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太古窘境

  “远洋货运的颓势已经无法避免,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有节衣缩食。”阳台上,博斯特端着酒杯,对卢灿耸耸肩,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卢灿眯眯眼,笑着摊摊手,示意自己不懂。
  真不懂吗?这方面他要比很多人了解更多。
  1978年,香江的航运达到历史顶峰,586.66亿吨海里,单船王包老爷子一家,所拥有的远洋超级货轮,就有六十五艘。
  此后,香江远洋货运便开始逐年下滑,去年更是滑落到289.48亿吨海里,仅有三年之前的一半。
  香江远洋运输业为什么会如此快速衰落?
  有很多研究者认为,欧洲经济的停滞,以及欧洲议会锁紧贸易条约是其罪魁祸首,其次是两伊战争对中东贸易的影响。这么说不是没有道理,但不是全部。
  香江远洋货运此时的衰落,是阶段性的,大约持续了五年左右的时间,到了1984年,香江远洋货运再度蓬勃,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中期,最顶峰值超过两千万亿吨海里。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阶段的衰落呢?
  与内陆实施的“四三方案”有相当大的关系。
  香江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确立,是在六十年代开始——这正是中苏交恶的关键时期。
  中国从苏联获取资金和技术的渠道越来越狭小,而中国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对外部资源的需求则一直有增无减。这种情况下,中国自然而然的转向西方,寻求资源的替代来源。这种转向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七十年代着名的“四三方案”。
  “四三方案”又称为“43方案”,是中国1970年代初向美国、联邦德国、法国、东瀛、荷兰、英国、瑞士、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计划。这次引入的设备的最初总预算为四十三亿美元,因此称为“四三方案”。
  事实上,中国内陆在七十年代通过香江引进的各种设备,总价值超过两百亿美元,兴建了二十六个大型工业项目,包括三门峡水电站等等,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19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不要小瞧当时的两百亿美元商贸,它直接带动香江远洋航运的快速发展。
  到1978年,中国的设备引进工作告一段落,于是,香江远洋航运业务,急速跳水……
  至于到1984年香江远洋航运的重新崛起,又离不开中国内陆——内陆的经济建设如火如荼,亟需各种设备加快经济建设。
  尽管中国大陆已经定下了对西方开放的基本政策方向,但在实际操作中,开放面临重重问题。中国的办事规则和西方的贸易规则互不熟悉,缺少熟悉两边状况的中间人,于是香江恰好充任这一角色——数量巨大的转口贸易让香江一举成为亚洲地区首屈一指的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
  卢灿对香江航运业的发展,还是有自己的看法的。可博特斯只不过是一位中高层职业经理,又不是太古洋行的股东,和他说这些有价值吗?犯不上。
  见卢灿似乎没兴趣,博特斯另开话题,“听集团内部传闻,您的德银投资与太古城项目的谈判,陷入僵局?”
  “确实如此,博特斯师兄有好的建议?”卢灿点点头,笑着摊摊手。
  太古城项目谈判陷入僵局,与卢灿有很大关系。
  因为收购马登家族的藏品关系,德银投资以市场价拿到马登家族在太古股份公司的全部股票。结果,让卢灿没想到的是,竟然又有两家股东找上门,希望德银投资用同等条件收购其一共超过11.2%的股权。
  卢灿收购马登家族太古股份公司的股权为7.9%,如果再拿下这11.2%,那就一跃成为太古股份公司中第二大股东,仅次于太古洋行所持有的36%股权。
  包括庞贝。施怀雅在内的所有太古股份领导层,对德银投资的态度一下子变得微妙——庞贝他们希望引进一位奥援,绝不希望拉来一头鲨鱼。
  因为涉及到董事会席位,所以谈判变成三方会商,推进速度很慢。
  太古股份公司旗下主要控制三大公司:国泰航空、可口可乐亚洲的生产销售、太古地产——再过十年,这三家公司的任何一家资产都会上百亿美元,卢灿自然想要拿到手。
  想要是结果,谈判还需要一步步来,再有钱也不能被人当傻子——以市场价收购太古股份,本来就是“傻事”,可你董事会不给予以前的同等待遇,这就更过份。
  卢灿更知道,香江地产的走低,现在刚刚开始,明年二三月份,会是最高峰,也就是说太古城的苦日子才开始呢。
  不急,卢灿给德银投资负责谈判的安德烈去电话时亲口吩咐——股份一定要谈下;该有的权益一样不能少;可以再拖拖。
  “阿灿,也许……你可以和渣打的劳丽斯联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博特斯犹豫片刻后,对卢灿眨眨眼。
  “哦?”卢灿同样回复一个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眼神,“师兄这话我不太明白……”
  现在香江英资代表中,各家关系极其复杂,外人根本看不透,就像渣打和汇丰,两家绝对是对手,但他俩又合力死死把控香江金融业,不让华资银行插手;以怡和、置地、太古等实体英资,又分别在汇丰和渣打银行中占据一定股份,而这两家银行,又在很多英资企业中占据相当的股权……
  其关系堪称一团乱麻,但彼此并不和睦,否则汇丰大班沈弼,绝对不会突然以低价将黄埔实业卖给华人李佳成,而黄埔船坞的董事局主席、澳大利亚人韦理斯根本就不知情!
