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七章:这世间,本该是这个样子的啊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许子远临走时的话仍然如同滚滚春雷一般在薛平的耳边翻来覆去的炸响。轰得他里嫩外焦,轰得他神不守舍。
  孔圣人的话,他薛平自然是烂熟于心的,可不知道什么时候,这句话在他的心中有了一些别的解释。
  君父君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自己,真的是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吗?
  许子远的话毫不客气,甚至是从根子上将他彻头彻尾批判了一顿。
  你薛平为什么死抱着一个信念?不是因为你当真是为民着想,为国着想,你只不过是想让你薛家的门楣更光鲜一些。
  你老子是靠造反起家的,你薛家再光鲜,春秋史书之上也会必然记着这一笔,延平郡王立下了再多的功劳,然而这一污点却也无法洗去。
  所以你才如此的固执,如此的变态地去支持一个早已经名存实亡的皇室,去支持一个根本早就失去了民心民意的皇帝。
  你不过是想把薛氏的门楣再装点的光鲜一点,在那个污点之上涂抹上一点光鲜的色彩。
  但你置天下万民于何地?
  事情发展到了现在这个局面,如果李相不能顺利上台,说不得,这天下又将变乱骤起。皇帝如果再掌权力,肯定就要清算李相的过往种种,夺回大权。有了向氏的支持,皇帝便有了底气与李相在朝堂之上争夺。
  于是这天下,将再也没有宁日。
  李相的煌煌大计,必然会受困于朝堂之上的争权夺利,为皇帝所掣肘,为其它朝臣所牵扯,大唐将再一次陷入无休止的内耗。
  而为此受苦的,将是这全天下的所有百姓。
  而被耽搁的,将是大唐重新布武天下,威震寰宇的登顶天下之路。
  许子远说到激烈处,将美仑美焕的酒瓶重重地掷在了地上摔得粉碎,殷红的葡萄酒在城墙之上光滑的青砖之上血珠子一般的四处滚动。
  薛平俨如僵尸,端坐不动。
  许子远拂袖而去。
  张嘉起身,抱拳拱手,长叹一声之后亦是起身离去。
  薛平便坐在城楼的最高处,看着张嘉带着大群骑兵离开了河套城。他的驻所在中受降城,距离这里甚远,显然,是为了他而特意赶到这里来的。
  夜幕降临,薛平仍然呆坐高楼之上。
  两名守城士卒在城楼之上挂上了几盏气死风灯,又蹑手蹑脚地退了下去,生怕脚下重了,踩出一点点声音来惊动了这位明显有些异常的大人物。
  今天许子远许督大发脾气在城楼之上摔碎了酒瓶,他们这些人在远处可是看得清清楚楚,眼前这位,他们虽然不知道到底是何路高人,但神仙打架,他们这些小不点还是躲远一些为好。
  二更的梆子声猛然惊醒了薛平,头顶之上气死风灯的灯光,照在了他面前的桌上,丰盛的美味佳肴此刻早已冷了,香味不再,这些东西自然也引不起薛平的什么兴趣,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个地球仪之上。
  缓缓地伸手,轻轻地转动着这个地球仪,这是真的吗?
  自己以为的天下的中央,自己以为的广袤无比的大唐帝国,就只有这么一点点大吗?
  薛平打了一个哆嗦,猛然收回了目光。站起身来,走到了城楼的另一侧,看向了城内。
  星星点点的灯火点缀着偌大的城市。
  很安静!
  偶尔能听到狗的吠叫声。
  他有些踉跄的下了城楼,眼中无神地迈动着双腿向前行去。
  一直候在下方的几名亲兵,包括司马楷本想上前问候两句,但一看薛平铁青的脸色,却又明智地收回了话头,沉默地跟在了他的后面。
  河套城此时早已经宵禁了,除了偶尔能遇到的巡逻的兵丁,捕快,压根儿看不见一个人。但宵禁对于薛平来说,自然是不存在的。
  那些巡城的兵丁捕快看到他们这一行人,不但没有喝阻查问,反而避到了一边,为他们让开了道路。
  显然,他们事先受到了叮嘱。
  薛平如同一个喝多了酒的醉汉,在城里漫无目的的游荡着。
  狗的吠叫声骤然激烈了起来,隔着一扇薄薄的门板,显然它灵敏的耳朵察觉到了街上有人在行走。内里还掺杂着鸡窝里鸡子咕咕的低沉的叫声。
  有婴儿在啼哭,有妇人在安慰,有男人在大笑,更有读书人在临窗借着月光吟诵。
  听到了街边的小店里,厨夫正在咚咚地剁着肉馅;听到了掌柜的喝斥小二整理货物要更小心些的责骂。
  这里头,不仅仅有唐话,更有许多连薛平也听不懂的蛮语方言。
  这是什么?
