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这么多?”杨树根吃惊极了。
  杨小英再一次停下洗衣服的动作。
  杨小娥笑着说:“一双小孩毛鞋卖三块,城里的那些人都喜欢,都全买了。”
  杨小英惊愕不已,城里人都不讲价的吗。
  杨树根也问,“咋个一双三块都买?你搁上面镶了银了还是啥?”
  杨小娥解释,“小军小吧,在家里是不是大家都心疼他,想要啥能满足的,都尽量满足,这也是其他人的心里想法,更何况城里人了,他们在工厂上班,每个月工资二十多,除了吃的喝的,大多花在孩子身上,宠着呢,当然,我织的毛鞋质量好,样式新意,一分价钱一分货。”
  杨小英听了后,认同的点了点头。
  杨树根赞赏的目光望着二孙女,这丫头,果真被她爹说中了,平常闷声不吭,话不多,但脑袋瓜机灵,想的都是些别人没想到的东西!
  一双毛鞋卖三块,杨家脱穷的日子屈指可数啊!
  只是可惜,二孙女马上要嫁到张家了,挣的钱就不全是杨家的了。
  杨树根摸着胡子,心里盘算着主意。
  杨小娥收拾好厨屋,要忙去织毛鞋了。
  杨小英也开始晾衣服了。
  杨树根将分好的十斤玉米面拎起来,走过三孙女身边时,严肃的吩咐,“洗完了跟你二姐学织毛鞋去。”
  “知道了。”杨小英应着,手里没停的把衣服搭在万年青树枝上。
  杨树根心里满意,三孙女跟着学会挣钱,就不怕二孙女嫁过去。
  杨小娥擦了擦手,然后从布袋里拿出毛线和针,现在把爷说服了,就不用遮遮掩掩的织了。
  正好下午暖阳舒服,杨小娥抬了一把破椅子搁在里屋门口,麻利的挑选黑色和黄色线,然后放在一个簸箕里备着。
  过两天就是重阳节,也就是老年节,节日意义为敬老感恩,所以得加紧织出老年人穿的毛线鞋,鞋面添一些寿字,福字就行。
  重阳节又有赏菊,插茱萸这些丰富活动,小孩子毛鞋,就以两种植物为图案织。
  为了织得更流畅,杨小娥放下簸箕,去三妹住的房屋翻找上学时没写完的本子和笔,找到后返回里屋门口,她一边边晒着太阳,一边把脑海中幻想的图案画下来。
  杨小军就坐在二姐旁边,嘴里吃着水果糖,手里捏着泥巴小人儿,姐弟俩画面温馨。
  杨小英晒好衣服,踌蹴着要怎么跟二姐开口加入。
  杨小娥画好后,将本子和笔搁在簸箕里,不经意见三妹站在万年青树下,时不时的抬眼望向这边,双手紧紧的扣着。
  杨小娥知道三妹心性一向高,自个有些地方跟她也是一样。
  杨小娥拿毛线和针的时候,抬头望向三妹那边,用邀请的语气说:“小英,你下午没事的话,要不跟我一块织毛鞋吧,挣的钱是你的。”
  “好。”杨小英没想二姐竟然开口,立刻就应了,心也松了,然后又加一句,“卖的钱你拿这补贴家用,我不要。”
  “也行。”杨小娥俏脸难掩的高兴,隐约地觉得,自个跟三妹的隔阂薄了一点,穿线勾线的动作也轻快了许多。
  杨小英去厨屋搬了把破椅子,在二姐跟前坐下,她没经验,毛线跟针都是第一次摸。
  杨小娥很想立刻就织一双,但无从下手,只能在边上观察着,希望对自个有所帮助。
  杨小娥一边织,一边比划的教,“首先在底上面钩上线,这里,钩四行,脚跟不用钩四行。”
  杨小英听得一脸茫然,“哪里啊,哪里打啊?”
  杨小娥停下动作,指着位置,“就这,看到了吗?钩四行,脚跟不用钩四行。”
  杨小英看得似懂非懂,杨小娥又继续说教,“看到这了没?用两根针,照着底的形状织,织第二行时,两边各加一针形成圆角。”
  杨小英秀眉锁紧,完全不理解。
  杨树根从李家回来,看到这一幕,心里头着急就喊,“细心点啊,别发神啊,看着你二姐的手啊!”
  正文 第一百二十六章闻到肉香味
  把杨小英说得更紧张了,一对眼睛不带眨的盯着二姐的手和针以及毛线。
  杨小娥织的动作很慢,“这里,织到底宽点的地方就加一针,但不能加太多。”
  杨小英嗯嗯的点头。
  杨小娥把毛线和针递给她,“来,试试。”
  杨树根凑过来盯着。
  杨小军也停了捏泥巴动作,仰头望。
  三个人,三双期望的目光盯着,杨小英心里像揣了个兔子似得,比期末考试还紧张。
  “按照刚才我说的方法和步骤来。”杨小娥在边上安抚。
  杨小英拿着毛线和针的手都是抖的,腿都开始打颤了。
  “来,试一试。”杨小娥又说。
  刚才二姐讲的那些全忘光了,杨小英脑中一片空白,咬牙勾线,穿线。
  杨小娥指着,“勾错了,这里,织到底宽点的地方就加一针。”
  杨树根在边上干着急,“你二姐刚才才说过的啊,咋个还能知错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