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高考前

  www.qbwu.net ,最快更新重生五十年代有空间最新章节!
  绕了一圈城里城外,平安花了一个上午时间联系好各方人手,一直到了中午开饭前,总算抵达家门口。
  该办的事情也办完了。
  这一下子,平安算是不再多于理会。
  就如他爸所说,钱钱钱,他们家又不是真的差这点毛毛雨。
  嗯,虽然用毛毛雨来形容未来可观的一笔资产有些过分了,可真为了这些身外物而鬼迷心窍地主次不分。
  哈!那他还真枉费了长辈们对自己自幼以来的一番苦心教导。
  不管怎么说,他们三兄弟的重心确实该放在学业上。毕竟不管将来选择什么道路,牵涉到前程不容大意。
  随后的几天平安是彻底地钻进书房学习。
  而他涉及到的各种科目已经不单单是复习高中知识,连父母留下的大学课本和笔记也开始温故知新。
  说实话,对于这次中断了十年的高考,他有把握会考上,但没信心说一定会取得多好成绩。
  ——鬼知道那些教授会出什么深奥的题目!
  不过为了他妈能宽心,以她凡事爱讲究个全力以赴的性子,他这个当儿子的,也只能义无反顾地拼了。
  平安这劲头是拿出来了,可一下子算是吓坏了陈婶。
  这么多年以来,她是看着三个孩子长大,孩子有多聪明,她能不知道?
  看来这回什么高考一定很难很难,怪不得各家各户一有考生的人家,全都使劲法子去张罗营养品。
  周家仓库下面还通了一个小地窖,其中的一把钥匙就在陈婶手上。
  那里面的东西都是比较稀缺的珍贵品,如虎骨酒,鹿血酒,还有一些燕窝、阿胶、银耳和红枣。
  睡在隔壁的陈婶之前还笑着打趣说,她的房间坐拥粮草和关卡,搁古代那可是最重要的战略位置。
  这会倒是一点也不耽误她的行动。
  原本周家晚上的一顿宵夜,到了平安这换成三顿——傍晚、夜晚,还有三兄弟入睡前的一顿。
  饭菜上她更是一点也不吝啬,甚至又开始过起了特意跑到郊外老姐妹家换所谓的鲜新鸡蛋的日子。
  听周娇提起核桃补脑,陈婶更是一有空就一颗也不停地用一把钳子夹核桃。整天就见她忙个不停。
  原本一家人对于这次平安参加高考还抱着轻松的心态,结果被她这么一搞,就连周娇都坐不住。
  她是越想越多……
  虽然她熟知历史,可如今也不落俗套地为自己大儿子而担心。
  谁让她之前那几年出于一片好心好意,一直没少明着暗着地去出手相助那些老教授和老专家?
  这也造成了原本有些该早已去世的老一辈也平反回京了。
  被她这么一搞,这其中蝴蝶效应有多大?
  据说往往一个不起眼的小动作都能引起一连串的巨大反应。何况是一条条人命,还是这些在各行各业杰出的长者。
  处于为人母的立场,到底周娇的心境是无法再如寻常一样保存冷静,严重程度已经远远高于她当年自己高考那会。
  这段时间以来,尤其看着孩子们复习的态度,她一边担心儿子没法进入他心目中的大学,一边又发愁自己会不会乱了很多人的命运。
  甚至会不会一不小心将xg的张爷爷给扇没了?
  她家男人可是一直惦记着快点改*革开放,到时候他就有机会查到,或许还能见到年轻时的张爷爷。
  人会为什么越来越俗套?
  无非是心里的牵挂多了。
  而最能让一个女人牵肠挂肚的无非是父母、丈夫,还有亲生骨肉。
  面上周娇一如既往地沉着冷静,在工作上更是又进了一步。可她现在哪有什么升职的喜悦。
  可时间老人从来不会为某一个人停止脚步。不管周娇有什么想法,距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特殊年代、特殊高考,时间极为紧迫,从报名到考试,满打满算也不到两个月。
  而平安已经算是幸运的其中一员。
  ——他的过目不忘,是老天给了他最大的好处。
  可并不是所有人多如此。
  要在这争分夺秒的时间段里,将十年荒废,十年遗忘悉数捡起,其难度可想而知。所谓的“教材”更是匆匆从朋友处搜寻和借来的。尤其“考纲”更是无从谈起,一切全凭当年在校时的功底。
  在他处于暖屋,享受一家人的关怀时,有那么相当一大部分的人,他们正在冬季冒着寒冷边上工,边整夜不眠对着一点微弱的灯光学习。
  如东北某一处农场,又是恰逢冬季开河,全部人员几乎均是“倾巢而出”,奔赴到开河工地。
  男知青们在冰天雪地下顶着凛冽的寒风,在冰冷的河道里挥铁楸挖泥土。而女知青们肩挑泥土,艰难地往堤坝上运送。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还有人不忘学习,默念起名词的解释,数学的公式……时刻与时间在赛跑。
  而来来往往的信件多了,张家村这个生产队里的知青们也更是感谢老队长对他们的一片维护之心。
  从广播放出恢复高考的消息起,老队长就跟张青山他们说了,天要变了,文化人的出头日子开始了,好好善待这些孩子们。
  自从他说出这一翻话之后,队里立即安排了所有知青们干上轻省活儿,甚至要是他们不想几个工分,也允许了他们请假。
  这样的条件,加上张爹随后送上的一堆复习资料,顿时让张家村那些知青们在这寒冷的冬季感到暖意,更是主动提出与队里准备的考生一起复习。
  这样的效果无疑是上下一心更为团结。
  尤其第一批下放至今的知青他们是真正的高中生,底子厚。
  于是在这个冬天,张家村又成了附近生产队的一面旗帜。
  ——没有一位嫁人农家或者娶上村姑的知青闹出不愉快,各自早就安排好自己的孩子,投入到学习中。
  当然这离不开当初他们申请结婚时,老队长三申五令双方父母同意。
  至于说谁想玩先斩后奏?
  经过他老人家挑选过来的知青本质上还是不错,更不要说整个生产队基本都是姓张族人,一丝风吹草动都瞒不过。
  不过有一句话是怎么说的?人心难测!
  这些人将来总有些人免不了面对分居两地的现实。
  将来如何?
  这一切只能说,还得靠时间来验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