  这便是盛世桃园啊!
  薛平在城里游荡着。在武邑的时候,这样的场景并不能让他新鲜,因为这一切太寻常了,寻常得让他觉得理所当然。
  这让他忘记了过去的大唐是什么样子的。
  然而在西域的这几年里,他终于再一次看到了什么是穷困潦倒,什么是衣不蔽体食不裹腹,什么是上无片瓦遮身体,下无寸土立足迹。那个时候,他终于回想起了自己还小的时候所居住的地方,那个他出生长大的地方,那个让他父亲临死也念念不忘的地方,潞州。
  薛平认为他父亲是一个好官,但即便是在他父亲殚精竭虑的治理之下,潞州依然没有多大的起色,吃不饱饭的人遍地都是,衣裳褴褛的乞丐随处可见,每天不在街上收拾几具浮尸,那简直就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这天下本来该是个什么样子的?
  这天下本来该是现在这个样子的,就像自己正在走着的河套城。
  这里的百姓来自五湖四海,有兵士,有罪犯,有战俘,有番人,有野人,这里本该是一个鱼龙混杂,罪恶云集的地方,但现在,他看到的,听到的,却是一片安乐,比自己记忆中的儿时的天堂,潞州还要好得太多。
  许子远说得不错,这是李泽的功劳。
  薛平慢慢地走着。
  几名薛氏家丁几次想要上前,却被司马楷给拦住了,司马楷知道,此时的薛平,一定处在他人生的最关键的时刻。
  不知道过去了多少时间,鸡子打鸣了。
  一鸡鸣,千鸡和。
  整个城池似乎在一霎那间便活了转来。
  雄鸡一唱天下白。
  天边骤然露出了一丝儿的鱼肚白,城楼之上的钟声悠扬地敲响,从东城开始,一座座的城楼上的钟声依次被敲响。
  街上紧闭着的门一扇接着一扇的打开,一个个睡眼惺忪的走了出来,提着夜壶,伸着懒腰,等候着收集米田共的马车那清脆的铃声。
  一扇记的板壁被拆了下来,掌柜的和伙计忙忙碌碌地开始在临街的地方支起板凳,搭上木板,将自家屋子里堆得满满的货物在外面摆得整整齐齐。一个个雄伟的汉子从家里走了出来,嘴里咬着一个炊饼,腰间挂着一个水葫芦,肩上套着一圈绳子,扛着一根扁担,准备出去觅活,在他们的身后,有着妇人殷殷的嘱托。
  小心身子啊!
  回来别忘了给娃带个糖葫芦啊,娃都念了好几天了。
  扯上几尺布,我给你重新做件褂子!
  薛平向前走着,城门就在眼前,数名守城士兵正合力将沉重的大门拉开,早就候在外面的大群的乡民一涌而入,挑着担子的,背着背篓的,推着独轮车的,牵着驴车牛车的,也有不少牵着马儿的。
  薛平就站在城门边,看着这些人带着自己的货物如飞一般地奔向他们的目的地。
  他们这是去集中的售卖点,这些他很熟悉,因为在武邑,就是这样的,所有的这些来自四乡八里出售自产的货物的乡农,都有一个集中的地点。去得早一些,便能占到一个更好的位置,能卖出更多的货物。
  河套城,沿用了武邑的所有的治理城市的策略。
  城门口终于空旷了起来,他迈动了脚步,向着外面走去。司马楷等人紧紧地跟上。
  城外的道路笔直宽敞,两边的行道树刚刚比人高了一些,一些特意植过来的大树,被锯掉了枝叉,如今新长出来的新枝新叶还显得很单薄。
  继续向前走着,道路的两边,越来越多的农田占据了他的视野,绿绿的庄稼在刚刚升起的朝阳之下,显得是那么的让人艳羡,这将是秋日的收获啊!
  一眼望不到边!
  田里已经有了不少的农人了。他们弯腰躬背,小心地穿行在田垄之间,将一根根的杂草拔起来,丢进身后的背篓里。
  薛平看到,这些人有着他见惯了的唐人,也有着肤色,衣着,发饰完全不一样的番人,夷人,野人。但此刻,这些人,却都在干着同样的活儿,彼此之间热情地打着招呼,他听着那些人用生硬的唐语在向一些老农请教着如何耕种,也能听到一些唐人在虚心地向这些人请问着一些如何蓄养家畜的问题。
  薛平终于觉得有些累了。他在路边寻了一处地方坐了下来,耳边传来的却是淙淙的流水声,低头看时,是道路两边修建的水渠,清澈的水正欢快地向着远方流去。
  “都护!”司马楷走了过来,“您一夜没睡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