  博特斯笑容意味深长,扬扬眉说道,“渣打银行董事局,在今年三月份召开年会(欧美企业销售年会都在三四月份),恰好我知道一点内幕……”
  卢灿静静的看着对方,等待他说完。
  “女老板(铁娘子,当时英国人喜欢用女老板来称呼她)上台后,一直强调,金融机构需要做的是调控,她和她的经济智囊们,不喜欢看到金融银行直接操控生产型企业。”
  这句话卢灿知道出去,点点头——这是铁娘子为英国国营企业私有化撕开口子呢。
  博特斯终于挑开面纱,“渣打银行的最大股东是英国劳保及福利基金……所以渣打准备放手太古洋行的股份。”
  “十分感谢!”卢灿打了个响指,心头豁然开朗。
  英国劳保及福利基金的背后是英国政府,现在大老板发话,渣打银行虽远在亚洲一隅可还得听话不是?
  太古洋行的股权结构中,渣打银行占据约8.33%的股权,现在渣打银行想要放手……
  呵呵,太古还真是雪上加霜!
  航运不景气、地产不景气、金融投资波动大、零售百货业下滑……博特斯的建议很简单——绕过太古洋行,直接找渣打银行的劳丽斯去谈太古洋行的股份收购!
  太古洋行8.33%股权可不是太古股份,它属于总公司股权,只要德银投资和渣打银行接触,施怀雅家族只怕更担心太古洋行的股权变更,至于太古股份的那一两个董事局席位,就变成“毛毛雨啦”。
  卢灿微微考虑一下,便直接向博特斯发出邀请,“师兄(博特斯不仅是嘉里的女婿,也是他的学生),不如你从太古船坞公司辞职吧。”
  博特斯一愣。
  他说这么多,确实有“卖好”卢灿的意思——他非常看好卢家资本,可没想到对方如此直接。
  “太古船坞……最近两年想要重登/辉煌,只怕很难。你是一位职业经理人,没必要绑在它身上。”
  卢灿耸耸肩补充道,“德银投资无论是收购太古洋行的股权,还是正在收购的太古股份股权,未来都需要一位熟悉太古业务的董事……”
  “你……很合适!”卢灿对他笑着点点头。
  博特斯的心急剧跳动,一边是太古船坞的副班,另一边是太古洋行或者太古股份的执行董事,孰轻孰重,一清二楚啊!
  可是,他还是有些顾虑——如此跳槽,公司的人怎么看待自己?
  好在卢灿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他有了借口——“你离开太古船坞后,正式职位是德银投资风投事业部的总监,太古洋行那边……只是兼职。”
  这个职位,总比自己从太古船坞副班,跳槽去任职太古股份执行董事,要好太多。
  职业经理人嘛,对得起自己的职业道德就行。
  博特斯笑着耸耸肩,“看来……我需要改称你为老板?”
  这是答应了?卢灿向他伸手,两人重新握握,相顾哈哈大笑。
  皮尔斯被开除出德银投资后,卢灿一直在寻找德银投资风投事业部总监一职的合适人选,没想到竟然在英国大雅茅斯解决。
  博特斯是否合适?还不好说。可那职位也不是什么龙潭虎穴的,博特斯毕业于香江中大,又在英国商学院进修过,卢灿对他还算熟悉,为什么不让他尝试一下?
  “嗨,有什么好事,这么开心?”
  嘉里教授手中托着果盘,登上阳台,恰好见到这一幕,问道。
  老教授没有答应担纲西洋馆馆长一职,不过,他倒是在回港问题上松口。用他的话说,权当故地重游,再会老朋友。
  到了香江之后,卢灿认为自己有足够多的筹码,不愁着老家伙不答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