多少?”
  朱纯臣道:“云贵可调兵八万,两广可调兵十五万,四川最少也是十万之数,总计三十三万大军可在旬日之内完成集结,通过铁路直下安南。”
  崇祯皇帝摆了摆手,示意许显纯和曹化淳先等一等,又接着道:“弹药补给和粮草呢?”
  朱纯臣斟酌了一番后才开口道:“粮草的话,云贵那边的常平仓足以支应,通过铁路运输更是便捷。
  至于药弹,因为南京那边并没有火器局,一应的火器弹药补给都需要从京城调拨,估计需要半个月左右,至多不会超过一个月。”
  崇祯皇帝又将目光投向了随驾而来的洪承畴:“铁路方面呢?”
  洪承畴躬身道:“启奏陛下,广西和云南共有两条线路通往安南,臣会提前准备好足够的火车组列。”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却没有开口说话,命许显纯和曹化淳将情报放下之后才开口问道:“最近还有没有什么消息了?”
  许显纯道:“锦衣卫目前还没有最新的消息传过来,如果先传信给安南再从安南回信,最快也要半月之久。”
  曹化淳的东厂同样没有什么最新的消息——东厂在安南的势力还不如锦衣卫呢。
  见没有什么最新的消息,崇祯皇帝便吩咐道:“锦衣卫和东厂回头让安南那边多注意一些,如果有最新的消息,直接加急送回来。”
  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又将目光转回了朱纯臣身上:“五军都督府先做好准备,要做到安南一旦生变,大军可以立即平叛的准备。”
  待朱纯臣躬身应了,崇祯皇帝又将目光转向了张之极:“张爱卿代朕前往孝陵祭祖,然后视察南京军务,与魏国公一起做好准备。
  对了,这次去孝陵,顺便将多尔衮那几个狗建奴的人头给太祖高皇帝带过去,让他老人家也高兴一番。”
  张之极躬身道:“是,太祖高皇帝得知陛下平定辽东与奴尔干都司,定然是极高兴的。”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朕也是这般认为,这几颗人头就在孝陵吧。对了,记得将黄台吉那几个狗奴才的人头送往德陵给皇兄,告诉他,朕已经将辽东平了。”
  张之极再一次躬身应了——您是皇帝,您怎么说就怎么办,古往今来拿人头当供品的估计就您一位了!
  等到朱纯臣和温体仁等一众马仔们退下之后,崇祯皇帝才望着留下来的许显纯道:“说罢,安南那边到底怎么样了?”
  刚才许显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虽然一闪而逝,但是崇祯皇帝还是发现了,干脆让许显纯和曹化淳一起留了下来。
  许显纯躬身道:“启奏陛下,锦衣卫在安南倒还算有些人手,只要稍加引导,安南便可立即生变。”
  曹化淳也躬身道:“皇爷,奴婢以为安南人妆若禽兽,行事乖张,若是朝廷对他们好了,难免会生出些不该有的心思,倒不如?”
  崇祯皇帝摆了摆手道:“安南人人面兽心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怕朕在安南时,这些人心里就已经盼着重演宣德旧事了,只是碍于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才引而不发。
  如今朕已回了大明,东海舰队与南海舰队也已经调离,安南人失了威胁,心中那些不该有的心思必然开始冒头,这不是区区几十个国子监名额能止住的。
  至于现在,且先不管他们,让户部去丈量土地,重造黄册,便是表明我大明将之收入掌中的决心。
  只要这些人按捺不住,必然会再裹胁安南百姓反叛,到时候一切的问题便都解决了。”
  PS:今天献祭好基友作品:《电锯使用手册》,第一更4000字先送上,今天依旧会三更12000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